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西省长治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81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6世纪,印度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同一时期,佛教在印度诞生,宣扬众生平等。据此可知,佛教的诞生(  )

A.对种姓制度形成冲击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C.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D.标志印度文明的兴起

2.

1799年,在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了罗塞塔石碑,上面刻有公元前196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诏书,分别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雕刻,使考古学家可以对照各语言版本,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罗塞塔石碑的发现(  )

A.使得古埃及文明得到了广泛地传播B.可以用于研究欧亚非间的区域交流C.成为解读古埃及文明的重要里程碑D.说明当时埃及已经被希腊文明同化

3.

玛雅人不仅有象形文字、玛雅金字塔,还精确地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仅差0.0002天,但他们却没有铁农具,长期保持着 刀耕火种 的农业生产形态。这说明玛雅文明(  )

A.演进后劲不足B.保持农耕特色C.吸收外来文化D.科技领先世界

4.

下图为17世纪英国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的英国(  )

A.社会阶层出现分化B.宗教地位逐渐下降C.文艺复兴运动萌发D.理性主义思想兴起

5.

墨西哥的1917年宪法宣布:国家是土地、河流、矿藏的所有者,严格限制外国人有利用墨西哥资源的权利,只有墨西哥人才能拥有这些资源;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力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这表明该宪法(  )

A.意图加强对地方控制B.旨在维护国家的利益C.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D.限制外国资本的进入

6.

据下图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  )

A.列强完成瓜分世界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C.国际局势日益紧张D.多极化趋势逐渐形成

7.

1920—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但是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这反映出国联(  )

A.构建了战后新秩序B.维护了大国的利益C.自身存在重大缺陷D.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8.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无偿地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劳动者使用;所有地下资源和具有全国意义的森林和水利为全民所有。这一法令(  )

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完成B.彻底清除了封建残余势力C.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D.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

9.

1921年,苏俄政府颁布了租让法令和出租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企业的程序,推行工业中的租让和出租,扩大产品交换,准予私商活动等。这些举措(  )

A.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C.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导致了农业与工业比例失调

10.

1921年,摩洛哥里夫地区的12个部落首领举行代表会议,通过的《国家宪章》规定:不承认任何损害摩洛哥权利的条约;承认里夫共和国的完全独立;同所有大国建立友好关系,缔结条约,其条件是这些国家不享有特权。这反映出摩洛哥(  )

A.实现民族独立的决心B.赢得反殖斗争的胜利C.实现外交平等的愿望D.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1.

1941年,德国先是要求日本在太平洋向美国施加战略压力以阻碍美国参战,转为要求日本攻击英国远东殖民地,再到要求日本进攻苏联以迅速结束东线战事,后又改为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这说明德国(  )

A.意图构建远东国际秩序B.与日本的矛盾逐渐加剧C.对日本形成有力的控制D.旨在利用日本牵制美国

12.

下图为二战时期美国政府的宣传画,画中文字为 定量配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公平的份额 。该宣传画反映了美国政府(  )

A.积极推行民主改革B.力图保障战略物资C.鼓励民众积极消费D.部分实行计划经济

13.

在美苏的共同推动下,双方于1958年签订《关于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之后,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于1959年到美巡演,并得到了美国观众的热情赞颂。这反映出(  )

A.美国民众对苏联政治的认可B.文化交流成为美苏外交的工具C.冷战格局在文化交流中瓦解D.苏联实现了对美国的文化渗透

14.

1962年出生的法国人提尔里,一直到44岁都未工作过,他靠一项名为 特别互助救济金 的福利补贴维持生活。他解释说: 如果我找到了一份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作,那么我每个月的收入反而比吃救济时还要少。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  )

A.存在一定消极影响B.极力保障穷人生活C.缩小社会贫富差距D.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15.

1951年,南斯拉夫开始改变国家计划,实行社会计划。国家不再下达指令性指标,只规定生产、投资和分配的基本比例,企业可按国家计划的要求自订计划、自由经营、自负盈亏。这一做法(  )

A.受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B.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性质C.为南斯拉夫解体埋下隐患D.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16.

从1995—2005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从27.63%增至46.18%,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总额从14.86%增至32.31%。这说明跨国公司(  )

A.维护了国际贸易秩序稳定B.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推动了各国经济均衡发展D.确立了发达国家核心地位

二、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 教皇子午线 。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材料二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

英国

55

法国

29

德国

10

葡萄牙

8

荷兰

8

意大利

4

比利时

1

西班牙

无整块殖民地,仅存零星之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以上材料中任意提取两条相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两条有关联的信息,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每45个英国人中就有1人死亡,在麦克尔斯菲尔德的贫民窟里每20个人中就有1人死亡。在曼彻斯特,工人的平均寿命是17岁,技术工人的平均寿命是38岁;而在乡区的卢特兰,工人可以活到38岁,技术工人可以活到52岁,还可以终身呼吸新鲜空气。被污染了的水而不是被污染了的空气,是致人于死的首恶,因为水里常常含有霍乱、伤寒和痢疾的细菌;户外厕所和院子里的粪便离水井、溪流和水塘太近,使工人阶级居住的贫民窟等同于死亡的陷阱。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

材料二
实际工资的增长(1850—1913年)(1913年=10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英国

57

64

70

81

90

100

法国

59.5

63

69

74.5

89.5

100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77年的英国经济与1952年比较,人均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增长了70%,男性体力工人是增长的最大受益者,实际工资增加了89%,而且食用的肉类增加24%、奶酪增加92%,土豆减少46%。普通英国人居住在更加舒适的住房或套房里,1952年有30%的住户拥有自己的房产,1977年这个比例增加到53%。1977年,所有住房中91%有浴室,99%有抽水马桶,92%有电视机,75%以上有冰箱和洗衣机,50%以上有电话"4%有私人汽车。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
(2)从史料类型的角度,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异同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二战后英国工人状况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主要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列强间的尖锐矛盾,一旦均势被打破,一轮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就会重新开始,这个体系的另一面就是使战后国际关系在帝国主义的均势中维持着世界和平结构,尽管这种和平结构是相对的、暂时的,但它又是发展经济所必须的。

——摘编自王春良、祝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柏林墙                                                       欧共体成立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漫画
材料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嬴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运用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苏联解体前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从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中得到的历史启示。(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