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汕尾市高二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28

一、单选题

1.

有学者认为: 与世界其他文明以金属器、文字、城市为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志有所不同,考古发现的礼器、礼制建筑遗址等反映社会礼仪的物化载体,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更为独特的认定标准。 这(  )

A.构建了中国自主的文明话语体系B.否定了国外文明认定标准C.拓展了文明认定标准的研究视角D.明确了中华文明起源时间

2.

铁五铢 是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公孙述在四川称帝后铸行的铁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并在地方流通的合法货币。 铁五铢 的铸行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弱化B.社会经济的发展C.君主专制的削弱D.经济重心的南移

3.

唐朝实行 榷茶制 ,即对茶叶实行官府专卖,任何民间商人不得私自从事茶叶买卖。对于违禁的行为,政府给予严厉打击。这项制度 古所未有,自唐以来,其法始备 。这一做法旨在(  )

A.贯彻重农抑商的政策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加强对少数民族管控D.创新法以供后世借鉴

4.

宋代,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实行五等分户制,并根据户等征收赋役;客户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良人身份,在户籍管理上有自己的专属户籍,并未附籍于主户。据此可知,宋代(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逐渐废止重农抑商C.政府鼓励农民流动D.社会控制有所放松

5.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并称长城内外即成 一家 。康熙帝此举(  )

A.确保了国内各民族的平等B.适应了大一统的现实需要C.促进了清朝疆域不断扩大D.放松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6.

在鸦片战争前,华工主要是自愿结伙出国谋生,其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但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出国的大多数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且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这一变化根源于(  )

A.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B.清政府被迫允许华工出国C.人地矛盾的不断激化D.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7.

1914年,民国政府颁布了限制文物出口的大总统令,针对私售文物之事予以取缔,还令税务处拟定限制文物出口章程。随后,民间文物保护组织、文物保管委员会以及国际交流团队等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近代文物保护工作的蓬勃发展。这些举措(  )

A.提高了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B.巩固了北洋政府的统治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D.阻止了文物流失和破坏

8.

1934年,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上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服务。据此可知,共产党(  )

A.旨在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努力提高群众文化水平C.积极推动全国团结抗战D.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9.

1931年后,中国电影界开始 向左转 ,创作出一大批有时代担当、有社会意义的左翼电影作品。如《十字街头》,描写了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20世纪30年代青年们的苦闷。该现象反映了(  )

A.九一八事变导致民族危机不断上升B.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全面抗战开始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0.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毛泽东意在强调(  )

A.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B.纠正三大改造过急过快问题C.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11.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独立地开展了农业生产,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这反映了(  )

A.农业分工日益专业化B.世界农业呈现多元一体的趋势C.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农业生产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

12.

在西欧中世纪晚期,贵族阶层对人民的控制力下降,对他们的阶级构成的干预能力也被削弱,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也降到历史低谷。该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工商业全面衰退B.封建庄园的衰落C.王权进一步强化D.城市自治权扩大

13.

茶叶从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由贵族阶层发展到普通民众。到18世纪中叶,英国最底层的家庭都已经饮茶了。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文化在互鉴中实现交融B.商品流动冲击等级秩序C.国际贸易服务对象下移D.价格革命促进社会消费

14.

有学者认为, 现代革命 是指过去1000年里,特别是过去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关于经济领域发生 现代革命 的动力存在多种解释,如:地理论、观念论、商业论、社会结构论、人口论等。据此可知,关于 现代革命 发生的动力的认识(  )

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C.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D.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15.

列宁在1922年3月的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说: 如果出征的民族的文化高于被征服的民族,出征的民族就强迫被征服的民族接受自己的文化;反之,被征服者就会强迫征服者接受自己的文化。 列宁此时意在强调(  )

A.文化低的民族必将被征服B.文化建设对苏俄的重要性C.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D.发展文化以赢得国内战争

16.

下表所示是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情况。此表反映了(  )

国家

文化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等。

印度

注重传统文化;学习英国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多样性,宗教与政治分离;种姓制度仍有影响。

埃及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带有欧洲和西亚文化元素。

A.民族国家出现文化认同危机B.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D.仍遭受西方殖民者文化侵略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作一劳永逸之……从此通商,永相和。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诉 上奏说:臣等查该外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然昔日允之为条约,今日行之为章程。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指出:各国均有保护其民、自理财赋之权,对其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的种种非分要求,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外交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并分析其理念的现实意义。(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工业革命带来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材料一
工业革命 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演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 工业革命 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二
(近代)正是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 工业革命 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陈旭麓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主题,赞成、反对或另提一个新观点均可,须结合史实阐述理由。)(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反思 西方中心主义 ,破除其思想束缚与制约,是建构中国自身发展话语体系的前提与基础。
材料一
西方中心论 作为一种文明观,它始终围绕着 西方文明优越 这一价值内核展开,通过种族意识、政治立场和文化价值观念等多重视角来诠释这种自视的 优越性

——摘编自赵坤、刘同舫《从文明优越文明共生——破解西方中心论

材料二
世界发展话语一元化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的世界认同和自我认同。不同国家的多样化发展道路被霸权国家的单一发展道路所代替。这种移植的道路不符合每个国家和民族特定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结果可想而知。发展中国家探索的其他发展道路,因不符合西方特定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否定的标签,还被霸权国家非议甚至干涉。

——摘编自吴苗《西方中心论与中国发展话语的建构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西方自视 优越性 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西方中心论 的危害,并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身发展的话语体系。(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分为四期,四期之中又可以细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期:先秦(公元前2世纪以前)
第一阶段:先夏
第二阶段:夏商周
第二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2世纪至7世纪)
第一阶段:秦汉
第二阶段:魏晋南北朝
第三期:隋唐至明中叶(7世纪至16世纪)
第一阶段:隋唐五代
第二阶段:宋元至明中叶(正德末)
第四期:明中叶至辛亥革命(16世纪至20世纪)
第一阶段:明中叶(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第二阶段: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围绕 中华文明 这一主题,结合相关史实,就上述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论题,并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时期与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