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
——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表3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单位:%)
国家
|
1965年之前 |
1965— 1979 |
1980— 1989 |
1999— -2000 |
印度
|
1.5
|
7.7
|
9.2
|
16.6
|
韩国
|
1.0
|
4.5
|
3.5
|
2.7
|
日本
|
4.6
|
2.1
|
1.2
|
2.8
|
——据简尼·巴塔洛娃《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
材料三
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
“次国家认同
”和
“跨国认同
”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该书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
“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
”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
“国家认同
”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
“仅靠信念无法立国
”、
“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
”,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
“寻找敌人
”。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国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亨廷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