2023—2024学年度贵州省毕节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6

一、单选题

1.

甘肃南佐遗址(距今4700~5100年)中,核心区基本是封闭式的中轴对称结构,主次分明,宫城位于核心区中轴线上,主殿位于宫城中央,大火坛位于主殿中心。这一布局表明(  )

A.专制集权意识初步形成B.阶级分化现象已经出现C.王权至上理念得到彰显D.礼乐文化获得有效实践

2.

公元前313年,秦准备攻打齐国,但此时齐楚正和好,秦惠王惧怕秦攻齐而促使齐楚联合攻秦,于是秦许给楚商於之地600里,破坏了齐楚的联合。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国家实力决定诸侯相互关系B.楚怀王目光短浅贪图微利C.国家利益影响诸侯间战与和D.周王室衰微导致礼崩乐坏

3.

东汉名儒大吏去世,门生故吏采嘉石立灵碑是常见情形。太尉刘宽墓碑背面刻录的门生姓名超过350人,其中各级官员97人,包括县令长37人、郡太守4人、州刺史2人。这反映出当时(  )

A.累世公卿现象严重B.政治势力的集团化C.选官制度较为成熟D.社会阶层固化初现

4.

唐中期,政府颁行 两税法 ,其实施程序是:首先,确定各州税收征收总额;然后,将各州的总额划分为支留、合送两类;而后,实行定额管理,重新规范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据此可知, 两税法 遵循的原则是(  )

A.钱重货轻B.计资订税C.计钱纳物D.量出制入

5.

宋初,各路、州、军官员中,只允许转运使和知州、通判向朝廷上书奏事,幕职州县官则不允许。至太平兴国九年(984),太宗 虑下情壅塞 ,下诏幕职州县官 或知民俗利害、政令否臧,并许于本州附传置以闻 。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C.提高了中枢机构运行效率D.改变了权力分配体制

6.

洪秀全在对《资政新篇》的批示中,有16处批一个 字;有11处批 钦定此策是也 此策是也 ;有2处批 钦定此策杀绝妖魔行未迟 ;对其中不杀人、诫杀人的2处,表示反对。据此推断,洪秀全旨在(  )

A.宣传资本主义制度进步性B.为改革内政提供政策依据C.调适农民阶级的政治理想D.为适应国情调整战争策略

7.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规定,大清皇帝是大清帝国永远的绝对主宰,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臣民有在法律范围内的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自由之权利。《钦定宪法大纲》(  )

A.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思想B.满足民主政治的需求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D.具有君权宪法的性质

8.

袁世凯统治时期,各地开始出现证券和期货交易所,中央政府专门制定了银行和证券交易法规;同时,国家实行银本位制,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银元。由此推知(  )

A.近代金融体制初见端倪B.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军阀割据提高交易成本

9.

1927年秋,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著名的 三湾改编 ,创造性地确立了 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 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这次改编(  )

A.开创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C.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D.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

10.

1978年,我国农业生产总产值达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总产值达4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轻工业增长10.8%,重工业增长15.6%。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生产得到初步恢复B.改革开放成效突出C.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D.经济结构比例协调

11.

古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土地测量和人工计算;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印度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实现了数字简易记录,方便日常商贸。这可以用于佐证,古代科技(  )

A.具有多元性特点B.以数学为基础C.具有实用性特点D.主要服务商业

12.

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在向封臣赐地并赋予其一定的义务的同时,也将土地上的统治权一并下放给了封臣,它使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浑然一体,构成西欧社会的领主权。这一做法(  )

A.促进民族国家兴起B.强化了国王统治权C.存在分裂割据隐患D.增加了封臣的义务

13.

1921年,苏俄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同年,农业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相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6%。针对这一问题,苏俄政府(  )

A.实行固定粮食税B.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C.实施农业集体化D.积极落实余粮收集制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实施《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国输出武器。1939年11月,经国会修改后的《中立法》,则允许欧战双方向美国购买武器弹药,还设置了只有英法才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新《中立法》的实施(  )

A.直接诱因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事实上支持了英法的反法西斯战争C.得益于世界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表明美国在对外政策上已全面转向

15.

1947年,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的风暴;1961年,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C.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面临崩溃

16.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率达15%以上,失业率从4%以下上升到接近9%,并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股市价格暴跌。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是(  )

A.加大政府对公共领域的支出B.积极制定经济发展的计划C.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发挥信贷税收的杠杆作用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明朝十分重视西南地区的经营。洪武元年(1368),明朝收管湖广,招抚 溪峒 部族。洪武三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归顺明朝,一行十三人千里跋涉到南京朝觐。朱元璋 优加礼待 ,封其为河州卫指挥同知,子孙世袭。洪武四年,明征讨四川明夏政权。洪武五年初,播州、贵州两大宣慰司纳贡称臣。洪武十四年,明廷命傅友德率三十万大军平滇。洪武十五年,明廷在云南建立都指挥使司和布政使司。明成祖时期,正式建立贵州省,省下设府管辖。命沐英后人世代镇守云南,设置府、州和县,大大加强了对云南省的管辖。在开明、柔性的民族政策推动下,中央政府将诸多边疆地带纳入了管辖范围,完成了 天下 秩序的新构建。

——摘编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朝初期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初期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的意义。(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晚清民国是中国现代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流特别广泛和密切的时期。频繁且深入的文明交流,不仅催生出近代以来中国物质与制度的近代化,更规模性地培养出以知识群体为核心的 现代人 ,最终促成中国的现代化转向和民族崛起。相对于过去,晚清民国时期的知识群体和学术界无疑具有很多新的面向,一方面强调竞争性考试选拔有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强烈的强国抱负。 西学东渐 不仅使得以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的各类专门人才被视为民族国家重整的希望,新式学校及其教育更被视为拯救民族危亡之根本,大学因而成为重中之重。

——摘编自梁晨《文明互鉴视域下中国现代知识群体的形成与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现代知识群体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现代知识群体形成的意义。(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比其他任何历史标志都更适合作为现代与前现代之间的分界线。在欧洲历史上,这的确如此。因为伴随文艺复兴而至的地理大发现给予中世纪欧洲致命一击,开启了此后一个半世纪为了取得相当稳定的新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巨大努力。……1500年成为了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除了在经济领域给人类带来深刻变化之外,工业革命对思想和社会领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工业革命直接催生了现代民主思想从而彻底地改变了以往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在英国,工业革命使原有的社会结构逐渐演变为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在这一过程中三大阶级各自的命运也不相同:贵族阶级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工人阶级数量急剧膨胀,在政治方面也要求更多的权力来为其阶级利益服务。

——摘编自王同彤《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成为世界历史重要转折点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艺复兴的发生,是对人性自由发展和对自由探求的呼吁,彰显了新兴资产阶级希望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对追求财富的限制;宗教改革则直指罗马教廷,近代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者顺理成章地打着宗教的旗号,为他们自己谋取阶级利益;近代科学的兴起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启蒙思想家最大的贡献,正是对新时代的设想和新制度的设计,我们需以此视角观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摘编自晏绍祥、苏新欢《<中外历史纲要(下)>近代部分的逻辑联系与结构》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