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四川省眉山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3)【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28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王室重臣召公以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的比喻,劝谏周厉王。孔子也说: 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这些反映了先秦(  )

A.反思三代政治体制B.实行封建君主专制C.具有原始民主传统D.践行天赋人权思想

2.

汉代铁农具飞速发展,呈现配套齐全、专业化的特征。如翻耕铁农具有耒、耜、锸、钁、犁等,整地农具有铁耙,播种农具有耧车,中耕农具有锄、铲,收获、加工农具有镰、 、铡刀等。这一发展(  )

A.丰富了人类食物来源B.促进了作物品种改良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

3.

上计制度,始于战国,秦、汉日臻完备。所谓上计制度,就是要求官员在年末时,将一年的政绩,包括户口统计、垦田与赋税数目、府库储积数目、刑狱治安状况、自然灾害情况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内容写在统计簿册上,向中央政府汇报。这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制度代代沿袭不作变更B.中央加强对地方事务的管理C.人口隐藏和逃亡的现象消失D.地方政府官员缺失行政权力

4.

《唐律疏议·断狱》规定:行使囚禁囚犯职能的官吏必须依法向囚犯提供衣食医药,如果他们违犯了相关规定,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该规定(  )

A.缓和社会阶级矛盾B.严厉惩罚贪官污吏C.蕴含人文关怀思想D.反映唐律体系完整

5.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 草市 的新型市镇在江南地区得到充分发展。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业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这反映了当时(  )

A.雇佣劳动已经普及B.工商业繁荣发展C.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自然经济已解体

6.

汉朝编户制度的内容之一是更赋,即徭役和兵役的代役税。隋唐时期,实行租庸调制,其中 是代役税。北宋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雇人代役。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历代代役税的实施(  )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增加了农民赋税负担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冲击了封建等级秩序

7.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重视修筑铁路。到1911年,中国共建成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清政府以苛刻条件向西方借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己筹资建设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修建(  )

A.挤压中国公路建设B.加剧中国社会危机C.推动中国产业升级D.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8.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卫生防疫的宣传画《预防结核病,快种卡介苗》。这可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

A.建立了完整医疗卫生体系B.消除了结核病对人民的威胁C.健全了公共卫生管理制度D.增强人民大众医疗健康意识

9.

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部法典的编纂(  )

A.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B.反映无产阶级专政本质C.适应民族复兴历史要求D.顺应世界发展必然趋势

10.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据此可知罗马法(  )

A.自由民获得同等权利B.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厚C.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D.体现一定的理性精神

11.

12—13世纪,一些欧洲城市与封建领主围绕城市自治权进行斗争,要求领主赋予他们征税、拥有军队、颁布法律、发行货币等权力,并最终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这一结果(  )

A.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B.瓦解了封建生产关系C.促进了欧洲城市发展D.建立了一些民族国家

12.

1761~1835年被称为英国运河时代,运河运输是英国大宗商品的主要运输方式。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运河运输的主导地位被横贯不列颠的铁路运输所取代。这一变化(  )

A.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B.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英国优先发展交通事业D.表明英国传统运输方式消亡

13.

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时间

法令

内容

1848

《公共卫生法》

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等事宜

1855

《首都管理法案》《消除污害法案》

处理英国房屋的供水,排水系统建设管理

1868

《托伦斯法》

勒令房主拆除或修理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屋

1882

《工人阶级住房法》

拆除城市中贫民窟,建造工人住房等

A.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B.城市化问题不断得到解决C.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高D.工人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

14.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据此可知,大豆种植在美国的扩大(  )

A.推动重化工业的发展B.优化了农作物的品种C.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D.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15.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福利国家先后陷入福利危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维系。一向以 福利国家 自诩的英国,患了 英国病 。被誉为 福利国家橱窗 的瑞典患了 瑞典病 。由此可知这些西方国家(  )

A.经济发展放缓B.市场经济失灵C.科技水平倒退D.人口增长过快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3分)
材料一
儒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哲学主要通过两种基本方式来固守自己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首先在社会发展平稳期,儒家文化主要采取文化教化的方式,与官方意识形态合一,把伦理道德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以规范普通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在社会转型期,采取文化专制的方式,与官方意识形态统一,把王者之道强加于社会生活之上,使社会各阶级之间变成纲常之网,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不得不依其而行。

——摘编自胡晓霞——陈彤《儒家文化与中国农村基层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文化作用于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并分析其影响。(10分)
材料二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有上帝论、三位(圣父、圣子和圣灵)一体论、基督论、原罪(天生有罪)论、救赎论。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宣讲教义。开办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介入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几乎所有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教化实施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的因素。(3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主要的肉食资源来自于六畜。但在家畜之外,人们还曾驯养过多种野生动物,有关文献记载如下。《吕氏春秋·季春纪》 是月也,……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无观。省妇使,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 《尸子·存疑》云, 家鸭为鹜,不能飞翔,如庶人守耕稼而已。 《后汉书·光武皇帝本纪》 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军威,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晋代傅玄《猿猴赋》,记载当时人不仅驯养猴,而且可使猴表演,猴可以听人语 戴以赤帻,袜以朱巾,……抵掌而胡舞。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有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回故乡。 (注:明驼指彩饰骆驼)。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甘嗜第六》中记述, 凡酿蜜蜂普天皆有。 清张万钟《鸽经》引用明代《畜德录》 鸟之中惟鸽最驯,人家多爱畜之。每放,数十里或百里外,皆能自返。亦能为人传书,昔人谓之飞奴。

——摘编自杨海林、武仙竹《试论中国古代六畜之外的动物畜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蓄养动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材料二
某学者检索《宋会要辑稿》《宋大诏令集》《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料,从中搜罗出有关动物保护的诏令共57篇。如宋太宗《二月至九月禁捕猎诏》和《禁诸州献珍禽奇兽诏》,宋真宗《封禅禁屠宰诏》《令十月后方得焚烧野草诏》,宋高宗《禁捕雏卵等诏》,都是要禁止非时猎杀。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八月五日, 禁京城杀鸡 。宋宁宗时禁止私杀驴骡驼马和耕牛。同时,禁止使用捕猎器械。如宋真宗颁布《禁粘竿弹弓置网猎捕之物诏》和宋仁宗《宗室上陵坟禁带粘竿等诏》皆专门明确提及禁止使用粘竿、弹弓、置网等捕猎之具。这类诏令的颁布,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非法捕猎行为。

——摘编自闫国防《宋代动物保护诏令探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代动物保护诏令。(9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动物资源保护和蓄养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3年,罗纳德写道: 中国的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施和发展行政精英制度的基础。毫无疑问,美国公务员竞争考试的特点主要受英国的影响,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则来源于中国。
笔者认为,由于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二者就不是单纯地被借鉴与借鉴的关系,可以说,二者是在披着考试这一相同方式的外衣上,各有各自鲜活的特点。

——摘编自曾华《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之比较研究》

以上材料是部分学者对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关系的一些认识。围绕 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 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