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贵州省六盘水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25+2)【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89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 这可以用于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

A.创新性B.稳定性C.封闭性D.多元性

2.

西周统治集团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的前提下,在宗族的内部区分大宗、小宗。无论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设计是(  )

A.郡县制B.科举制C.禅让制D.宗法制

3.

春秋时期,某思想家强调统治者对待人民要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只要奉行 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 。该思想家还主张(  )

A.相生相胜 B.有教无类 C.道法自然 D.无为而治

4.

秦孝公为了变法,下令: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体现秦国变法更加注重(  )

A.宾客B.军功C.群臣D.人才

5.

里耶秦简中, 秦更名方 简牍记录了一些符合政令规定的用字、用语及写法,使用时必须遵令执行,尤其是官方文书。这些政令的颁布有利于(  )

A.建立丞相制度B.巩固秦的统一C.推动法制完备D.加速争霸进程

6.

《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 黄门蔡伦,典作上方,造意(想出一个主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 ,认可蔡伦 发明 造纸术。随着新疆等地陆续出土多件西汉 纸质 文物,蔡伦 发明 造纸术受到质疑。这说明历史研究中(  )

A.需要实物文献互证B.史书记载并不可靠C.立场不同影响观点D.史学理论指引方向

7.

下表是江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情况统计表:

省份

三国

南北朝

安徽

——

1

3

——

4

湖北

——

——

1

——

江西

——

1

——

1

1

浙江

——

4

2

3

2

江苏

——

1

3

2

8

据表可知(  )

A.南北经济均衡发展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江南地区开发加速D.南方发展超过北方

8.

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这一政策(  )

A.减少政府税收B.促进农业发展C.增加交税次数D.简化税收名目

9.

宋代市民生活热闹非凡,饮食文化也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林洪的《山家清供》写了104则美食笔记,还大量引用诗歌,丰富了饮食书写的内涵。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奢侈之风盛行B.文学艺术发展C.商品经济繁荣D.饮食服务完备

10.

金朝行省制度对蒙元行省制度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蒙元前期借鉴金朝的行省制度和官制在新征服的地区设立行省,后来伐宋的过程中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材料体现出制度发展的(  )

A.继承性B.科学性C.主观性D.革命性

11.

清政府在治理新疆的过程中,以大清律为主体法律框架,在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对各民族原有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予以通融。清政府治理新疆的措施体现(  )

A.政教合一B.因俗而治C.区域自治D.因时而变

12.

下图出自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与此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

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13.

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中指出,只有发生了新开端意义上的变迁,并且暴力被用来构建一种全然不同的政府形式,缔造一个全新的政治体,从压迫中解放以构建自由为起码目标,那才称得上是革命。据此对辛亥革命的理解恰当的是(  )

A.清除了封建势力B.推翻了帝国主义C.普及了民主思想D.建立了共和政体

14.

蔡元培认为中国近代女子要实现自由、平等、独立,首先要从塑造身体开始,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勇敢顽强、公平竞争等良好品德,这既是女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振兴民族与社会革新的客观要求。蔡元培认为女子解放首要是(  )

A.劳育教育B.智育教育C.美育教育D.体育教育

15.

下表是学者统计的美国报纸报道国内某城市的频次

年份

1917

1918

1919

1920

频次

38

55

321

54

该城市可能是(  )

A.广州B.青岛C.成都D.南昌

16.

1934年10月起,21岁的女红军王定国随军翻越了五座大山,走了三遍草地。在一次翻越雪山时一根脚趾冻掉了,但她毅然继续前行,最终随部队胜利会师。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  )

A.红船精神B.井冈山精神C.长征精神D.抗战精神

17.

罗斯福谈到: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本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投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材料反映了(  )

A.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B.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C.美国担忧法西斯轴心国的军事实力过强D.各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意义

18.

下图为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军力对比图。人民解放军军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战役的胜利B.民主党派的拥护C.稳定物价的成功D.广大民众的支持

19.

下图《土地所有权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革命B.人民公社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

20.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材料中宪法规定体现(  )

A.独立自主原则B.社会主义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D.自由平等原则

21.

三线建设时期, 三线 地区的工业固定资产由1966年的292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1543亿元,增长4.28倍,约占当时全国工业固定资产的1/3。据此,三线建设(  )

A.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B.增强了东北工业基地活力C.导致了西部发展超越东部D.降低了沿海地区经济地位

22.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为此,党和国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开放沿海城市B.建立自由贸易区C.设立经济特区D.开发经济开放区

23.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A.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B.一国两制 方针的提出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4.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复兴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能保障这个梦想得以实现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材料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  )

A.制度保障B.同步富裕C.改革开放D.分三步走

25.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农村贫困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恶劣、灾害天气频发导致粮食产量锐减;消极的思想观念放弃脱贫的机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等。为此,习近平提出(  )

A.一带一路 倡议B.精准扶贫 理念C.五位一体 布局D.四个全面 战略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陆交通也得到较大发展。当时各种工农业产品,比如驰名中外的丝绸就是通过水陆交通运往海内外的。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通过对外交往,扬威海外。西汉中期,海运达相当规模,北起渤海湾,南至两广一带沿海均已通航。除了内海,还与海外通航,当时已拥有一定规模的远洋船队。航行活动十分活跃,东至日本,西抵印度半岛南部,南至南洋诸岛,北上朝鲜。

——摘编自夕即《西汉时期的航海业》

材料二

《郑和航海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航海业发展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航海业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相同之处。(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航海业发展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救亡图存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国人民在同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中,也逐渐形成了现代国家意识,开始把 国家 理解为领土、人民、主权的复合体,把反抗列强、救亡图强、经世济民、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视为爱国思想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人民的主体地位也开始日益彰显。

——摘编自肖群忠、霍艳云著《论近现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写一篇体现爱国思想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