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73

一、单选题

1.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是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的重大考古发现,首次揭示出10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资源充分利用,生动再现了古人类应对黄淮海之间晚更新世环境变迁的适应策略与历史场景。据此推断,跋山遗址群可为研究东北亚提供的重要证据是(  )

A.史前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B.中华文化圈上下五千年文明史C.先民对水资源管理和利用D.早期人类与文化持续演化发展

2.

法家认为天子最为尊贵,权力最重,然天下非天子之私产家产;把法与人(包括君主及其亲属)之私情、私欲、私恩、私利对立起来,秉公任法,不得将私家置于国法之上。这一思想(  )

A.冲击了血缘宗法观念B.否定了贵族等级制C.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D.表达了下层平民的要求

3.

袴褶本是胡服的一种,上服褶而下缚袴,褶是一种短上衣。这种装束方便骑乘,所以多用来做军服。袴褶在战国时期由游牧民族传入中原,逐渐被汉族接受,到南北朝时已经成为流行服装。这一变化反映了南北朝(  )

A.民众审美观念的提升B.游牧民族汉化成果显著C.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D.服装制式等级差别消失

4.

《隋书·食货志》记述: 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伊、洛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这一举措(  )

A.增加了隋政府的财政收入B.说明隋文帝重视粮食的仓储工作C.有利于南北经济互通有无D.表明隋朝社会救济方式的多样性

5.

明朝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手工业者不需要从外地进口原料就能够着手制造 产品 。各地区的手工业 匠户 也能够生产板凳、方桌、耕犁、锤子、镰刀、砍柴刀等。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  )

A.国家经济管理政策发生变革B.商帮和长途贩运的作用突出C.雇佣生产的组织形式更普遍D.农民与匠户依存关系的发展

6.

下表是晚清时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  )

时间

历史事件

时间

历史事件

18396

虎门销烟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415

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

189869

维新变法运动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99年秋—19009

义和团运动

A.反侵略求民主B.救亡图存C.社会性质巨变D.反帝反封

7.

1905年,湘鄂粤三省人民将粤汉铁路赎回自办。1906年,广东人民争废广九路约;川云吉等地人民先后成立保路会,要求自办铁路;鲁冀皖三省人民要求从英、德收回津镇铁路路权自办。1907年,浙皖两省人民要求收回苏杭甬铁路。这些斗争(  )

A.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B.改善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C.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基础

8.

自1840年世界上首枚邮票诞生后,邮票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分析图中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邮票(  )

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B.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发行
C.再现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诞生的光辉历程D.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完美统一

9.

毛泽东在1942年指出,在中国的现实经济条件下,我们的股份合作制经济不应当是公营的,而应当是民营的,不应当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而应当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并且是为私人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这一论断(  )

A.旨在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改变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C.有利于增强根据地经济活力D.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0.

在天眼(FAST)出现以前,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快速射电暴领域的《Nature》《Science》文章为零。2020年后,围绕天眼数据的挖掘和发现,(来自中国的)《Nature》《Science》产出率达到50%。就一个设备,占到了这个领域的世界一半。这表明(  )

A.国家投入助推中国科研发展B.科学革命促进科技结构调整C.中国科技发展引领世界科研D.理论突破改变国际科技格局

11.

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军事统帅只有在出罗马城之后才有军事指挥权。后来经过军事改革,通过募兵制建立起常备军。再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军事寡头。这些变化(  )

A.使得公民权利不断扩大B.改变了罗马的社会性质C.导致罗马贵族走向衰落D.推动罗马进入帝制时代

12.

分析表格内容,这说明(  )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

经济

土地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赋税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

设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县制

A.日本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模仿B.隋唐制度被日本全面引进C.大化改新致使日本发生质变D.中华文化圈不断向外辐射

13.

意大利人曾对体育问题进行探索。弗吉里奥(1349—1420年)的博雅教育思想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军事教育和休闲娱乐等;美尔库里亚利斯(1530—1606年)的《体操术》将体操从医学和人体健康角度进行分析;1450年,西尔维乌斯提出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修身方法。这些探索(  )

A.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B.使体育脱离了神学束缚C.注重引导人们理性思考D.具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

14.

约瑟夫·埃里斯指出: 制宪会议的成员们只拥有修改邦联条例的权限,而不能制定一部取代它的新法律,因此代表们的行为是超越权限的。 在宪法表决过程中,制宪会议并没有执行邦联条例所规定的 全体一致通过 原则来通过宪法。该学者意在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  )

A.制宪程序存在问题B.着眼国家整体利益C.体现政治妥协智慧D.蕴含制约平衡之意

15.

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 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 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1918年,协约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这表明(  )

A.制空权掌控决定战争胜负B.科技进步对战争形态的改变C.德国最先应用飞机于战争D.法国忽视军用飞机应用研发

16.

分析图片,影响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 滞胀 B.海湾战争爆发影响石油出口C.西亚产油国收回石油标价权D.经济形势变迁影响石油需求

二、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清朝统治近300年中,中国各地灾荒频繁发生,为了应对这些灾荒,清王朝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集以往历代救灾政策之大成,嘉庆时期颁布的《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对清代的备荒、救灾措施做了一个总的归纳: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工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这十二个方面基本上囊括了历代相沿而成的各项备荒、救灾措施,且又有新的发展。

——摘编自岑大利《清代的救灾政策述论》

材料二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十八洞村提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十六字方针,吹响了 精准扶贫 的号角。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该村脱贫摘帽。短短六年间,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早已摘下了 贫困帽子 ,建成了 精准扶贫 示范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精准扶贫 模式。以十八洞村为代表的减贫和乡村振兴经验根植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湘西大山里的小小苗寨,在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将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紧紧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陈俊、柳王敏等《洞见乡村振兴路——湘西十八洞村的十年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荒政十二条的特点并简析其实施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扶贫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人绝不会因为我们割去发辫、穿上西服,就会对我们稍加尊敬的。我完全可以肯定,当我们都由中国人变成西化者洋鬼子时,欧美人只能对我们更加蔑视。事实上,只有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一种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却毫不逊色于他们文明的人民时,他们才会对我们有所尊重。

——据辜鸿铭《在德不在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辜鸿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美史学界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不懈努力,在马歇尔计划的研究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突破了传统外交史研究的范式,给马歇尔计划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和新的阐释框架:

时代

学者及著作部分

主要内容

20世纪50年代

罗伊·尼科尔斯《马歇尔计划的起源》

分析了马歇尔计划出台的必要性,认为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主要是为了遏制苏联,防止共产主义势力在西欧的渗透和扩张,维护美国的安全

约瑟夫·琼斯《十五周:马歇尔计划起源的内部记述》

美国担心西欧国家的经济混乱与贫困将为苏联及东欧共产主义势力的势头打开大门,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20世纪70年代

伊曼纽尔·韦克斯勒《重新审视马歇尔计划:经济视角下的欧洲复兴计划》

在对美国财政部、国务院外交档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定马歇尔计划目标是增加并扩大生产,稳定金融货币,实现自由贸易和推动欧洲一体化

罗伯特·伍德《从马歇尔计划到债务危机:世界经济中的对外援助和发展抉择》

将马歇尔计划置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从对外援助角度分析了美国政府如何通过马歇尔计划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调整与盟国的经济关系

20世纪80年代

安东尼·卡鲁《马歇尔计划下的劳工:生产性政治与管理科学的市场化》

对英美生产率委员会的成立、英国劳工组织对技术援助项目态度的转变、马歇尔计划劳工政策的出台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精细的研究,认为马歇尔计划唤起了欧洲劳工接受美国先进生产方式的意识

迈克尔·霍根《马歇尔计划:美国、英国和西欧重建》

美国商业、农业、劳工等利益集团同政府合作,创造出了由专家管理社会的模式

20世纪90年代

马蒂亚斯·基平《欧洲商业的美国化:马歇尔计划与美国管理模式的移植》

探讨了二战后美国的管理模式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移植的机制和渠道以及这一过程对后来欧洲工业产生的影响

卡伊·佩德森在《对欧洲管理阶层的再教育:马歇尔计划对法国商业限制性行为的行动》

论述了马歇尔计划期间美国在法国开展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活动,使西欧企业管理阶层在接受美国现代企业管理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方式上的改造

——摘编自李昀《英美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的研究》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90年代英美史学界研究马歇尔计划采取的方法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歇尔计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