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80

一、单选题

1.

周公提出 敬天保民 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 仁者爱人 ;管子认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这反映出(  )

A.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B.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C.以人为本理念有久远的传统D.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

2.

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 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 ,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C.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D.反映了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

3.

唐太宗去世后,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不断袭扰边境地区。数以万计的敌军行踪不定,中央政府难以准确预判各边镇实际布防所需兵力,且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的后勤体系也难以应对突发的战事。这有助于解释,唐代前中期(  )

A.中央集权体制的破坏B.疆域不断缩小的困局C.民族交融强化的趋势D.地方武将权力的扩张

4.

孟元老怀着对往昔的无限眷念,撰写了《东京梦华录》,其中都城生活描写分为都城日常生活和都城节日生活两类。如 州桥夜市 叙述夜市中丰富的饮食种类。 东角楼街巷 叙述市井商品交易生活, 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B.坊市制度崩溃C.城镇经济出现D.市民阶层发展

5.

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四川井盐中,从事制盐的企业主大多是湖南、湖北、陕西和广东的客籍商人;在矿业中,云南铜矿在它的兴盛时期,厚积资本进行开采的,多为三江、两户、川广富商大贾。据此可推断出,清代(  )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B.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C.手工业分工现象较明显D.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6.

晚清时期,地方督抚不设属官。曾国藩、李鸿章等出于地方军务需要,自设善后、厘金等局,招募官员、幕友入局办事形成幕府,幕府逐渐掌握了部分军事权、财政权和人事权,实际上行使省一级政权的职能。这一现象(  )

A.遏制了列强侵略的势头B.反映了晚清政治的现代化C.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变革D.体现了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7.

如表为1933年中央苏区部分商品进出口的关税税率表。据此可知,苏区关税征收在当时(  )

出口货物

进口货物

货物

税率

货物

税率

3%

西药

3%

3%

50%

家禽

5%

洋参

100%

30%

免税

米谷

50%

免税

注:此处关税指中央苏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贸易中需向苏区缴纳的税种。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有利于巩固根据地政权C.保障了战略物资的供应D.旨在增加苏区财政收入

8.

1942年,中共西北中央局《西北局关于支部书记不脱离生产的决定》指出, 支部应在群众之中,而不应在群众之上;党员应在群众之内,而不应在群众之外 ,规定乡村支部书记不再脱离生产。这一规定旨在(  )

A.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B.保证根据地的经济发展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9.

195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区行行长会议,决定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在私营金融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人民银行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并、淘汰等不同处理。同年年底,中国实现了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一做法(  )

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B.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D.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10.

在全社会投资中,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占81.8%,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投资占比分别为5%和13%;1985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比重下降为66%,集体单位和城乡个人占比分别上升到12%和21%,即已占1/3。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我国(  )

A.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B.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C.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D.国有企业改革趋于停滞

11.

如图所示为出土于阿富汗东部哈达城的佛像,该佛像创作于公元2至3世纪,无论是五官还是头发造型都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这件作品的雕刻手法也是非常典型的希腊风格,但胸前装饰的璎珞却出自佛教。由此可见(  )

A.文化交流丰富艺术内涵B.希腊神话得到实物印证C.西亚佛像雕刻手法多元D.印度佛教缺乏本土特色

12.

中古时期,西欧教会控制着学校教育,提出 科学是宗教的仆役 一切真理都在圣书上提出来了 的口号;从11世纪开始,律学、算学、医学等课程的比重日益增加。这种变化源于(  )

A.西欧工商业的发展B.科学革命开始兴起C.民族国家普遍建立D.教会受到普遍质疑

13.

随着现代政府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发展,英国政府借款的机会与债务的规模大大增加。英国的公债在1697年时为1450万英镑,以后每经历一次战争,公债就稳定增加,到1720年时,英国国债超过5千万英镑,逐步形成规模比较庞大的债券市场。由此可知,英国债券市场的形成(  )

A.标志着现代金融股票制的创建B.解决了商业革命所引发的危机C.拓宽了工业化生产的融资渠道D.适应了对外殖民扩张现实需要

14.

1941年8月以来,苏联在197个城市居民点施行食物购买证政策。将居民分为四类按不同的标准配给粮食。其中,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航空、化工、坦克、煤炭、石油等部门工人在分配链中处于最高位。这一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B.保障优先发展重工业C.争取卫国战争的胜利D.确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15.

如图所示可以用来说明进入21世纪以后(  )

A.世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确立B.世界多极化的演进发生质变C.世界经济领域出现逆全球化D.世界单边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二、材料阅读

16.

【茶马古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有关史籍记载看,茶马古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与吐蕃交往时期,茶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由祖国内地传入吐蕃……据唐人封演所撰《封氏见闻录》记载,唐时饮茶风气的形成与佛教禅宗的流行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是禅僧们到吐蕃传法的同时也将饮茶习俗作为一种 坐禅不寐 的技巧传到了吐蕃僧众之中……不过,汉、藏之间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的大规模开通与兴起应是在宋代。此时饮茶习俗在藏区已逐渐从上层普及到民间,茶开始成为整个高原藏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用品。为此造成了藏区对茶叶需求量的骤增。这也导致了由宋朝中央政府直接介入的汉、藏之间大规模茶马贸易的兴起。

——摘编自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材料二
清末由于印茶入藏,使汉、藏经由茶马古道而进行的茶马贸易受到冲击和影响。为抵制印茶,清末在雅安设立边茶公司,改良茶种,整顿茶政……内地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战乱和川藏纠纷,虽以国家和政府角色茶叶输藏逐渐淡出,但是汉、藏民间商人之间的茶叶贸易却始终活跃,内地茶叶仍畅行于藏区,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仍成为沟通内地与藏区的重要经济联系,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末。

——摘编自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宋时期茶马古道的发展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马古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17.

【中国式现代化——反贫困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为根据地,以农民为主力军,在农村创立和发展红军,开展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 ,废除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一切剥削,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深入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民互助合作,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劳动竞赛,促进生产发展,根据地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抗战时期,党中央提出了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贷,兴修水利,推广科技,鼓励开垦荒地,鼓励个体农民开展劳动互助合作;保障晋冀鲁豫边区抗日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保障农民、小生产者的生存权利。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执行 普遍实行彻底平分 的土地政策,加强了农民群众在土地改革中的权利和地位,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摘编自白增博《从贫穷到富裕: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百年辉煌实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农村的受灾人口和特殊贫困群体,成立了内务部(民政部的前称)负责对农村 五保户 和贫困户的救济,通过为他们发放粮、棉、油等生活必需品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各级政府也积极制定有效措施开展群众救灾工作,并在1952年成立了救灾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国内的救灾工作。……到1985年,全国农村农户已全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大量农民因此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党和国家开始探索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设立了与扶贫相关的 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1980年),并展开 三西 农业建设支援(1982年),实施以工代赈的扶贫计划(1984年),以解决 老、少、边、穷 地区的贫困问题。

——摘编自樊友凯、钱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贫困历程及基本经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反贫困政策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共产党针对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变化,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反贫困政策演变的原因。(8分)

18.

【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与二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33年,希特勒的反苏政策导致苏德关系恶化,迫使苏联调整与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德国退出裁军大会和国际联盟后,苏法关系密切起来。1933年末苏联提出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主张苏、法、英、东欧紧密合作,建立包围和遏制德国的多国互助联盟。由于英、法的不作为和波兰的反对,最终没有成功。日后,苏联同英、法的分歧日渐增大,苏联采取了传统的民族利己主义。1939年8月23日,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前夕,斯大林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4月13日,又与日本签订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致使中国主权严重损害,中国抗战转入艰难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英法、波兰对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不同态度和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立失败对世界局势的影响。(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人类的迁徙对文化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注:[1]吐火罗人,迁入中亚的印欧人一支的后裔。
[2]开封犹太人族群定居于此不晚于北宋时期,是记录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人类迁徙与地域文化 ,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的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