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陕西省榆林市校际联考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2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4千纪,地中海东部地区率先迈入青铜时代的门槛,此后人类世界大部分地区创造了各自的青铜文明:以人像为突出特征的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以武器为代表的亚欧草原青铜文明和以容器为核心的中国青铜文明。据此可知(  )

A.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B.不同地区的文明相互交流借鉴C.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于希腊地区D.地中海东部的手工业领先世界

2.

中世纪庄园法庭处理的事务主要包括维护领主权益、解决农民之间的纠纷、维护公共秩序和处理公共事务。有些庄园设有集市,其领主往往享有管理市场的特权,因而监督物价、检查酒类以及面包的质量等事务也成为庄园法庭的职能。这说明,当时西欧庄园法庭(  )

A.保障了庄园自由民的权利B.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C.已经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D.具有基层自治的色彩

3.

下图为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  )

A.擅长于海上贸易活动B.对外政治交往密切C.成为东西交流的桥梁D.引发传统商路危机

4.

新航路开辟后,荷、英等国带头对太平洋与北美洲未知之地进行了探索。荷兰探险家 威廉·扬松 和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澳大利亚的海岸;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对太平洋沿岸进行了测绘;俄罗斯将领维他斯·白令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峡。他们的这些探索(  )

A.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B.维护了西葡海外殖民地权益C.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D.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5.

16世纪,英国都铎王室敕令被频繁运用。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敕令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含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1531年4月和8月还先后发布两项关于限制粮食出口的敕令,王室敕令的频繁运用折射了(  )

A.欧洲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B.王权与教权的激烈对抗C.价格革命对西欧社会产生影响D.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

6.

达·芬奇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真正的科学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二是要像数学一样可严密论证。这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推动近代科学发展B.艺术源自于数学学科进步C.自然科学彻底解放人们思想D.人文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7.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A.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C.消除种族歧视的现象D.维护公民的个人权利

8.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评价道: 巴黎公社革命政权在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了 普选和代表制 有机结合的民主制度体系,以及 议政合一 的高效民主运行机制。 马克思意在强调巴黎公社(  )

A.积极探索国家治理的新途径B.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模式C.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使共产主义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9.

19世纪初,英、法等国竞相成立 科学调查协会 地理学会 等机构。这些机构纷纷派人以所谓 科学探险 为名深入非洲内陆。据统计,这种 探险 活动,在1800~1815年共有21次,1851~1870年共有56次,1870~1880年为71次。据此可推知,英、法两国的这些 探险 活动旨在(  )

A.调查当地的物产和风俗习惯B.为其殖民计划提供情报参考C.加快对非洲地区的瓜分速度D.协调其在黑奴贸易中的矛盾

10.

1885年12月,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大会宣布了 国民大会党 的成立,并把各地民族主义组织提出的政治、经济要求集中起来形成决议。大会强调民族团结,确定只讨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不讨论容易引起矛盾、摩擦的地方性事务和宗教问题等。上述举措(  )

A.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B.缘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缓和了与英国殖民者的关系D.有利于民族平等和争取自治

1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一边积极扩军备战,一边却不断高喊和平裁军。1899年5月,26个国家代表在荷兰海牙召开第一次和平会议,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公约》,但没有在裁军问题上做出任何实质性决议。这次和平会议反映出当时(  )

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各国斡旋手段多样C.和平主义成为主流D.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12.

1938年,卡德纳斯政府没收了属于意大利资本家的两个大米种植园,并把这六万多公顷土地转交给农民耕种,另外他还宜布将外国石油工业全部收归国有,其资产分十年偿还。这些举措(  )

A.旨在铲除本国封建残余B.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C.加速墨西哥民族独立进程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13.

在雅尔塔会议上,英美苏三国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丘吉尔反对过分分割德国领土,但主张给法国一个占领区,他认为 大国的命运不会取决于他们的技术装备的暂时情况 。据此可知,丘吉尔意在(  )

A.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B.推动欧洲各国整体发展C.防止法西斯东山再起D.维持欧洲大陆势力均衡

14.

下表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重要经济指标的变化。

1964

1970

1974

1979

公共支出占 GDP的比例(%)

34.1

37.7

40.4

41.1

通货膨胀率

3.1

7.8

16.9

13.4

失业人数千人

372

555

542

1344

失业人数占劳动人口比例(%)

1.6

2.6

2.6

5.7

为解决上表中问题,英国政府(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缩减 福利国家 的规模C.落实 自由放任 的政策D.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5.

下表是非洲国家更改国名情况(部分)。这些国家更改国名旨在(  )

时间

原国名

现国名简称

1957

黄金海岸

加纳

1960

法属苏丹

马里

1977

法属索马里

吉布提

A.摆脱殖民主义色彩B.促进西非国家的团结C.瓦解世界殖民体系D.支持不结盟运动发展

16.

最新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地缘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危机等因素将会持续导致局势恶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报告发布后指出: 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全球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据此可知(  )

A.人地矛盾是影响全球发展的最大障碍B.逆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C.地区冲突是引起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源D.消除饥饿应加强国家间的合作与协调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 光荣革命 实现了这种设想……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它已经在西欧的制造生产领域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而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是不足为怪的。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分工的发展使得生产操作日益简单化。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他们是生产实践中技术革新的主力。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一个工场里集中了几百名工人从事生产劳动,在工头监督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飞跃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群众处于被剥削地位,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接纳不了迅速增多的产品,以致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因此资本家们致力于扩大海外市场。同时,欧美列强对原材料和农产品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扩大廉价的原料和农产品来源也成了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使这些国家获得大量超额利润,形成剩余资本,需要到欠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去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以便利用那些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赚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这些因素推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殖民扩张浪潮。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5年,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阐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提出要把俄国 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 他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为了不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解决的办法是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快速发展经济。具体讲,一是用计划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用行政办法扩大内部的资金积累。1929年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和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 五年计划 。在第一个 五年计划 的鼓舞下,苏联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采取重大措施,对农业实施改革。1953年下半年,苏共中央通过一系列改革农产品收购制度的决议;1954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又提出大规模开垦荒地的决定。以这两项措施的出台为标志,赫鲁晓夫启动了苏联农业的改革,农业成为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1958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决定对农产品的采购制度和采购价格进行全面改革。取消现行的义务交售制,改成统一的国家采购形式,并提高收购价格以给农民增加收益。赫鲁晓夫还注意给集体农庄放权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急于求成,且赫鲁晓夫在全国盲目大搞种植玉米运动和垦荒运动,破坏了农业发展,农业改革成效不大。

——摘编自张喜德、蔡丹《赫鲁晓夫的改革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二战使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在大战中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在战后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大国。苏联的强大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美国全面推行冷战政策,限制苏联共产主义的 扩张 ,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形成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以太平洋两岸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以欧洲为重点、亚太为侧翼,辐射全球各地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摘编自黄涛《论美苏冷战格局形成与利益困窘下的对峙缓和》

材料二
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变化的动因是世界力量对比和力量结构的变动。多极化不仅包括大国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总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影响的扩大。同时, 行为体多元化 已经出现,国际组织、地区组织、社会组织等也成为影响国际事务的一种因素。新兴和发展中经济群体的崛起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状况下发生的,改变了世界经济原有的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这一变局之下,一方面普遍要求改革与时代已经不相适应的旧秩序,另一方面发展模式多元化重新成为国际关系学说的重要话题,承认并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元化是多极化时代的重要国际关系原则。此外,多极化格局形成大国之间战略相互协调与相互制衡的复杂关系,应运而生的是大国之间各种称谓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既非过去的同盟关系,也非昔日的全面对抗,而是大国关系的稳定剂,以维系双边和多边关系共同战略利益。

——摘编自吴兴唐《国际格局多极化的新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变化的动因,简述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人才辈出。18世纪,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系列政治构想。

人物

作品

作者及其作品简介

伏尔泰(16941778)

《老实人》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老实人》是伏尔泰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斗争中创作的不朽作品。

孟德斯鸠(16891755)

《论法的精神》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集中阐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无情抨击了专制政体。

卢梭(17121778)

《社会契约论》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集中阐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整理自丹尼尔·罗什《启蒙运动中的法国》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