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79

一、单选题

1.

下图所示为四川成都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这张薄如蝉翼的面具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此种工艺和造型为古蜀地区所独有,在我国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鲜见。这可用于说明(  )

A.古蜀文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B.古代四川最先迈入文明门槛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的特征D.早期南北文化缺乏实质交流

2.

孟子说: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这反映出孟子(  )

A.强调保护动物B.推崇仁爱之道C.提倡众生平等D.主张施行仁政

3.

秦朝的县以下有乡、里两级行政机构。以乡治里,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三老执掌教化,啬夫负责法律诉讼及收缴赋税,游缴专门负责巡禁捕盗。据此可知,秦朝(  )

A.重视基层社会治理B.郡县制度得以普及C.地方行政机构臃肿D.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4.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推行义仓制度。义仓所积粮食均来自民众自愿所纳。当灾荒来临时,政府优先支出义仓存粮。由此可知,隋朝的义仓制度(  )

A.主要由民间力量主导B.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C.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D.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5.

唐代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应试者习惯把自己的文学作品编录成卷轴,投献给主考官或有地位的名人,希望以此得到推荐,此谓之 投卷 。如杜牧因《阿房宫赋》就被太学博士吴武陵举荐。据此可知,唐代(  )

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B.人才考察方式比较灵活C.官员选拔依然注重门第D.官员选拔制度趋于完善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如刘徽、祖冲之父子、赵爽等,他们的科学研究带有一种自由自在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式的探讨,具有一种 非实用 、重理论的趋向。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条件是(  )

A.国家文化政策的开放B.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C.多元文化的互动交融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7.

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诏规定各州: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而后,北宋又颁布诏令: 诸州通判无得怙权徇私,须与长吏连署文移,方许行下。 这些规定意在(  )

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地方行政C.削减州府权力D.改革文官体制

8.

某学者指出: 它既非中原王朝的传统,也并非少数民族的旧制,而兼有少数民族地方管理与中原监察传统的因素,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组合较合理的结构,即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地呈现着地方分权。 材料中的 最可能指的是(  )

A.元朝的行省制B.秦朝的郡县制C.西周的分封制D.清朝的理藩院

9.

明朝中后期,内阁草拟的决策意见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无定员,一般由东厂提督等大太监充任)用红笔代皇上批示,但秉笔太监的意见必须由掌印太监审核,若掌印太监认为可以,则盖上御玺;若认为不行,则会要求秉笔太监重批。这反映出当时(  )

A.皇权专制遭到严重削弱B.权力制衡机制完善C.中枢决策权力高度集中D.内阁权力遭到架空

10.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晋城泽州大阳镇开始出现集中生产的冶铁大户,他们改变了以前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把大批的手工业者集中起来同时冶炼生铁和熟铁,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铁体系。由此可推知,当时大阳镇(  )

A.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B.市镇经济高度繁荣C.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D.存在新的经营方式

11.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说: 唐朝三百年间,学生、僧生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 日本对中国的优点进行整理提炼,咀嚼吸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日本文化。由此可知,该学者承认(  )

A.日本社会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B.日本文化水平超越了中华文化C.中华文化促进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D.留学唐朝开启了日本文明发展的进程

12.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A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

阿拉伯文学具有独特性

B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文化

C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

玛雅人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阿兹特克人农业的特点之一是“浮动园地;印加人建造彰显高超建筑艺术的马丘比丘城

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13.

公元3—5世纪,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腹地的持续迁移彻底终结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但这一时期,也是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及奴隶起义连续地、反复地上演的时期。这说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

A.是罗马灭亡决定性因素B.揭开了西欧封建化序幕C.催化了西欧政局的变动D.以吸收罗马文化为目的

14.

16世纪起,出生在中美洲的白人移民后裔被称为 克列奥人 ,以区别生于西班牙的 半岛人 。到18世纪中后期,一些克列奥人开始自称为 美洲人 ,并愈发痛恨来自西班牙的父兄辈。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拉美独立运动加快民族觉醒B.人口迁徙催生新的民族认同C.欧洲人的种族歧视观念浓厚D.西班牙的殖民霸权受到挑战

15.

民族文化主义是一种对母语文化的强烈认同,政治民族主义则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强调对民族和国家的政治忠诚。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的民族主义开始由文化向政治转变。这是由于(  )

A.德意志统一的实现B.民族意识开始萌发C.拿破仑战争的影响D.工业革命推动作用

16.

近年来,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这说明(  )

A.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B.现代博物馆的职能不断扩充C.现代科技进步助推博物馆发展D.博物馆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将项羽载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班固将项羽载入《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在《史记》中,司马迁除了介绍项羽生平(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以及转述项羽的言论之外,均对项羽以 相称,或者称其为 项王 。在《汉书》中,班固对项羽以 相称,很少称其为 项王 。在《史记》中,项羽的封号是 西楚霸王 ,而在《汉书》中,项羽的封号是 西楚伯王 。关于项羽身死之后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道: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在《汉书》中,班固没有如司马迁那样详细介绍汉军占领鲁地的过程,在写完项羽乌江自刎一段之后,班固仅用一句话交代了项羽的后事—— 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

——摘编自张春巍《项羽生平记述差异分析——基于〈史记〉和〈汉书〉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史记》和《汉书》记述项羽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史记》和《汉书》对项羽记述的因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中,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当时蜀汉的军事防线的北线以汉中为中心,南线时称 南中 (今云南、贵州大部和广西北部一带)。在刘备占领汉中前,曹操已把大部分编户齐民迁走,谋臣曾劝谏刘备说: 当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军,必不利,当戒慎之。 蜀汉既然不得其民,于是在汉中开展军屯,使汉中 迅速发展成能够驻扎十万士兵的计划性军事都市 。与此同时,南中也是屯田要地。据《水经注》中的描述,南中既有水利,又派都督节制,似存在军屯。而根据对南中 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而安氏由是兴焉 的记载,当时的铁器被官府垄断,南中的安氏靠贡献耕牛等物资发家,这又被部分学者视为民屯存在的佐证。然而在三国之中,蜀汉屯田推行最晚,规模最小,败亡最快。

——摘编自谢国升《蜀汉屯田考》

(1)根据材料,指出蜀汉政权在陕西(渭滨、汉中等地)和南中地区屯田制的不同点,并分别说明两地屯田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屯田 推行最晚,规模最小 的原因。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朝实现较高水平的全国统一,并确定了边疆地区与邻邦较清楚的界限,朝廷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行省代表中央政府分驭各地,权力大而不专,兼有蒙古法与汉地监察传统的因素。明初继承汉唐 守中治边 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王大都位于北方边境。同时,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同时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 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 。鸦片战争以前的历代清帝,接受 守中治边 守在四夷 的传统思想。根据边疆民族的特点分别施治,即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清皇室与蒙古王公贵族长期联姻,既从蒙古王公家族中选择后妃,也把公主下嫁给蒙古王公,有效地增进了蒙古游牧势力的向心力;清朝通过改土归流,去除影响朝廷深入统治南部边疆的障碍,将土司纳入有效管理的范围;先后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理藩院则例》等,将边疆各民族的统治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根据材料,围绕边疆治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说明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商务部文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计

材料二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的文化贸易在影视等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传播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自 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影视作品在东南亚、西亚、南亚和俄罗斯等市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5年,中国向东南亚出口电视节目总额达到12397.39万元,占电视节目出口总额的24.15%,2016年提升到31.50%。影视等产业的文化传播,向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人民展现了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精神面貌,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魅力更加直观、丰满。
材料三
随着美国 重返亚太 战略的实施,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事件的发生,持续给 一带一路 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蒙上了阴影。而全球经济正经历下行阶段,增长动力减弱,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受经济下行影响, 逆全球化 风潮涌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阻碍了全球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加重了全球经济运行负担。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任力等《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成效、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文化贸易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你的应对策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