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西省大同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暨2025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29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的临潼姜寨遗址墓葬中,多数男性一般没有随葬品或只有一两件随葬品。但在葬有一名十六七岁少女的七号墓葬中,却发现了较多的随葬品,其中仅骨珠就有8577枚。这表明仰韶文化(  )

A.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B.具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特征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体现出女性地位相对较高

2.

孟祥才在《秦汉政治思想史》中认为,汉高祖在起义反秦时高举 伐无道,诛暴秦 的旗帜,但他建立的新皇朝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却是 汉承秦制 。秦汉在政治思想上一脉相承的表现是重视(  )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3.

下表为隋代土地分配情况表(单位:亩),该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

露田

永业田

园宅田

合计

男人

80

20

0.33

100.33

女人

40

40

奴婢

80

0.20

80.20

注:(1)露田,由将成年和成年(17—59岁)的受田人持有和耕种,死后要退还政府再作分配;(2)永业田可以继承,通常种植桑麻;(3)园宅田也可继承。

A.男女地位趋于平等B.国家实行土地公有制C.小农经济得以发展D.奴隶生产占主导地位

4.

清宁八年(1062年),辽道宗把北魏时的五级大寺改名为华严寺;天眷三年(1140年),金朝修缮在战火中被毁的华严寺;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四万名僧人云集大普恩寺(今善化寺),作资戒会七昼夜。由此可知(  )

A.古代大同佛教始终领先B.古代各族宗教信仰趋同C.宗教传播促成王朝更替D.宗教发展符合统治需要

5.

下表为宋代主要纸币对比表。这反映出宋代(  )

纸币类型

计量单位

最大量级

最小量级

流通时长

官交子

铁钱

百万贯

百万贯

84

钱引

铁钱

千万贯

百万贯

146

会子

铜钱

亿万缗万贯

千万缗

80

A.纸币成为流通主币B.货币形态变革频繁C.社会环境动荡不安D.货币信用长期稳定

6.

1382年,朱元璋平定云南后,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置都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并察诸府州县司卫所。这些做法(  )

A.标志着行省制遭到完全废除B.推进边疆政治与内地一体化进程C.确保了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D.推动各民族的社会风俗渐趋相同

7.

严复在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时,不仅反复强调原著所述学理同《中庸》等儒家经典的关系,更将“science”“inquire”“study”等英文术语译为 格物致知 格物穷理 等,并常常在这些译语之后加上 诚意正心 修齐治平 等按语。这说明严复(  )

A.极力倡导西学中源的学说B.重视引进西方科学理论C.用传统儒学解释西方思想D.对西学的认识较为深刻

8.

1929年江苏无锡的一份占田抽样调查中显示,963户农民平均每户占有土地仅为7.5亩。1933年在河南南阳的一份占田调查显示,108840户农家中仅有244户占田超过200亩以上。据此可知,当时这些地区(  )

A.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C.农业规模化经营受到阻碍D.农业生产效率处于较高水平

9.

下图为1934年4月《红色中华》刊发的《破获反革命破坏春耕》报道中的插画。画中代表苏维埃政府法令的刀子直指反革命分子的头,在工农群众 重拳出击 下,反革命分子被打倒在地。此外报道还配登了 在粉碎五次 围剿'的决战中加紧肃反斗争,严厉镇压一切反革命! 的标语。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革命宣传是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B.镇压反革命分子保障了全体人民的利益
C.苏维埃国家法制体系已基本建立D.第五次反 围剿 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10.

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颁发布告,宣布收回在京的外国兵营地产等。其后,天津、上海等军管会也先后宣布收回或征用美、英等国在当地的兵营地产。同年,中国交通部发布有关规定,外国轮船未经中国政府批准不准驶入中国内河。以上措施(  )

A.说明建国初期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促使列强在华特权得以全部清除C.贯彻了 另起炉灶 的外交方针D.有效维护新生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11.

1997年广电部颁发的《关于试行故事影片单片摄制许可证的通知》指出,对于国家倡导的、思想艺术性较佳的电影文学剧本,可向电影局申请摄制许可证。此后,《梅兰芳》《百鸟朝凤》等戏曲类影片在故事讲述中加入了中国 元素 ,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骄人的成绩。这表明(  )

A.政府倡导决定艺术影片的价值B.古今艺术融合使民族文化发扬光大C.传统戏曲艺术进一步发展成熟D.戏曲电影使国民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12.

公元前1296年,赫梯王国与古埃及达成的《银板和约》规定,双方愿意以和平的兄弟关系相处,永远不发生敌对;双方互不侵犯,不去掠夺对方的财富;双方许下守约的诺言,如果有谁违约,就会受到神的惩罚,反之就会得到神的赐福。该和约(  )

A.具有明显的双向对等性特点B.标志主权国家理念已经出现C.保障局部地区永久性的和平D.体现原始宗教占据主导地位

13.

萨马拉遗址是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制陶中心,也是阿拉伯地区出土中国陶瓷的一个重要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唐代瓷器,包括白瓷、青瓷、三彩陶器和长沙窑贴花瓷器。据此可知,该遗址(  )

A.体现出阿拉伯地区手工业领先世界B.是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见证C.反映出唐代瓷器深受各国普遍欢迎D.促使唐朝制瓷工艺朝多样化发展

14.

19世纪时英国凭借其军事力量建立起一个贸易循环体系。美国内战前南方各州的棉花、澳大利亚的羊毛、葡萄牙的酒等,都是为了与英国贸易而组织生产的。这反映出当时(  )

A.工业革命促进国际分工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美国尚未实现国家独立D.英国奉行重商主义

15.

1901年2月,古巴召开了制宪议会并制定宪法。3月,美国通过了关于古巴宪法问题的修正案,规定 古巴应给美国煤站和海军基地所需要的土地 等,并迫使古巴接受。次年,美国扶植 古巴共和国 成立,美军撤出古巴,古巴取得 独立 。这表明当时(  )

A.世界殖民体系濒于瓦解B.美国已全面控制拉美地区C.古巴民族革命的艰巨性D.古巴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6.

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南非等全球南方国家,在地区安全、经济贸易一体化及发展治理、人权、气候变化、海洋治理等方面,参与或创建了许多新规则和新制度,正在形成全球南方自身的规则和制度 集群 。这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合作程度不断加深B.南方国家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变革C.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形成D.金砖国家主导制定世界经济规则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制度中, 天下大同,四海一家 是它的终极情怀。正是在这种治理结构的文明导向下,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大一统的治理理念和天下观。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 五方之民 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朝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西汉董仲舒所谓“《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也由此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莫不以文化上的中华自居,寻求与华夏先祖的渊源,以此来保证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如匈奴人刘渊以 汉氏之甥 身份入主中原,开启了少数部族继承 大一统 的先河,而后鲜卑族、突厥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均无不如此。

——摘编自李伟《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里存在着以采邑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广大民众的效忠感情只是指向其直接依附的领主,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性而非全国性、全民族性。……在各世俗的封建国家内部,人们尚未形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感,以及忠诚与热爱祖国的公民意识。

——摘编自张涛华《论欧洲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大一统 观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西欧在民族观和国家观方面的不同,并谈谈你对国家观和民族观的看法。(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商人以为群体,开展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的社会实践,如宋代《东京梦华录》载,京都有四百十四行,几乎涉及各个行业,大量从商人员在抑商的社会条件下有所依赖,且进入市场合法经营有所保证,整个城市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通过行会的努力,王安石变法中规定各行会的商人按利入厚纳免行钱,免各行户对官司的行户祗应和其他苛重的差科,只交纳一定的免行钱即可。据载,当时汴京170行、6400多行户一年共出免行钱43300多贯。……明朝嘉靖时,无锡大商人邹望与尚书顾荣僖打官司,曾用同业商人组织的力量,使城内外十里,悉令罢市,荣僖在寓,几无茶腐鱼肉以为致使顾尚书惊骇,即与邹望讲和。

——摘编自陈文玲《我国古代商业行会的沿革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04年,上海商务总会的成立标志着具有现代特征的民间商人组织开始诞生。1918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工商同业公会规则》标志着行业组织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行业组织从传统向近代 变的界标。1947年6月,上海市商会根据各同业公会的请求,向政府当局发出函电近20件,要求对1947年度上海市所得税的 纳标准拟请参照去年简化稽征成案,改用标准计税办法,免除普查其所得额”。1947年4月15日,全国银联会在南京正式开幕不久,全国纱厂同业公会联合会、全国机器棉纺织业同业公会联合会、全国钱商业公会联合会、全国粮食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先后成立。各主要同业公会全国性组织的成立,使同业公会制度更加有序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公会网络组织。截止到1948年12月,全国工商业团体有23310个。

——摘编自任同芹《民国时期商人团体与国家税政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商业行会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商业组织发展与古代商业行会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并简析其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康德认为,历史过程是由人的理性构造的,所以它不会超出经验的范畴。他把理性分成构造历史经验的构造理性和构成历史调整性的理想理性。他认为,是理想理性引导着历史发挥调整性的功能,而构造性理性仅是历史现象的形式。康德认为,人有一种自己创造自己的特性,因为他有能力根据自己所采取的目的来完善自己。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其最终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阐明了的历史运动的规律。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概括康德和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主要差异。(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康德和马克思史观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五年《解放日报》重要新闻标题摘编如下:
边区财政经济的新面貌;太行群英座谈放羊植树经验;保德合作社发展;全国筹组人力车联合会;广东中小学生五十万人失学;美货入侵华北西北;纽约时报驻津记者报道美军官士兵均愿离华;周恩来将军在沪招待记者,列举蒋方破坏和平事实,应负全面破裂责任。

——摘编自《解放日报》

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正确,运用材料,史实准确,评论合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