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87

一、单选题

1.

最新考古研究发现: 红山文化早期的彩陶器无论颜色、纹样及施纹风格,均与中原地区后冈一期文化有较密切的关联;红山文化中期的彩陶图案吸收了庙底沟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弧边三角纹、窝纹;红山文化晚期的勾连纹和磨光黑陶则来源于大汶口文化一期 。这说明(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国家初始形态具备C.贫富差距日益扩大D.区域文明存在交流

2.

下表是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

思想主张

思想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庄子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A.儒家思想成为显学B.新兴的士阶层崛起C.主体意识走向觉醒D.诸子思想趋向融合

3.

历史学家卜宪群指出: 秦朝建立后,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 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迅速B.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C.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4.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这一认识,有助于(  )

A.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B.北方统一局面的实现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5.

(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 本朝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 榜下捉婿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据此可知,宋朝(  )

A.人身控制相对松弛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社会价值取向扭曲

6.

《元史》记载: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为此,元朝统治者(  )

A.筑设驿道驿站B.恢复中原农耕C.重视海外贸易D.发展河运海运

7.

明朝冯梦龙在《古今小说序》中说: 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据此可知,小说(  )

A.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B.蕴含了教化社会功能C.受到了西学东渐影响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8.

晚清时期,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 自洋纱、洋布进口,华人贪其价廉质美,相率购用……迄今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这反映了(  )

A.中国和世界市场联系紧密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列强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D.封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

9.

有学者说: 从戊戌到义和团再到辛亥,由托 到灭洋再到皇权倒塌与复辟,纷纷扰扰,于是怀疑、否定与批判成为他们的特色。他们力求突破19世纪以来盘踞在人们头脑和思想观念中的 体用二元 僵化思维模式。 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推动人性解放的必要性B.思想文化革新的紧迫性C.救国道路探索的曲折性D.晚清政治状况的复杂性

10.

下图为中央美术学院林岗教授所作的油画,该作品反映的事件(  )

A.点燃了工农武装刚据的虽火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D.实现了红军的战咯转移

11.

1931年,浙江中等以上学校的图画科让学生亲自绘制国耻地图;1933年出版的《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要求学生制作 割让地图 ;1936年罗清桢创作的《准备武装收复失地》,则以中日地图为背景,对 东北四省 华北五省 外蒙 屈辱失地进行了刻画。上述活动(  )

A.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唤醒了广大人民的革命意识C.推动了中国地理知识的普及D.迎合了社会变革的大众心理

12.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规定 各中央局和分局,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 。随后相继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关于各野战兵团、各后方军区严格遵守请示报告制度的指示》。 三指示 (  )

A.适应了战略决战需要B.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C.提高了行政工作效率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3.

根据政务院劳动部《关于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劳资协商会议的指示》,1950年4月以来,私营工商企业先后设立了劳资协商会议,力图建立 民主、平等、两利、契约 的新型劳资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

A.新民主主义政策得到贯彻B.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C.工人阶级已处于领导地位D.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发展

14.

下图所示是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七个省区的历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变化情况。其中两次投资高潮的出现主要是为了(  )

A.改善我国工业布局B.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成C.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适应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

15.

习近平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后,国家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香港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不竭动力、广阔空间。同时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在构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习近平的这一言论意在强调(  )

A.香港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B.改革开放是实现香港繁荣的前提与保障C.一国两制 有利于香港高度自治D.中共中央高度关注香港社会的稳定发展

16.

2016年,在中国的呼吁下,IMF实行改革,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2023年11月,中国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为中东和平贡献力量。据此可知,中国(  )

A.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改革B.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D.外交政策得到各国普遍认同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东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摘编自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浮雕《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局部)

材料三
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州府事务,并可世袭,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起政不易其宜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再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为巩固边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和元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经济作物棉、麻、桑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后期农业领域的新现象,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的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在振兴实业的热潮声中,初步建立了现代经济法制体系,有利于中国现代工业的成长,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从而使中国的现代工业自民国成立后一波长达10年之久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现代经济水准有了一定提升,经济面貌有了一定改观,并由此带动了政治、思想、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成立后,社会各方面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同时也激起中国社会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种政治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奋起反抗,进行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都为改变国家命运进行了艰难探索。……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摘编自樊得智《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

材料二
纵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历过许多磨难与挑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应对大革命失败挑战,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应对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挑战,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引领长征走向胜利。应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挑战,中国共产党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推动全民族抗日的兴起。应对全面内战爆发挑战,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加速中国革命胜利伟大进程。

——摘编自郑敬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历的磨难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并分析 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磨难与挑战的历史经验。(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思想变动与经济反应 这一主题,从图中任选时段(一个或多个),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