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西省太原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5+3)【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108

一、单选题

1.

位于土耳其境内的卡塔·于育克遗址距今约8000年左右。考古学者在该遗址发现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这一考古发现可印证该地区(  )

A.出现贫富分化现象B.存在一定社会分工C.最早从事农业生产D.商业贸易繁荣发展

2.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农民种植的高产作物除了满足自用,也将余留部分拿到市场出售。还有农民将量少价高的大米拿去贩卖,再购买相对便宜的高产作物来食用。据此可知,高产作物的种植(  )

A.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B.促使政府改革赋税制度C.加剧了山区的水土流失D.意在解决人口激增问题

3.

西番菊 (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明代传入我国,初期只是零星种植。20世纪初, 西番菊 其子可榨油 ,且对土壤要求不苛刻,所以被广泛种植。 西番菊 的广泛种植(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B.促进明清时期人口增长C.丰富了民众的食物种类D.挤占了本土物种的空间

4.

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730.6亿斤,比上年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的台阶。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谷物总体自给率超过95%。这表明我国(  )

A.缓解了食品安全问题B.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C.各地区农业均衡发展D.有效控制粮食安全风险

5.

下表为战国时期部分地区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

出土地点

生产工具总数

铁农具数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敖汉旗老虎山

36

35

97.2%

山西长治分水岭

31

21

67.7%

河南辉县固围村

69

58

84.1%

湖南长沙、衡阳两地

21

17

80.9%

广西平乐银山岭

170

91

53.5%

这些数据可以佐证当时(  )

A.劳动生产效率大为提高B.私营矿冶业发展迅速C.铁制农具普及全国各地D.冶铁技术发源于东北

6.

农书《四民月令》记录了东汉田庄的多种生产经营情况。农业生产有谷物栽培、畜牧养禽、种植蚕桑果木;手工业生产有纺织、酿酒、制酱等。这表明,东汉田庄(  )

A.抑制了土地兼并B.盛行自耕农经济C.生产中精耕细作D.具有自给自足性

7.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一些棉纺织工厂主通过机器纺纱,再雇佣家庭手织工将棉纱织成棉布;在金属加工业中,既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工厂,也有很多传统手工作坊。这些现象表明,当时英国(  )

A.工厂制提高了生产效率B.多种劳作方式并存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纺织业占主导地位

8.

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生产。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整个生产过程处于监督管理之下……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据此可知,流水线生产(  )

A.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B.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C.激化了阶级间的矛盾D.促使美国成为经济霸主

9.

18世纪,海滨旅游属于英国贵族的休闲方式;19世纪,海滨旅游受到很多工人阶级的追捧,英国海滨城市布莱克浦因工人的大量涌入而被誉为 工人度假胜地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业的进步B.工人政治地位提高C.工人经济收入增长D.民众文化素质提升

10.

人工智能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比人类更高效地完成数据整理、文稿编辑和重复操作等工作,这可能会让许多中等技能的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被取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需要人类身体灵活性的低技能劳动者和创造性强的高技能劳动者则难以构成威胁。据此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  )

A.使各领域实现了智能化B.导致传统行业走向衰落C.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调整D.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11.

明万历年间,杭州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描述道: 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这表明当时(  )

A.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北方商人主导商业贸易D.区域间的长途贸易兴盛

1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将财物委托给另一个自由民保管,应该签订契约,保证委托的有效性。如果在委托时没有签订契约,而受委托之人事后否认保管了财物,则无法对其进行起诉。此规定(  )

A.蕴含明显的契约精神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D.维护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13.

17世纪,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双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  )

A.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C.殖民国家贸易竞争加剧D.跨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

14.

16世纪初,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是个濒临太平洋的小渔村。随着马尼拉帆船贸易的开展,每逢 中国商船 抵达时,该地就会出现大规模的集市贸易。17世纪,阿卡普尔科成为国际性的贸易枢纽。阿卡普尔科的变化(  )

A.源于葡萄牙的殖民侵略B.得益于同中国的朝贡贸易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扩大D.推动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

15.

2015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首次以主导方身份筹建的国际金融机构。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国发展到如今来自六大洲的109个国家;G20国家中有14个国家是亚投行成员,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展表明(  )

A.中国金融影响力不断扩大B.世界贸易组织职能被削弱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16.

明清时期的江苏盛泽镇 居民悉逐绫绸之利 ,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

时期

明朝初年

明嘉靖年间

清康熙年间

清光绪年间

户数

五六十户

居民百户

一万余户

二万余户

规模

小型村落

巨镇

出处

《盛湖志》

《吴江县志》

《吴江县志》

《吴船日记》

据此可知,该集镇(  )

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

17.

明政府对民居建造有严格规定: 庶民卢舍,不过三间五架,禁用斗拱、饰彩色。 民间合院式的住宅,多将坐北朝南、光照充足的正房安排给长辈居住,子女晚辈居住在朝向东西的厢房。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民居设计(  )

A.突显君权神授B.崇尚尊卑礼制C.体现天人合一D.追求因地制宜

18.

19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地区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从每年4500件上升到每年4万件,其中未成年人案件占较大比例。伦敦最大的两个区中,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高达34%。这说明英国当时(  )

A.早期殖民扩张拉大贫富差距B.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明显下降C.工业化提高了城市治理难度D.未成年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19.

下图是公元前212年,秦朝修建的直道 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埋谷,直通之 。沿线修建有众多烽火台、关隘、行宫等建筑。《史记·匈奴列传》载 去长安八千里,正南北相直道也 。据此可知,秦直道的修建(  )

秦直道东西两线示意图

A.加强了北部边境防御B.旨在促进民族交融C.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D.方便帝王云游享乐

20.

汉代,我国便有对舵的文献记载。宋朝开始将平衡舵应用于船只,可使转舵更加便捷。南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曾记载客舟上使用可升降舵 后有正舵,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 。据此可知,宋代(  )

A.水运沟通了南北交流B.航海运营受到官府的控制C.注重航海技术的创新D.海外贸易连接了世界市场

21.

湖北襄阳因汉水穿城而过、地处陆路要冲,历史上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20世纪初,近代铁路通车,原先陕西货物改走陇海铁路运出,豫南、鄂北物产改赴京汉铁路南下,襄阳逐渐失去发展优势。这反映出(  )

A.铁路运输的价值大于水运B.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C.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格局D.科技进步密切了区域联系

22.

2014年,北京出现北京实时公交手机App,可以查询公交车的线路、方向、站点、时间及公交车的拥挤度。北京公交实时查询功能(  )

A.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B.导致乘客集中乘车C.降低了公交运营成本D.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3.

中华民国成立后,出台《防疫人员恤金条例》等条例,要求各级防疫机构免费为民众提供疫苗注射、消毒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卫生部明确要求防疫人员必须通过医师考试,获得证书,方有诊治资格。上述措施(  )

A.完善了全国医疗保障体系B.实现了疫苗接种全面覆盖C.保障了对民众的药品供应D.推动了医疗卫生的近代化

24.

1883年,上海租界内建立了自来水饮用系统, 饮城河之水,易生疾病 的观念逐渐被市民所了解。《申报》代表民众向官方呼吁: 城河之水恶浊,是宜官为勤勘广浚,必使城内水清食之不至致病,而取汲亦觉便宜。 这表明近代上海(  )

A.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B.公共卫生意识逐步提高C.公共卫生事业成就显著D.医疗卫生事业领先全国

25.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  )

A.体现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B.反映医疗机构职能的扩大C.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D.标志着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票号起源于19世纪初,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异地之间商业贸易时货币运输困难的问题。票号的初期经营者几乎都是山西人,这些票号分布在京、津、张家口、平遥、西安、开封和苏州等传统商埠,为往来商人办理埠际间的汇款。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南北交通中断,票号开始承揽官款汇兑业务。官款汇兑业务量大、资金流量稳定、汇费收入多,给票号带来了丰厚的营业利润,刺激了票号业的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票号进入迅速扩张期,票号汇通地向对外通商口岸扩展,出现了非山西商人创办的阜康、源丰润、天顺祥等南帮票号。到1893年,票号开设数量多达28家。

——摘编自刘建生《金融需求变迁视角下山西票号衰亡及对当代启示》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进行经济侵略。19世纪中叶起,一些进步之士认识到自办银行的重要性,认为自办银行可以 杜洋商之挟持,以挽外溢以足国 。甲午战争后,金融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民办企业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和存汇等服务。诸多因素,使得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建立。1905年后,户部银行、交通银行等官办与私营银行渐次开立。本国银行成立后,票号官款汇兑和埠际汇款等业务逐渐被分流,票号的经营日渐艰难。辛亥革命后,为了振兴实业,政府陆续推行了一系列发展银行业、健全银行制度的则例、法令。但各军阀为了筹集军费,通过银行大肆发行公债。银行进行公债投资牟取暴利,反而对民族工业的贷款微不足道。十余年间,有200多家银行先后成立,银行业呈现出虚假的繁荣。同一时期的票号则因转型失败而彻底衰落。

——摘编自周建波《银行、票号兴替与清末民初金融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之前票号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中国本土银行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启示。(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已有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的记载。从秦至唐,政府主导下的城墙营建逐步成熟,由城外往里看:第一层是城市外围的高大城墙——外城廓;第二层为内城墙,这里大多为普通百姓的居住区;第三层为皇城;第四层为宫城,是帝王居住、听政的场所。宫城城墙的质量、高度是最高级别的。城门的设置上,无论城墙的轮廓是何形态,城门都按方位开四门、六门或九门,体现了我国古代 礼制 思想以及儒家的四方观念。此外,城门外还加筑 瓮城 ,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在一些水灾频发的地区,瓮城还可以减小对城内的破坏。明清时期,大量的人口由城内迁出,城外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与乡之间的界线出现了 模糊地带 ,城墙也不再是绝对的标志物了。

——摘编自王筠、邱厚梁《浅析中国古代城墙的发展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现代以来,作为城市象征物的城墙见证了我国城市空间的转型。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城墙变迁的信息。

时间

城市

城墙的变迁

1907

杭州

铁路自城外贯城而入,拆去清泰门城墙数十丈,是为杭州拆城之始。

1927

苏州

改造旧城门、增开新城门,并将与城门相连的道路开始拓宽改建。

1927

南京

南京城的引发社会各界争论,徐悲鸿发表《对南京拆城的感想》,反对强烈,直斥拆城是续貂之举

1982

西安

首次提出古城保护的口号,确定了维修城墙,整治城河,改造环城园林环城建设方案。

——摘编自郭婷《城墙的命运——20世纪中国城市空间的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墙修筑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城墙变迁的主要方式并简析其积极影响。(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海洋观的形成与演变同海洋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息息相关,涉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西海洋观的演变

中国

西方

14世纪之前

春秋时期,齐国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

古希腊狄米斯托克主张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此后的历代统治者大多推行开放合作的海洋政策。

罗马帝国提出海洋应归罗马所有的观点。

14世纪—19

世纪中期

明太祖明确下达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的禁海令。清朝两次颁布禁海令。

1608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提出海洋在本质上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的控制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地加以利用

19世纪中期一20世纪

中期

1874年,李鸿章提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

19世纪末,美国人马汉提出海权论,通过强大的海军力量来控制海洋通道。

20世纪中期

至今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近海防御的战略思想,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

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由海制陆的观念,即依靠先进的海上作战平台和智能化武器,从海上对敌岸目标发动打击。

——根据王世汉《中西海洋观的变迁与反思》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至少引用材料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