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黑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7

一、单选题

1.

汤灭夏时发表了 汤誓 ,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所在。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 ,推翻商纣是 共行天罚 。这体现了周人(  )

A.重建道德,再造秩序的决心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C.崇拜神灵,敬畏上天的意识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

2.

甲午中日战争后,传统文化中 天下 概念重新为国人讨论。有学者认为 此政治唯我论之由来,天下本位之思想殆应负一部分之责任 忽略族类之区分,重视文化之同异 遂致二千年间……民族思想发育不良 。该学者的观点认为(  )

A.时人缺乏近代国家的观念B.传统观念不利于富国强兵C.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对立D.天下为本阻碍了国家改良

3.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子女应孝敬父母,殴其父者断其指;憎恶抚养父母的养子,应挖去一只眼;男性自由民交聘金聘礼订婚后,因 见其他妇女 而拒娶之,女方则占有其全部聘金聘礼。这些规定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B.蕴含着坚守同态复仇的原则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侧重调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4.

据史书记载, 在米凯尔三世建立的君士坦丁堡高等学校,按古典教学的内容讲授七艺 贵族子弟传授古希腊和罗马语言知识,因为吟诵古典诗篇和名著既是当时的时髦风雅,也是从政为官的基本要求。 这一现象说明(  )

A.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B.古典文化纳入基督教文化C.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骑士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日内瓦公约》把 受到攻击 从事政治反抗运动 均列入难民范畴,该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明确规定 非参与敌对行动的人 应受到人道主义的待遇;《都柏林公约》规定欧洲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庇护政策,给予难民等同于公民地位的地区内自由迁徙的法律待遇。这些公约(  )

A.为缓解难民问题创造了条件B.反映了难民救助机制开始建立C.表明欧洲主导难民救助活动D.体现出区域人道主义危机频发

6.

17世纪,随着英国可供出售的海外商品种类不断增多,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商店在伦敦兴起,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市场或市集,成为主要的出售商品的空间和消费场所。1650年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在牛津创立后,咖啡馆迅速流行开来,其中一些成为政治讨论的中心,一些成为商人、银行家和金匠交易的地方。这表明该时期英国(  )

A.对外贸易影响了社会生活B.光荣革命消弭了等级差别C.工业革命提高了国民收入D.殖民扩张推动了商品输出

7.

有学者指出: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征服,扫荡了那些版图狭小、自成体系、不受外部影响而又具有独立自律性的地方分离主义的小诸侯世界,并在这些地方实行起国家的理性主权和社会合法关系的均一化。 据此分析,拿破仑战争(  )

A.促进了启蒙思想在世界广泛传播B.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C.客观上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实现

8.

在三星堆考古发掘实务中,考古学家们使用了小型直升机携带摄影设备和短波雷达设备,通过采集遗址各项数据,经过分析能够精确地反映出遗址地表形态。与此同时,利用红外线摄影设备进一步扫描地表下的底层构造,通过建模呈现出地下4米左右的遗址结构。这可用来说明(  )

A.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并行不悖B.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化遗产的内容C.科技手段助推考古工作新发展D.科技手段以全面复原文物为目标

9.

下面是战国、汉武帝时期北部农牧界限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北部农牧界限变化的原因有(  )
①国家统一的实现 ②豪强势力的影响 ③匈奴问题的缓和 ④区域经济的变迁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0.

《通典·职官》记载: 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察之事凡九条,监者二岁更之。 《汉旧仪》记载: 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尝以秋分行部,日食,即日下赦书,命刺史出刺,并察监御史。 这体现出汉初(  )

A.郡守监守自盗情况严重B.中央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管C.诸侯王势力已遭到削弱D.中枢机构制衡机制日益强化

11.

学者冯天瑜认为,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走向是对经学弥漫的两汉一元帝国文化的反动,表现为:经学式微,名教危机,玄风独振,文学自觉,佛教华化,佛道相融,胡汉交会等特色。它具有一种开拓性,即在挣脱两汉儒学独尊的文化模式后,不断地创立文化新观念、开辟文化新领域。其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传统主流思想发生嬗变B.文化发展呈多元化趋势C.儒释道思想趋于同质化D.中华文化受到外来冲击

12.

唐贞观年间,高丽、百济和新罗都有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其中有些人还参加了唐朝的科举考试。新罗人崔致远在唐朝考中进士并担任淮南节度使的幕僚,还留下了20卷汉文的诗歌集传世,他回国后热情介绍唐朝文化,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享有很高威望。材料现象(  )

A.体现了文明交流成果的同质性B.印证了唐朝宗藩体制的稳定C.彰显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吸引力D.表明了华夏认同具有内驱力

13.

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

A.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B.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14.

下表是关于宋代流民问题治理的记载(部分)。宋代这些举措旨在(  )

时间

内容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

访闻饥民流移,有男女或遗弃道路,许诸色人及臣僚之家收买,或遗弃道路者,亦听收芥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

令逐路转运司下州军将曾流移及为盗贼民户地土、庄产、林木、合屋等,官为检校。责付保长正、近邻看管,不得辄有采伐,以待归业即时给付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今令系创行布种与旧佃人户不同,欲以十分为率,五分给予佃户,二分半纳官,二分半官中权行拘收。后业主归,即给还

A.规范地方官员的行政权力B.强化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C.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D.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统治

15.

明朝时期,关于稽查章奏,《大明会典》将其归于 六科 项下,而张居正考成法则规定该职责不仅属于六科,也属于内阁,且内阁成了最后的监督机关;关于考察的账本,相应地由两本变成了三本,其中一个附本送交内阁。张居正考成法的这些规定(  )

A.加剧明朝官僚机构的冗杂B.有利于提升内阁的政治地位C.强化了中央权力制衡机制D.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君相矛盾

16.

如图为清朝《吴江县鱼鳞册》(道光十三年钞本),分 自业 管业 催甲 佃户 等数栏。该图册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对土地交易管理严格B.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和流转C.政府推动大地产制的发展D.雇佣关系在农业领域的普及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 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 改土归流 。乾隆皇帝表示: 蒙古、汉人,同属臣民。 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内容

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

《金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 士族化 ,依靠 累世经学 以达到 累世公卿 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阀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锢山泽,依官品占田。

——摘编自徐国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材料二
唐晚期及以后的家族组织逐渐褪却政治色彩,恢复了本来面貌。除供子弟读书科考外,不再追求整个家族的政治利益,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通过严密的家族组织系统和家族法规,履行着对外保护、赈济互助、开办书院等职能;通过宗谱义庄等凝聚宗族,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族学强化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宋以后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其成员必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为笼络族人不离散,聚族而居,并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增强血缘向心力。在聚居下的兄弟分家现象尤为普遍,别立户籍,平均每户5口左右,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核心小家庭。

——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国家不再像过去只是采取消极的招邀和奖励外商来华进行贸易,而是先后七次派遣郑和率船队远航,经历了30余国,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国王,并且每次回航还邀请各国使节来中国访问。欧洲殖民者东来后,葡萄牙人开辟了由欧洲经印度果阿、南洋群岛、澳门至日本的航线。驻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也开辟了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贸易航线,这条航线通过广州和福建的海商,供给马尼拉丝绸、瓷器、绵纱、棉布等物,再由马尼拉大帆船运到墨西哥和秘鲁,也被称为太平洋上的 丝绸之路 。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经营海外贸易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无论是严格执行海禁时期,还是开放海禁时期,对外贸易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李萍《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对外贸易》

材料二
从古代 丝绸之路 到今天的 一带一路 也并非凭空跳跃,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变迁过程。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一个屈辱与振兴并存的转型时期,无疑也给丝绸之路打上了时代烙印。从 近代丝绸之路 的内容看, 西学东渐 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特别是晚清民初,我们从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可以看到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只是中国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民国时期,中国丝绸被纳入世界市场体系,价格变动受国际市场需求决定,曾经一度出现繁荣局面,南浔出了许多著名的丝绸商人,形成了 浔商 群体。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原来对边疆民族王公贵族的丝绸赏赐及贸易活动停止,陆路丝绸之路受到影响。随着国际市场萧条,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先进丝绸制品的竞争排斥,技术落后、式样陈旧、单调的中国传统丝绸急剧衰落。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开通 欧亚大陆桥 ,又提出以古代陆路丝绸之路为基础的 新丝绸之路 。到了2013年,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丝绸之路进入以 为主的发展新时期。

——摘编自王健《近代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海上 丝绸之路 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 丝绸之路 与明代 丝绸之路 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的可行性条件。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的外交服饰是考察中国国际化程度与民族化特色的一个窗口。毛泽东、周恩来与邓小平无论在公务性,还是社交性的外交场合,基本都穿着中山装。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开始着西装释放出中国愿意进一步融入世界的信号。冷战结束后,江泽民主席在不同外交场合穿着不同服装,比如在公务性场合穿着西服,在隆重的国宴则穿着中山装,但中山装的款式较为传统。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公务场合遵循国际惯例穿着西服,国宴则穿着新款中式礼服,这既是对国际规范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这种礼服以中山装为基础进行改良,立领、暗门襟、刺绣等元素传递了中式风韵,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属性,凸显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摘编自周加李《新中国外交服饰:从不断探索到彰显文化自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外交服饰 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