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资量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4

一、单选题

1.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用《诗经》中的 螟蛉有子,螺赢负之 和《春秋》中的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来证明一位养父为其养子隐瞒罪行是无罪的。这一做法(  )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了大量冤假错案出现C.使大一统观念得到强化D.促使了律令儒家化

2.

宋代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当时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表1所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表1

杨万里

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陈造

半月天睛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

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A.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稻麦复种制得到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

新航路开辟后,某一物种传入中国的路径如下: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该物种引入中国后(  )

A.长期被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B.鸦片战争后得到大规模推广C.首先在丘陵山区种植D.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新发展

4.

《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容,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5.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 曼彻 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据此可知(  )

A.中国土布质量粗糙被英人弃而不用B.中国的生丝在英国伦敦十分畅销C.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D.自然经济的抵制使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6.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素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据此判断,该思想家属于(  )

A.资产阶级维新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地主阶级顽固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7.

清末新政后,科举制被废止,结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心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乡村士绅逐渐被土豪劣绅取代,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

A.加速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B.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C.拉大了城乡经济差距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

8.

图1是江西红军刊发的《革命歌集》(1934年),收录了当时根据地军民广为传唱的歌曲。这些革命歌曲的传唱(  )

图1

A.有利于国民革命运动发展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有利于动员群众开展革命D.使反 围剿 斗争取得最终胜利

9.

从1979年开始,对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出的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以及按照这一 规律 而形成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一些学者陆续提出了公开的质疑,并掀起了关于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的学术大讨论。这一讨论有利于(  )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C.突破苏联模式对中国改革的束缚D.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

A.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B.我国不断推进干部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职责D.公务员录用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11.

埃及莎草纸出现后,在莎草纸上记录了大量古希腊文献。经考古发现在埃及中部俄克喜林库斯遗址中发现了公元1世纪至公元6世纪的莎草纸,其中包括荷马史诗的诗句,据此可以说明(  )

A.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B.促使新一代印刷书诞生的条件已成熟C.希腊文化的中心已东移至埃及一带D.莎草纸推动古希腊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12.

图2是画家杨·凡·艾克马创作于1434年的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该油画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逼真地刻画了阿诺芬尼夫妇肖像,画中场景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对该图解读最合理的是(  )

图2

A.经济发展改变物质生活B.基督教神权地位受冲击C.绘画彰显人文主义观念D.理性主义影响绘画创作

13.

学者霍布斯鲍姆认为: 作为双元革命之一的英国工业化的突破,无论归因于国内市场抑或是出口市场,都不够全面,因为还有第三个经常被忽略的因素,即一个愿意为英国制造商的利益而发动战争或进行殖民的政府。 该观点旨在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  )

A.源于市场需求的扩大B.得益于政府的干预C.来自强大的海上力量D.推动自由主义的盛行

14.

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构成了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宣告了帝国主义另一个掘墓人已经站起来了。列宁对此曾说: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这反映了亚洲的觉醒(  )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世界历史进入了新阶段D.壮大欧洲无产阶级的力量

15.

1921年列宁在《新的时代和新形势的旧错误》一文中说: 在这个新的更高的斗争阶段,我们确定自己的任务时务必慎之又慎。我们要把任务定得切实一些;我们要多作一些让步。 这一 让步 指的是(  )

A.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必要性B.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一定程度的发展C.尽快将苏联建设成为发达的工业强国D.俄国尚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条件

16.

表2为诺贝尔和平奖颁发情况表(部分)

时间

国籍

获奖人

获奖理由

1935

德国

卡尔·冯·奥西埃茨基

反法西斯的和平战士

1999

无国界医生

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的人道援助组织

2004

肯尼亚

旺加里·马塔伊

发起致力于保护环境并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的绿带运动

2014

印度

凯拉什·萨蒂亚尔希

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儿童正当权利,为儿童发声

2023

伊朗

纳尔吉斯·穆罕默迪

反对伊朗妇女受压迫的斗争

据表2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有利于消除世界发展的不平衡B.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C.表彰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D.反映了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商,形成于西周,经后世不断发展完善。《商君书·画策》云: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的目的。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很多时候不是作为一种单独的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如西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春秋战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兵制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

——摘编自戚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产生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西欧、日本等先后提出了发展高技术的国家战略计划。对此,国防科工委召开专家座谈会并达成共识:认为按照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国防高技术方面,在规模上无法和美苏相比。……要以有限的目标,突出重点,进行高技术跟踪,所取得的成果还要有带动一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1986年3月,王大珩等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过邓小平批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纲要》。1986—2005年期间,国家累计投入863计划330亿元,超过15万名的科研人员,300余所大专院校等参与了其研究开发工作。

——摘编自王大珩《从导弹轨道跟踪与测量到863计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863计划 提出的背景及特点。(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铁路作为19世纪出现的先进运输形式,体现着工业文明的重要成果。近代以来中国铁路的修建历经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2分)

图3

依据图3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 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

——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表3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单位:%)

国家

1965年之前

1965— 1979

1980— 1989

1999— -2000

印度

1.5

7.7

9.2

16.6

韩国

1.0

4.5

3.5

2.7

日本

4.6

2.1

1.2

2.8

——据简尼·巴塔洛娃《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

材料三
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 次国家认同 跨国认同 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该书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 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 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 国家认同 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 仅靠信念无法立国 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 ,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 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国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亨廷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