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七年级下学期专项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专项训练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62 浏览数:96

一、选择题

1.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确立于(  )

A.秦朝B.西汉C.东晋D.隋朝

2.

某班进行 小钱币,大历史 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隋炀帝创立了进士科B.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C.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D.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先生意在强调科举制(  )

A.扩大了选官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B.稳定了政治局势,保证了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
C.形成了地方管理,开创了古代地方行政新模式D.造成了思想禁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5.

以下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

A.政治制度完备B.中外文化交流C.诗歌创作繁荣D.民族关系和睦

6.

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确立分封制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C.完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镇割据现象D.重文轻武政策

8.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 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 。为此,他 (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10.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开明与开放的朝代。唐太宗曾经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表明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这一政策?(  )

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

11.

前后6次,用时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中他的贡献(  )

A.加强了边疆管辖B.扩大了唐朝疆域C.开凿了丝绸之路D.加强了文化交流

12.

公元733年,日本元兴寺隆尊因日本国内没有具有威信的投戒人,派出沙门叙、普照等至唐朝留学,他们到达唐朝后,聘请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的传戒大师到日本传教。以下选项中,与这段材料所述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

A.遣唐使访华B.鉴真东渡C.留学生来华D.玄奘西行

13.

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

A.严格的坊市界限B.丰富的都市生活C.开放的社会风气D.先进的典章制度

14.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或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

A.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B.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C.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D.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15.

归纳总结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

开通大运河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6.

下表摘自眉山市三苏祠陈列的 吏事精详 中的 景德、元祐各级官员数量表 (该表根据苏辙《元祐会计录收支叙》统计)。表中官员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各级官员

景德(1004—1007

元祐(1084—1094

大夫景德为诸曹郎中

39

230

朝奉郎以上景德为员外郎

165

695

副使

63

1111

供奉官

193

1322

侍禁

316

2177

……

……

……

总计

1138

6767

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量重用文臣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C.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D.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以应对战事

17.

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宰相权力C.丰富市民生活D.发展海外贸易

18.

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19.

某校开展 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小钱币,大历史 ,通过观察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的历史信息,可以了解到(  )
202407181518558279

A.经济重心的南移B.中外文明的交流C.民族交融的加强D.政治制度的创新

20.

史书记载, 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 ,如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契丹儿童便念成 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 。这反映出当时的(  )

A.重文轻武B.宋辽和战C.政权更迭D.民族交融

21.

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和松山辽墓中分别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这些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农业生产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兴盛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民族文化的交融

22.

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岳飞抗金的一手史料是(  )

A.电影《满江红》B.元末编撰《宋史》C.岳飞代表词作《满江红》D.评书《岳飞传》

23.

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

A.海外贸易发达B.纸币广泛流通C.经济重心南移D.城市商业繁荣

24.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 番坊 ,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这反映了宋朝(  )

A.农业经济发展B.民族关系发展C.鼓励对外贸易D.都市文化繁荣

25.

下侧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

A.宰相权力的削弱B.纸币的大量发行C.海外贸易的发展D.商标广告的出现

2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27.

北宋时,南方主食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差异B.土壤条件C.生活水平D.人口迁移,经济重心南移

28.

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 价低体重的铁钱给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

A.铜钱B.交子C.飞钱D.银钱

29.

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诗词。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

A.对外关系的演变B.行政区划的变迁C.传统节日的魅力D.绘画技巧的成熟

30.

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 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31.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外交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是(  )

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

32.

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 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 ,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  )

A.完成了全国统一B.加强了边疆管理C.进行了赋税改革D.推行了行省制度

33.

元朝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34.

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 舶交海中,不知其数 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35.

元朝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务,就派高级官员到地方处理,这些官员带有 行中书省事 头衔,简称 行省 行省 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说明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

A.割断了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B.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C.扩大了对地方官员选拔的范围D.便利了中央对地方控制和管理

36.

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同时兼管地方,设置三路宣慰司,管理军务、民事或兼管军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  )

A.新疆B.西藏C.云南D.台湾

37.

《元史·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该事件开启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据此推断,下列机构在地区管辖上也起到类似影响的是(  )

A.吏部B.刺史C.澎湖巡检司D.枢密院

38.

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 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开展贸易B.获取财富C.宣扬国威D.增长见识

39.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02407181518558279

A.开辟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B.政府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C.火药、指南针等先进科技开始输往西方D.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

40.

明朝时,领导抗倭战争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B.左宗棠C.林则徐D.关天培

41.

一位著名将领写诗明志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位抗倭将领是(  )

A.郑成功B.戚继光C.林则徐D.左宗棠

42.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元朝的政治统治B.明朝的对外关系C.元朝的科技文化D.明朝的中外交通

43.

明代宋应星在编撰《天工开物》时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样编排(  )

A.体现了 以农为本 的观念B.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进技术水平C.反映了全国性商帮的形成D.反映了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

44.

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材料体现出他(  )

A.关注科学理论B.得到百姓的支持C.重视数据分析D.注重实践与总结

45.

明代某一著作共60卷,内容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蚕桑等,是我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这一著作的作者是(  )

A.贾思勰B.徐光启C.宋应星D.李时珍

46.

作品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强烈要求个性自由,堪称明朝戏曲之冠。该作品是(  )

A.《窦娥冤》B.《长生殿》C.《牡丹亭》D.《红楼梦》

47.

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这项工程是(  )

A.都江堰B.大运河C.明长城D.北京城

48.

明朝在户部设置太仓库, 专备三边军饷 ,与皇室的内库有别。明神宗时,皇室的日用、婚丧等花费远超以往,皇帝 数取太仓银入内库 。这导致明朝(  )

A.物价不断飞涨B.与清军作战失利C.官员职权范围缩小D.政治腐败,国家财政体制被破坏

49.

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在西藏地区设置(  )

A.台湾府B.军机处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50.

顺治皇帝册封了 达赖喇嘛 ,康熙皇帝册封了 班禅额尔德尼 。这都属于清朝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  )

A.背景B.措施C.作用D.目的

51.

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B.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C.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5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管辖开发,下图内容反映的地区是(  )
202407181518558279

A.台湾B.新疆C.西藏D.蒙古

53.

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了清王朝(  )

1727

设置驻藏大臣

1757

平定噶尔丹叛乱

1762

设置伊犁将军

1793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颁布

A.强化边疆治理B.抵御外来侵略C.加强君主专制D.监察地方吏治

54.

图2是同学们整理的清朝前期治理边疆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北边疆B.稳固了东南海防C.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55.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东南设置台湾府。这体现了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A.因地制宜,因俗而治B.民族自治C.武力管辖D.高度集权

56.

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图文物 (  )
202407181518558279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 班禅额尔德尼 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57.

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这说明当时(  )

A.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市民文化广受欢迎C.建道德礼教受到冲击D.君主专制加强

58.

与明朝鼎盛时期相比,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202407181518558279

明朝最盛时期和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A.市民文化丰富B.禁海令的颁布C.手工工场成熟D.社会经济发展

59.

观察图1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当时(  )
202407181518558279

图1

A.农业稳步发展B.苛捐杂税繁重C.官僚机构臃肿D.对外贸易发达

60.

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

A.人地矛盾突出B.农业生产恢复C.阶级矛盾激化D.土地兼并严重

61.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统治者经常对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加以歪曲解释,制造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八股文 D.文字狱

62.

下表是某一时期大事年表(节选),表中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

A.文明的起源B.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