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漯河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91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 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 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奴隶制秩序的需要B.宣示波斯国王的至上权威C.维护了亚述帝国君主专制D.规范了埃及对地方的统治

2.

文明的发端是人类对野蛮的否定,世界各古代文明和帝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以下说法和搭配合理的一项是(  )

A.苏美尔文明——君主专制——培植小麦——《罗摩衍那》B.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工商业发达——《历史》
C.波斯帝国——行省总督制——农业为主——希腊化时代D.罗马帝国——法律繁荣——工商业发达——《汉谟拉比法典》

3.

从12世纪末开始,英格兰国王就常常组织巡回法庭,派遣法官到各郡调查裁断。巡回法庭不仅可以审理各种刑事、民事案件,而且可以管理王室资产、督查地方官吏、规制地方领主特权。这一举措旨在(  )

A.加强中央王权B.建立民族国家C.发展庄园经济D.推动城市崛起

4.

古代非洲某国曾一度打通了北至中东、南至几内亚湾的黄金商路。1324年其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此行让非洲文明走向世界,并让伊斯兰和基督教世界都感受到其文明的强盛。该国位于图中(  )

5.

恩格斯高度评价 地理大发现 在地理学方面的重大意义,他说: 旧的地环界线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 从此, 地球 这个词才有了确凿无疑的意义。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开始打破各地区封闭与隔绝状态B.得益于近代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C.促进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提升D.使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化发展阶段

6.

18世纪,从地球本身寻找长度单位逐渐成为法国科学界共识。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定依据子午线的四分之一制定标准长度单位,以符合理性原则的十进制代替其他进制。此后经科学家们的测量和论证,法兰西科学院最终将基本长度单位命名为 。这反映出当时(  )

A.理性主义得到传播B.法国革命达到高潮C.近代科学开始兴起D.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7.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开始启动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发展显著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8.

下图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对该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并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加剧国际关系的矛盾D.无产阶级领导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冲击了宗主国经济

9.

1790—1826年,拉美先后摧毁了西、葡、法等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绝大多数国家确立了共和政体,部分的取消了封建徭役,取消了垄断贸易和自由贸易,一些拉美国家开始模仿资本主义方式农场经营办法。由此得出(  )

A.拉美独立运动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B.拉美独立运动使拉美各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
C.拉美独立运动使拉美各国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D.欧洲帝国主义在拉美地区的殖民统治彻底崩溃

10.

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便拟定了在欧洲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到来的 直接战略进攻 ,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潮,但很快陷入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方。这一转变反映了(  )

A.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亚洲社会主义革命发展D.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一战后,以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为标志,大国间的权力均衡作为防止战争的根源遭到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以大国协调实现集体安全的国际联盟机制。但是集体安全这种人为设计的机制在丧失权力制衡原则的情况下逐渐演变成绥靖政策,从而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这说明(  )

A.一战后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国际安全协调机制B.国际联盟的运行机制缺陷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是强权政治的产物D.国际协调机制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多元权力发展和制衡

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苏俄土地政策变化旨在(  )

A.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推行农业集体化C.巩固商品经济主导地位D.实施土地私有制

13.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宣布: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宣言的签署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这主要说明(  )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消失B.实力优势和战略配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
C.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逐渐趋同D.宣言保障了同盟国的高效配合和对法西斯的制裁

14.

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三国(  )

1950

1970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A.第三产业占比最大B.农业生产均呈衰退趋势C.产业结构趋向合理D.工业发展呈下降的态势

15.

下图为20世纪后半期全球产业链循环体系示意图,据此可知(  )

A.国际生产以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为特征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C.第三世界崛起促进了多极化趋势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增强

16.

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言,这实际上将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语言限制在小范围内。这主要说明(  )

A.社会信息化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广泛交流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不断陷入艰难和绝境
C.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D.社会信息化发展使世界文化多元性受到挑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文明在征服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带有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阿拉伯宗教的成分,带有希腊——罗马、波斯——美索不达亚米的行政、文化和科学各成分的综合体。因此,它不仅仅是古代各种文化的拼凑,而是原有文明的综合。它虽然来源不一,但却明显带有阿拉伯伊斯兰教的独特印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利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三
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随着文化交往的更加频繁和深入,世界文化多样性也更为丰富。……地理大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弱势文化的萎缩与倒退,甚至消亡。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列强的文化输出对世界文化多样性造成极大的破坏性影响。目前充分意识到世界文化多样性问题及其严重程度的人依然不是很多。

——摘编自周文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意义及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文明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困境,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德意志,铁路建设被作为国家建设而受到推动。1839年,萨克森政府利用英国的技术、人员及机车,修建了德意志第一条主干铁路,将莱比锡与德累斯顿相连。这条铁路全线开通之后,德意志陷入铁路狂热中,各地的铁路都在扩展。铁路推动了跨国贸易,迫使各邦国降低直至统一关税,使得国界几乎成为多余。到了1871年,各自拥有边境和关税的39个德意志邦国,被铁路紧紧连接在一起。铁路尚未出现时,德国90%的铁矿都使用木炭进行熔炼;到19世纪50年代,鲁尔建成了使用焦炭的熔炉,如果没有铁路提供廉价的运输,这在经济上根本行不通。伴随着铁路的陆续建成,德国的煤炭产量翻了十余倍,温泉小镇巴登因之成为繁荣的旅游胜地。鉴于铁路在普法战争和普奥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意志首相通过立法机关颁布法律,赋予帝国强制性收购私人铁路公司的权利,以最大限度发挥帝国军事机器的潜力。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路建设对德意志的影响。(5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把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视为头等大事。战后,这些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其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推行 福利国家 政策等,资本主义经济在 滞胀 到来前形成了更高的增长率。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世上从来没有 免费的午餐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 双刃剑 ,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参与者,是不自觉地被卷入的对象,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 边缘化 地位,它们面临的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

——摘编自《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对策选择判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的理解,并说明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海上霸权更迭

1617世纪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

英国取代荷兰霸主地位,随后又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

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的发展

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能够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