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南省湘西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55

一、单选题

1.

《史记》对于夏朝初年的权力交接存在不同的记载:其一是禹将部落联盟推举的益定为接班人,禹去世后,益将王位让于启;其二是益在禹死后继承王位,但启率领臣服于他的部族用武力推翻益的统治,强夺君主之位。这些记载都可用于说明,夏朝初年(  )

A.王位世袭制不得人心B.部落联盟已名存实亡C.权力归属由武力决定D.禅让制仍有较大影响

2.

司马迁提出,东越族的首领乃勾践之后;西南夷诸小国的建立,是楚王之弟远征未返,率众在当地称王的结果;匈奴族更是 夏后氏(禹所在部族)之苗裔 。由此可知,司马迁(  )

A.史学认识受个人感情左右B.承认文明起源的多源特征C.具有鲜明的华夷一体观念D.迎合统治者的大一统观念

3.

西晋初年,马隆奉旨去西北平叛,他将募兵标准定为 须引弓四钧,挽弩九石 ,并亲自检查考核结果,短时间内就募得3500人。同一时期的魏晋士族墓葬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都有大量人使用弓箭的画面(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当时的射箭活动(  )

A.深受玄学风潮影响B.承载多重社会功能C.成为贵族社交礼仪D.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4.

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下诏,要求地方官劝民垦荒, 县令、佐能招徕劝课,致户口增羡、野无旷土者,议赏 。这封诏书公开提出了 田制不立 的原则。宋太祖此举意在(  )

A.恢复和发展经济B.推动边疆的开发C.加强官吏的考核D.预防流民的暴动

5.

清代 摊丁入亩 改革推行后,云南、安徽地区用 摊入地亩 的方式,按土地的亩数均摊丁银;广东、福建等地用 摊入地粮 的方式,按平均每石税粮均摊若干丁银;四川、浙江等地则按平均若干税粮或若干田亩承担一口丁银。这反映出(  )

A.人头税尚未被彻底废除B.实物税仍然广泛地存在C.商税成为财政收入基干D.地方变相加征乱象丛生

6.

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规定华商到小吕宋(今菲律宾地区)贸易,西班牙 应照最优之国以待中国商人,用昭平允 。其后中意、中奥等通商条约,也都增加了类似条款。这折射出当时清政府(  )

A.竭力维护国家主权B.重视自身国际地位C.外交的近代化趋势D.大力拓展海外贸易

7.

晚清新式图书馆始终本着为用书而藏书的目的,不仅发挥着贮藏图书的传统功能,更使中国近代传统藏书事业逐步告别 私人书库 秘而不宣 的畸形发展状态,使其日益朝着公共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  )

A.开启了晚清教育的近代化进程B.提升了民众的思想文化素养C.强调了新式图书馆的教化功能D.体现了西学东渐潮流的价值

8.

20世纪40年代初,来华访问的某外国记者说: 尽管他们(八路军)在武器装备上不能对付敌军大部队的集中攻击,但八路军和它的辅助军事组织总是采取攻势,使敌人中计,打击敌人的弱点。这样不仅使敌人蒙受损失,煞敌人的威风,缩小了敌人的军事—政治一经济控制区,还扩大了八路军管辖的地区和人口。 据此可推知,这一作战方式的实施(  )

A.有助于粉碎敌人以战养战的图谋B.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C.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价值D.反映出日本速战速决企图的破产

9.

1950年,当苏联提出苏联军队和军用物资沿中国境内中长铁路自由调运的要求时,中国也提出自己的军队和军用物资自由地沿苏联境内的铁路调运的要求,以此显示双方权利的平等。对此,苏联认为这是中国 隐讳地反对苏联建议的一种特殊方式 。这反映出(  )

A.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分裂B.中苏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C.新中国外交策略的灵活性D.新中国放弃了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10.

下图所示是2018—2022年我国农业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的统计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

2018—2022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

A.传统农业完成了升级换代B.人工智能水平领先于世界C.农业生产智能化不断发展D.植保完全依靠智能化技术

11.

第一手史料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具有较高的史证价值;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史证价值比第一手史料低。下列史证价值最高的是(  )

A.古代美洲玛雅神话 羽蛇神 的传说B.《吉尔伽美什》C.古埃及墓穴中发现的木乃伊等文物D.《查士丁尼法典》

12.

1228年,教皇在给巴黎大学神学院在职教师的官方信件中,斥责他们抛弃了教父们利用哲学学习《圣经》的界限,因为他们在利用自然理性支持信仰时,反而削弱了信仰。教皇命令教师们教授纯神学,而不许再被世俗科学搅乱。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

A.神学思想丧失独尊地位B.启蒙运动冲击教会统治C.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D.理性精神逐渐得到复苏

13.

蔗糖原产于亚洲,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6世纪欧洲各国开始在殖民地建立蔗糖生产基地。其中,西班牙在加勒比地区建立了大量的蔗糖种植园,葡萄牙则在巴西进行了类似的种植,这也导致了非洲奴隶的大量贩卖。据此可知(  )

A.蔗糖贸易是殖民扩张的产物B.人口流动的影响具有多重性C.蔗糖消费推动欧洲社会转型D.当时蔗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4.

1918年,印度孟买纺织工人喊出 打倒英帝国主义 的口号,接着印度又在甘地的领导下掀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高潮;1919年5月,在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亚洲这些运动(  )

A.推动亚洲多数国家取得独立B.说明当时殖民体系已经瓦解C.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D.根源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5.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张为欧洲经济复苏提供援助,其邀请的对象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条件是东欧各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东欧势力范围。苏联要求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国对此加以拒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冷战重心是争夺东欧控制权B.马歇尔计划蕴含政治战略意图C.苏联阻挠了马歇尔计划实施D.经济援助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

16.

据统计,2017年东盟十国加中日韩的经济总量已达到21.9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7%,超过了美国或欧盟。 经济实力的增长必然会带来政治实力的相应变化。如此,国际政治地理将会展现出 欧盟—北美—东亚 三个中心的图景,亦即三足鼎立的三极格局 。这可用于佐证(  )

A.欧美大国关系的协同并进B.世界多极格局的基本形成C.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亚太地区局势的长期稳定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表1

资料

资料来源

四川大凉山地区,夷族分数百支,不相统属;叛则出掠,掳汉民作奴,遇兵散匿

《清史稿》

今之土司,无异古之封建分封。但古制公侯不过百里,今土司之大者延袤数百里,部落数万余,抢劫村寨,欺压平民,地方官莫之敢指

雍正朱批谕旨

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

《清史稿》

威宁界滇、蜀,诸土司虐使其众,时出掠境外;乌蒙禄万钟、镇雄陇庆侯尤强悍

《清史稿》

——摘编自于爱华《清初西南局势及清政府的应对方略)

材料二
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巡抚鄂尔泰上奏, 苗猓(泛指西南民族土司兵马)逞凶皆由土司,土司肆虐并无官法,恃有土官、土目之名,行其相杀、相劫之计,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茶毒。此边疆大害,必当剪除者也 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 ,建议逐步将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间接统治改为直接统治。雍正皇帝肯定了鄂尔泰的提议,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土司管辖地区归政中央。乾隆七年(1742年),云南总督张允随在奏疏中报告了云南东川、昭通一带自雍正九年(1731年)改土归流后发生的变化,(当地少数民族) 咸知凛畏天威,无复曩时桀骜之习 。随着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经略,改土归流也在更多的地区实施,一直持续到清末。

——改编自郭家翔《改土归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初期西南民族地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雍正、乾隆时期的改土归流。(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清末关于农业经营规模的讨论还较少。民国建立,在北京政府时期,知识分子对大农经营与小农经营的比较与争论明显增多。
1922年,学者余景德不同意大农经营,认为历史上大农制度不相宜,历代都是采取抑制大农的措施;实行大农制度,将导致垄断收获,图聚居奇;农业规模太大,营业粗放,雇工不会像自耕农一样用心。
1925年,李大钊认为,农场面积的大小,对于使用人工畜工农具的效率,亦有一种确定联带的关系。大农场男工的效率等于小农场男工效率的2倍,大农场畜工的效率等于小农场者的3倍,大农场农具设备的效率等于小农场的2倍,由此可知,农民需要土地,需要较大的农场。因为农具设备效率增大,可以增大场主的利益,可以稍舒农民的痛苦。
1926年,学者彭学沛认为小农经营的优点有三:第一,小农家人及其家族,由于劳动结果归自己,比大农经营中的农业佣人勤勉;第二,自家作工比农业佣人周密;第三,生活也更为俭朴。但以上优点不能夸大,第一,所谓勤勉为过度勤勉,非如此不能维持生计;第二,凡属人类,都不会甘于极端俭朴的生活,而是希望充分满足其欲望;第三,小农人被过度劳动所压迫,欠少教养,不能应用近代科学、进步的技术,所谓作工比农业佣人周密的价值是有限的。对于大农经营,彭氏认为从技术上说,其优越性没有疑义,要充分地利用科学和分业经营原则、节约土地劳力资本,非大经营不可,大经营无论是利润率还是劳动生产率都比小经营优越。但大农经营也有不利之点,如畜类的饲养、菜类果实的栽培,大农经营的优越性就大受限制。

——摘编自李金铮《大农与小农: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的论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是否应实行 大农 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史料一 在伊朗考古遗址中发现8000年前的炭化苜蓿种子。
史料二 据考古发现的距今3300年前的意大利的砖头写字板上,记录苜蓿当时已经作为家畜饲草被利用。
史料三 古希腊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年—前385年)在《骑士》一剧里,记述苜蓿被当作幸运的象征:向战场前进的骑士军团按原定计划稍事停留,临行前精灵们采集了一些四叶苜蓿送给他们,精灵们相信这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材料二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苜蓿起源于古波斯。
大约在公元前700年,苜蓿被列入犹太王国园林植物的清单中。
约公元前490年,波斯及米底人侵略希腊时,苜蓿输入希腊并在欧洲开始种植。
公元前126年,张骞从西域带回苜蓿种子,苜蓿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
16世纪中叶,苜蓿逐渐在欧洲种植开来。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将苜蓿种子带入南美洲,并由此逐渐向北美传播。
到1800年,苜蓿已蔓延到六大洲,并且得到广泛种植。
20世纪以来,苜蓿因其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且种植过程相对环保,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牧场和养殖场的种植。苜蓿草行业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中国是全球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占全球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

——以上材料摘编自孙启忠等《苜蓿的起源与传播考述》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苜蓿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苜蓿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