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4

一、单选题

1.

《周礼》记载: 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日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大荒,大札(注:瘟疫),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发展落后B.倡导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C.重视政府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作用D.社会救济种类多且力度大

2.

《商君书·垦令》说: 百县之治一形,则从;迂者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据材料可知,秦设县的目的是(  )

A.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保障小农经济迅速发展C.强化秦朝的君主专制统治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3.

农事活动作为古人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充分反映在艺术创作中。观察图1、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图1  四川成都汉画像砖癖秧            图2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犁地

A.精耕细作的农业领先世界B.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南移C.南北方耕作技术存在差异D.水稻栽培技术源于中国

4.

北魏初期,北方盛行粟帛交易。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颁布的官用俸禄,仍以帛、絮、丝、粟为主。《魏书·食货志》说 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 ;到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才先后铸行钱币。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

A.商品经济遭到政府抑制B.北方实物地租盛行C.北魏政府重视商业发展D.货币地租开始推行

5.

《唐律疏议》记载: 辄违样式,有不如法者,笞四十。 不任用 ,谓造作不任时用,及应更作者,……不任用及应更作,减坐赃四等,罪止徒一年 。这反映出唐朝(  )

A.法律严苛阻碍手工业发展B.手工业生产监管严格C.工匠制度强化了人身控制D.手工业生产分工细致

6.

《宋史·选举志》载: 川、陕、闽、广,阻远险恶,中州之人,多不愿仕其地 始立八路定差之制,许中州及土著在选者随意就差,名曰 指射 ,行之不废 。据材料可知,定差法(  )

A.成为宋代科举制重要补充B.提高了对官员的监察力度C.有利于宋代强化中央集权D.缓解了边远地区治理困境

7.

据1907年的统计数据,《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之后,全国高等工业学堂建有3所,共计学生449人;初等工业学堂36所,学生有1653人;实业预科学堂23所,学生有1910人。这反映出清末教育改革(  )

A.推动了人才的全面发展B.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C.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D.推动教育近代化起步

8.

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表所示。材料反映了广东农村(  )

县数

调查村数

村户总数

农户数

自耕农

佃农

雇农

总计

38

152

24776

6840

12013

2144

20997

38个县各类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

32.6%

57.2%

10.2%

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的比例

84.7%

A.土地革命效果明显B.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C.雇佣关系较为普遍D.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

9.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公共卫生之父 陈志潜开创了 定县模式 村保健员一乡保健院一县保健院 的三级卫生网),这一 全面的初级卫生保健 理念,被写入到1977年的WHO(世界卫生组织)的宣言之中,被全世界所接受。由此可知(  )

A.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影响较大B.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C.中医药事业逐步与国际接轨D.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创新

10.

1983年,中组部出台《关于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 管少、管好,管活 的原则;1984年,中央书记处采取分级管理干部管理体制;中共十三大提出分类管理方式,干部管理范围由原先确认的下管两级调整为下管一级。这些举措旨在(  )

A.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B.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C.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加强干部队伍法制建设

11.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片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 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 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

A.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B.买卖土地是罗马人的权利C.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D.重农轻商的观念比较浓厚

12.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方法律在司法诉讼中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中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意在(  )

A.遵循民主程序B.坚持权力制衡C.维护公民权利D.保护私有财产

13.

起源于宗教分歧的三十年战争最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宣告结束。《和约》规定,基督教各派之间的差别不应引起其民事权利与政治权利的不同;德意志议会给予犹太人应不少于给予其他居民的民事权利。由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奠定了国际法基础B.确立了主权独立原则C.深受契约精神影响D.体现了宗教平等原则

14.

《白银资本》的作者弗兰克在书中说 历史学家已经知道欧洲是以自己为中心而组建一个世界 的说法,是完全反事实和反历史的。欧洲是用它从美洲获得的金钱,买了一张搭乘亚洲列车的车票。在此弗兰克强调(  )

A.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中心地位B.白银是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动力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体系形成D.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灾难

15.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私人铁路公司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迅速扩张。随着大型路网优势的逐步显现,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为解决路网连结问题,议会于1846年立法规定铁路公司必须采用标准铁轨。材料反映(  )

A.英国交通运输的多元化B.交通发展促进社会变迁C.英国铁路交通领先世界D.交通变革促进了工业化

16.

21世纪以来 府会分治 (即白宫和国会分别被两个不同政党控制)已成为美国政治的常见特征,在当前两党严重对立的政治背景下,掌握行政权的总统提出的法案很难在国会获得通过,所谓 制衡体制 变成了 否决型体制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总统施政受制于国会B.三权分立 体制遭到严重破坏C.权利制衡保障了民主D.府会分治 影响国家治理效能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两汉时期边疆分布着众多民族,汉朝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众多郡县,如东北边疆设立了玄 郡、辽东郡、辽西郡等。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则设立一些专门机构。一如汉朝对匈奴先后采取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最终将匈奴纳入汉朝管辖之下,设置使匈奴中郎将进行管理;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最终设置西域都护统辖整个西域地区。为了管理那些脱离其民族主体内迁的边疆民族,汉朝设立属国,置属国都尉管理,但其内部事务仍由其酋长负责。汉朝还以长城为主干,设置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并进行规范的屯田活动。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840年后,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动,清政府不得不改变传统政策,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和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改变原有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推广单一的郡县制。光绪年间,东北由将军府制度转变为行省制度,变八旗体制为民治体制。经过有清一代对边疆移民和强化管理,晚清时期边疆地区 原来十分荒芜的土地兴起了许多新的城镇,商业贸易随之发展兴旺起来。边疆地区行政建制发生很大变化

——摘编自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不得照抄原文)(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政策演变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代社会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其社会管理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一面。宋代文官成为皇权的代言人和地方社会管理主体。……在封建商品经济和对外弱势的双重冲击下,宋代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官僚贵族和富商豪强疯狂兼并土地,宋代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 双刃剑 效应,人们为了利益的争夺,都慢慢撕去了 温情的面纱 。士大夫整夜宴饮,丝竹歌舞不断,富商大贾穿戴奢靡,僭越成风,连普通百姓也跟风效仿,相互攀比。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面前,宋代士大夫阶层充分发挥了管理才能,通过宗族建设、家风塑造、宗教教化等主要手段,辅之以朝廷律法诏令,最终形成重德、至孝、诚信、修身的社会管理氛围。

——摘编自韦玉潇《宋代社会管理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材料二
建国后国家农村治理政策(部分)一览表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置乡镇政权、取消行政村建制。合作化期间形成村社合一局面

1958

全国各地纷纷撤销乡政府,建立党、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83

撤销人民公社、重建乡镇政权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民自治进入发展快车道

2002

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200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

国家取消农业税

2008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2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2018

国务院发布《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3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摘编自孙正、王玉坤《从绅治统合走向数治:乡村治理情景演变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治理独具特色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后国家乡村治理的特点,谈谈对我国乡村治理的认识。(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孕育着近代文明的诸多因素。城市向领主交纳包税后,就享有相对充分的独立与自由,可以处理本城经济社会法律事务,甚至还可自行配备治安人员,组织军队。城市共和国里立法、行政等机构分立,各司其职,但又互相牵制。城市主要官员由选举产生。城市工商业以货币为中介,为了得到货币,贵族们甘愿放下 尊贵 身价而从事商业活动,英国的中小贵族因为从事工商业而成为 新贵族 。追求财富不再为社会所鄙视,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用于改善生活,生活要求和生活标准逐步提高。 消费革命 的发生,被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十二、三世纪世俗教育和传授实用技能的学校在城市中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兴起了近代意义上的大学。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对近代文明因素的孕育》

材料二
底特律的衰落极为严重,在1905——2008年间,底特律的人口下降了100万以上,占其人口的58%。工业城市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且它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工业城市不同于古老的商业城市或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城市,它们有大量的工厂,雇佣着成千上万技能水平较低的工人。除了向世界各地大量提供廉价和相同的产品之外,这些工厂自给自足,独立于外面的世界。底特律只有11%的成年人拥有大学文凭。相对于制造业的一枝独秀来说,产业的多元化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底特律实际上成为了单一产业城市的典范。尽管将这些地方的问题过多归咎于政治是错误的,但政治上的管理不善往往是导致铁锈地带衰落的一个原因。

——摘编自爱德华·格莱泽《城市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中世纪城市孕育了近代文明''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底特律衰落的原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海上格局的变化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