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西省九江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97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的山西陶寺墓地,已发掘的墓葬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墓圹穴宽大,葬具讲究,有棺有椁,随葬品多而精美;中型墓随葬品较少;小型墓圹穴仅能容尸,多无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龙山文化时期(  )

A.社会贫富差距较明显B.阶级压迫异常的残酷C.早期国家的雏形初显D.形成发达的公共权力

2.

据推算,自605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的民工达360万,与此同时,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也不下10万;608年,连通海河与黄河的永济渠,仅征用的河北民工数就超过百万;610年,大运河全线贯通。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  )

A.民众热衷于水利建设B.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C.南北方经济恢复发展D.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

3.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句子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是(  )

A.楚辞、汉赋、唐诗B.宋词、唐诗、楚辞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

4.

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三个王朝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理。以下属于元朝对边疆进行管理的机构是(  )
①宣慰司 ②北庭都护府 ③理藩院 ④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5.

李贽提出了 夫私者,人之心也 的观点。顾炎武说: 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 人之有私,因情之所不能免矣。 以上观点(  )

A.推动了个体意识最初觉醒B.批评君主专制制度C.肯定私心私欲是人的天性D.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6.

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对外宣战诏书,南方督抚拒不承认。五天后,上海道台与各国领事举行议谈,双方均承认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 。这表明(  )

A.南方督抚势力开始上升B.中央权威的式微C.中外反动势力走向联合D.清王朝名存实亡

7.

两广总督袁树勋在1909年给清廷的上奏中提到: 按照定律,公司未有盈余,不得移本作息,然吾国风气未开通,各省商办实业,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给息,以资激劝。 据此可知(  )

A.官督商办企业广受民众欢迎B.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C.自强求富目标得以初步实现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引入中国

8.

以下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据此判断,该时期(  )

中俄联合万岁

打倒国际帝国主义及国内军阀

反对苏联便是赞助帝国主义

反抗军阀政府的苛捐勒税

全体农民起来反抗贪官污吏劣绅土豪

A.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D.国民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农民运动

9.

每当神舟飞船上天,总会带起一阵航天热。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航天科技发展领先世界B.航天科技发挥经济辐射作用C.科技革命决定经济发展走向D.中国科技普及工作成效显著

10.

据《新全球史》记载: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最古老的印欧人社会开始瓦解,人们骑上马,带着其他动物向着新的土地进发。 最终,除东亚、东南亚外, 印欧人 几乎统治了整个欧亚大陆。 印欧人 的大迁移(  )

A.统一了欧亚主要文明B.促成了奴隶社会的转型C.导致亚洲文明的衰落D.密切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11.

菲律宾与新西班牙的贸易航线开通后,西班牙颁布一系列法令,实行特许经营权制度、许可额制度等,对大帆船贸易进行限制。这些法令(  )

A.是欧洲重商主义思想的体现B.确保了西班牙海外贸易垄断地位C.推动了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D.使世界的贸易中心转移到西班牙

12.

1871年,巴黎公社一致决定拆毁拿破仑凯旋柱,这是 鉴于皇帝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穷兵黩武的崇扬和对国际权利的否定,是胜者对败者的长期侮辱 。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

A.宣扬国际主义精神B.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旨在推翻临时政府D.力求得到各个阶层支持

13.

19世纪初,英国以党派为基础任用的官员,常因内阁重组或执政党更替而大批更换;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不与内阁同进退的 文官 ,不参加党派之争,一般终身任职,执行政府的决策,论功奖惩。这一变化(  )

A.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B.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C.消除了官僚腐败现象D.减少了英国政府财政负担

14.

某国际文件规定,以后通过谈判达成的条约必须被遵守,并且对违法者要科以处罚。这一规则体现了国际法的强制性,尤其具有法律意义。因此它被称为 国际法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该文件(  )

A.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B.建立了欧洲均势为特征国际体系C.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正式建立D.确定了国家主权与主权平等原则

15.

下图是1919年7月13日法国《小新闻》的头版漫画,将1919年法国的胜利与曾经1871年被普鲁士击败的黑暗回忆放在一起,下方的法文意为 这回轮到你了,德意志! 。据此可推知(  )

A.极端民族主义为欧洲埋下祸根B.战后欧洲和平秩序已经建立C.法国民族主义自豪感开始产生D.法国此时占据欧洲主导地位

16.

20世纪90年代,美国通过《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该法案注重 工作 价值和 自立 精神,大幅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这些做法意在(  )

A.重塑主流价值观念B.推广自由主义思想C.减少政府财政支出D.强化政府干预能力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

朝代

主体

主要成就或方法

西周

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痛医、兽医的分工。

战国至汉朝

扁鹊

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许多医家搜集、整理、综合而成

《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疾病治疗的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民疾疫者,含空邸第,为置医药

华佗

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东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唐朝

孙思邈

《千金方》全书82卷,临床百科全书。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北宋

出现医学教学模型。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世界上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药物学和博物学巨著。

清朝

叶天士

《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材料二
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薛福成在欧洲考察西洋医学后,指出 惟中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外洋医家得一良法,报明国家,考验确实,给以凭照,即可传授广远。 这一状况在近代医院制度引进之后,才发生巨大变革。在中国传统医学里,诊断、医疗、配药几乎都是由医生一人负责,一医多能。西方医院则有合理的专业化倾向,除了传统的内外科之分,还出现了更多的如产科、神经科等非常细化的专业分工。医院制度的确立还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利用率,也为医疗科技的进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的发现和发明会不断地用于临床,从而改变了中医那种数百年难以更新药物与设备的状况。西医的一整套规范的医护体系和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病关系也使中医体系相形见绌,对中医以家庭为空间的诊疗程序和护理手段形成冲击。

——摘编自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医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的精神谱系,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精神成果,这些精神具有密切相关的同质性,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同时也包括当代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

——改编自张立新《溯源精神谱系研学红船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两个精神,构建一个主题并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四、综合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马铃薯与英国餐桌文化大事记

1589

伦敦市长向英王报告一部分失地的下层人以小块土地种植马铃薯充饥

1649

威斯敏斯特教堂红衣大主教修订教义,宣布马铃薯也是上帝的恩赐之物

1815

议会通过《谷物法》,将马铃薯与小麦、玉米等并列为谷物并征收高额进口税。

1853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机器标准化加工的马铃薯罐头成为英国军事储粮之一。

20世纪初

马铃薯食品逐渐成为英国餐桌文化亮丽的风景。

——据史蒂文·托皮克《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及社会影响》等整理

材料二
马铃薯的种植、传播以及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都表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根本动力。马铃薯的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在种薯,而种薯的培育靠科技;马铃薯深加工程度和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铃薯产品研制水平。以美国为例,各种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在保证美味的同时减少脂肪含量,研制出很多顺应人们健康饮食的马铃薯食品,推动了马铃薯的深加工。

——摘编自楚雪《从洋芋土豆的文化——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铃薯逐渐成为英国 餐桌文化亮丽风景 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五、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