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西省太原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5+3)【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121

一、单选题

1.

1850年夏天,针对英国传教士在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租赁房屋一事,林则徐主张用武力驱逐英人,福建巡抚徐继畬则主张采用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畬被革职。这反映了当时(  )

A.近代外交制度开始形成B.天朝上国观念已经消除C.对外交往理念存在分歧D.武力抗英成为社会共识

2.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一定程度上成为督抚的私人部队,中央无权调遣,诸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这一措施(  )

A.造成了中央权力的下移B.瓦解了清王朝政治统治C.推动了军事制度近代化D.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危机

3.

洋务派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约创办了20多个近代化的民用企业,其种类计有:轮船、运输、铁路、冶铁、电报和纺织等,经费约2964万元,雇佣工人约25500——29500人。据此可知(  )

A.清末新政促进近代企业兴起B.民用企业尽夺洋商之利C.民族危机推动传统经济转型D.民族工业迎来发展春天

4.

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写道: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 戊戌政变 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 驾崩 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这反映出戊戌变法(  )

A.面对的守旧势力强大B.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C.依托于无实权的皇帝D.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5.

1912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这从侧面说明(  )

A.列强对中国新政体的抵制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C.中国实行共和制面临挑战D.国人拒绝接受民主共和制

6.

如图为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真相画报》发表的漫画《一年来之回顾》,描绘了官僚从 匿迹销声 高谈阔论 、政治从 推倒专制 死灰复燃 的画面。该漫画(  )

A.批判了北洋政府的封建性B.反映了社会变化的新进展C.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落后性D.展现了民国时期的新气象

7.

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 社会主义 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 社会主义 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得到各阶层认可B.救亡图存新道路的探索C.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D.近代报刊杂志蓬勃发展

8.

1924年,日本起诉中国 佛手 牌味精工艺抄袭,要求中国企业注销商标。中企人员依据国内《商标法》积极应诉,同时登报澄清事实,最终取得了胜利。这表明(  )

A.民国时期法律制度完善B.日本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社会舆论大力支持国货D.民族企业维权意识较强

9.

1922—1936年《大公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男士多次强调自己 月薪百五十元 有相当地位 有相当职业 等。而女士征婚中则多要求对方 月供五十元生活费 有高尚职业 月薪二百上下 等。据此可知,当时(  )

A.婚姻自由观念普及B.已经实现男女平等C.广告征婚现象普遍D.社会习俗新旧杂陈

10.

如图为某一历史事件示意图。该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是(  )

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D.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星星之火

11.

1926年11月,共产党员中工人党员占比达60%。1928年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党员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30年9月,工人占比降至1.6%。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开展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实行土地改革赢得民众支持D.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

毛泽东说: 长征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这说明红军长征(  )

A.彻底纠正党内 倾错误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有利于蓄积中国革命力量D.标志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3.

有人说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遂而质疑其真实性。对此,某高中历史研究小组搜寻到下列史料并进行探究。该研究小组的探究(  )

A.全面反映了日军在中国的侵略B.表明口述证言皆客观真实C.说明遗址史料最具有历史价值D.实证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14.

1936年7月,党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对地主没收土地财产后, 仍分给其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工具 。1937年5月,党中央宣布将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多年的欠租欠债也免交停付。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的调整(  )

A.基于民主革命任务已完成B.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保障了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15.

庄礼伟在《二战史研究不应遮蔽中国抗战》一文中说:中国抗战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德苏战争;在南线,使日军无法实现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会师的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作者意在说明(  )

A.二战史的研究应淡化欧洲战场B.中国战场对二战战局意义重大C.中国凭一己之力赢得战争胜利D.二战时期同盟国之间配合密切

16.

曾任职于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的朱偰在1948年写到:8月23日,我在上海购茶叶1斤,付80万元;毛巾袋一件,付120万元;9月26日,我出去理发,价17000元;购皮鞋一双,价309000元。这表明当时国统区(  )

A.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B.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战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这些举措(  )

A.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B.迅速提高了中国科技水平C.加快了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D.倡导了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18.

如表为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简表。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类型

1952

1956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人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A.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C.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束D.大跃进 运动的开展

19.

备战、备荒、为人民 是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由此,大批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迁往了中西部地区。这反映了(  )

A.经济建设受外交形势影响B.我国工业布局的彻底改变C.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D.国家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20.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政权标准,没有政权就无法改造旧世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该标准就是政权标准;第二个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后,该标准即为生产力标准。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夺取政权B.马克思主义不再适应当代需要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生产力标准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阶段性

21.

在中共中央的组织下,从1976年开始,全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考察出访热潮。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总次数为252次。1977年至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增长率为27%。这是基于(  )

A.中美建交的国际环境B.多边外交政策的确立C.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D.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

22.

如图为1990—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变化表。据此可知,当时(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C.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建立D.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23.

1995年可口可乐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在中国举办 可口可乐 奥运民俗雕塑大赛,如图为中国获奖作品——京剧脸谱,此作品现被收藏在可口可乐亚特兰大博物馆中。这说明(  )

A.中国京剧在国外已相当普及B.对外交流利于弘扬传统文化C.中国奥委会致力于饮品推广D.可口可乐公司独占中国市场

24.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建49个农业项目;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了60批抗疟疾药、甲流疫苗及霍乱疫苗,并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还援建了60余个信息化项目;在非洲援建了105个清洁能源和供水项目等。据此可知,中国外交(  )

A.充分体现中国大国担当B.以世界和平为出发点C.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

25.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种新的民族利益观和价值观,创造性地将 政治认同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相结合,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这一理论(  )

A.成为民族自治制度确立的基础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C.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高统治者为了实现自身的集权统治和一党专政的政治目的,不允许总统有被弹劾的风险存在,故而监察法并未规定对总统的弹劾权。同时监察法没有规定监察院的惩戒权,监察院受理的弹劾案件进入惩戒环节时需交付有惩戒权的机关执行。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弹、惩分离,起到平衡牵制的作用。然而实际情况是,监察院弹劾案件在惩戒环节移交后,被弹劾人员会寻求庇护与四处打通关节,惩戒机关也往往敷衍了事。在 以党治国 的训政时期,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是实质上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监察院如果弹劾的是国民党政府委员等中央高官,便要将弹劾案连同证据材料移送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其监察效力难以充分发挥。 只拍苍蝇,不打老虎 ,监察院最终沦为南京国民政府中没有实用性的 摆设

——摘编自张京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法制及其史鉴价值》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中华苏维埃政府仅从1931年到1934年颁布的各种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就达180余件,为中共建立起一套比较正式的监察机构奠定了扎实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党内监察制度、行政监察制度等,初步形成了以党政监察机构为主体,包括军事检查所、政治保卫局检查科、司法审判机关内设监察人员在内的苏维埃监察机关。而且,苏维埃政府还不断扩大群众监察员的参与,设置了由监察机关指导运行的群众性非正式监察组织,工农群众通过使用选举、检查、批评等手段来监督和罢免干部,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由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所辖各革命根据地被国民党统治势力分割阻隔而未能连成一片,所以中共在监察活动的实施工作体制上特别强调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和分级管理的适用性。与此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十分注重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工作力度,从而为苏区监察制度的施行提供了根本保证。

——摘编自谢建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察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院最终沦为 摆设 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3)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的市场环境极为恶劣,强大的外国商品与外国资本对民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有鉴于此,一些中国商人向政府呼吁保护民族工业发展。1882年李鸿章上书朝廷,为上海机器织布局申请了十年专利及减免税厘的特权。1904年1月,清政府颁行了近代中国最早的经济法规——《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历届政府也都出台了许多经济法规。为促进和保护民族工业企业,一些专职倡导国货运动的机构先后成立,如上海机制国货工厂联合会、中华国产厂商联合会等。在中国人民强烈要求与争取关税自主的斗争下,1933年5月中国获得法律上的关税自主权,逐渐改变了中国关税长期单方面低于列强关税水平的现状。

——摘编自陈佳琪《中国民族工业保护的早期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1978年我国吸收外资近乎是从零起步,到2018年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达到2.1万亿美元,2018年利用外资的额度已达1983年的145倍左右。外资企业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净出口贡献巨大,由此,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增长,这为我国游刃有余地应对外部经济冲击,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提供了强大基础。外资进入不仅集聚起可以供本区域发展所需的投资,还通过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外资通过同业之间的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内资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最终实现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外商在我国投资建厂,招录本土员工,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同时,外资企业的工资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带动了国内总体工资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李志翠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成效、经验及对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民国时期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清民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资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涵括四种伟大精神,即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已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胡长栓《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请从四种伟大精神中任选一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