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79

一、单选题

1.

下表所示为部分食物的原产地及传入中国的时间。据此可推断(  )

作物

黄瓜

菠菜

西瓜

胡萝卜

玉米、甘著

花生

欧洲苹果

原产地

印度

伊朗、尼泊尔

非洲

亚洲西南部

美洲

美洲

欧洲

传入时间

西汉

唐朝

五代

元朝

明朝

明朝晚期

清朝

A.各地的食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B.中西方食物物种交流具有双重影响C.食物物种的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D.中外食物物种呈现双向交流的特点

2.

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力量,主要得益于(  )

A.现代化农业的实现B.国家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C.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D.联合国粮食组织大力的推动

3.

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记载: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此赋描述的是(  )

A.翻车B.筒车C.水排D.风力水车

4.

恩格斯说: 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恩格斯做出此判断是基于(  )

A.工人运动蓬勃发展B.工人生活得到极大改善C.机器大生产的需求D.普及初等教育成效显著

5.

中国出土了多枚拜占庭帝国金币。下图是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年)的金币。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此金币为研究中外贸易的二手史料B.当时东西方贸易往来较为频繁C.拜占庭帝国与北魏有官方贸易D.双方贸易的主要商品为丝和茶

6.

20世纪5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出现问题。1971年,新一轮美元危机爆发,44个成员国推行新的汇率政策。据此可知(  )

A.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滑B.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C.该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D.浮动汇率被固定汇率取代

7.

18世纪60年代以来,兰开夏郡就发展成棉纺织业工业区,而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等工业城市迅速壮大;此后,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也出现了大批城镇。这表明推动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B.地理区位的优越C.政府政策的推动D.人口数量的增长

8.

临清位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清代前期,统治者重视运河整治,河道畅通无阻,临清 关察五方之客,闸通七省之漕 ,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与中转市场。由此可知(  )

A.临清商业发展与运河航运息息相关B.清代商业政策发生改变C.运河航运带动了全国经济繁荣发展D.交通优化决定城市发展

9.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帝王世纪》记载: 伏羲画八卦,所以六气六腑,五行五藏,阴阳四时……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据此推断(  )

A.中医学的起源多元化B.文献史料需要相互验证C.先秦传统医学已萌芽D.以上文献均缺乏可信度

10.

据《礼记·乐记》记载: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材料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  )

A.天人合一B.和而不同C.厚德载物D.以民为本

11.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文学名著,如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天方夜谭》的浸染。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借鉴了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原意 梯子 )的说法。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

A.阿拉伯文学成为欧洲近代文学源头B.阿拉伯哲学对欧洲近代文学产生重大影响C.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D.阿拉伯文化西传影响中世纪欧洲文化发展

12.

种姓制度根据自然血统来固定人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婚姻关系,这看起来不公平,也不合理;但是数千年来它与婆罗门教一起构建了一个宗教等级社会。种姓制度在印度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军事征服和社会经济的分化B.商品经济不发达难以滋生平等观念C.歧视心理优越感的固化效应D.婆罗门教论证了种姓制度的合理性

13.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生活在深圳的移民,超过一半的人只认同自己的原有身份,而不把自己视为 深圳人 。下面不利于移民形成身份认同的因素是(  )

A.合法身份的取得B.移民年龄低C.乡村文化与习俗D.文化程度较高

14.

亚历山大经过十年的大规模征服,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他在东方大力推行 融合 政策,产生了与希腊本土文化高度相似的 希腊化文化 。据此推知(  )

A.沟通了古代世界五大文化的源流B.希腊化世界未采用通用语言C.文化重心集中于希腊半岛及周围D.城邦意识深度影响人们观念

15.

《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是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下列关于该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书问世时国内民族危机渐深B.该书提出建立议会式立宪政体C.该书影响了康有为等维新人士D.该书出版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6.

下图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文化传承载体多元B.雕版印刷促进文化传播C.学校教育培养人才D.图书馆重视古籍的保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医药学方面,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已能掌握切脉、望色、听声等诊断方法和针灸、汤液、熨帖等治疗方法。到了秦代,始皇焚书,但保留了医药书。淳于意是西汉文帝时的良医。《史记》里记载了他的25例医案,各有病理、辨症、治疗和预后,可以看出淳于意的医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约在西汉初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以问答形式解释人体的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对血液循环作了首创性的论述,指出了切脉在诊断上的重要意义。书中对44类311种病症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还提出了 治病必求于本 和疾病预防的宝贵思想。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总结了长期以来的大量药物学知识,记载了365种药物,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它详细地记载了药物性能、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主治病症以及药物的配合运用。这两部书是中国医学体系和药物学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隋唐时期,国际医药交流更为广泛。隋唐以前,中国与国外的医药交流,特别是中医对国外的影响主要在日本、朝鲜,从隋唐时代起则与印度、阿拉伯等有了更广泛的往来。在繁荣的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医学仍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此时日本大量引进中国医学,他们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医药学,大量输入中国医药书籍,甚至将中国兴办的医学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等几乎原样搬到日本,并以《大宝律令》的形式形成制度。在此时期朝鲜医学也经历了与日本大致相似的情况,朝鲜化的中国医学在朝鲜卫生保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同时也传播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印度所谓的 神州上药 ,即指中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古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中医药交流产生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社会安定,遭受战祸破坏的生产力得到恢复,全国人口开始迅速增加。明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之风日盛。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福建耕地面积为146259顷,至明万历六年(1578年),朝廷统计的耕地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至134226顷。闽南人不得不向外迁移,但福建北部多穷山恶水,移民的空间不大。因此, 贩洋取利 便成了闽南人 下南洋 的重要推动力。……促使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殖民者东来所带来的商机。
材料二
下表为近代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时间

18011850

18511875

18761900

流向

东南亚地区

古色

秘鲁

澳大利亚

美国

其他

菲律宾

马来半岛

东印度群

古巴

秘鲁

澳大利亚

美国

加拿大

其他

菲律宾

马来半岛

东印度群岛

美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其他

万人

20

1.7

1

1

1.8

6.5

4.5

35

25

13.5

11

5.5

16

3

12.5

2

36

38

1.2

0.8

0.4

2.6

分布

%

62.5

5.3

3.1

3.1

5.6

20.4

3.6

27.7

19.8

10.6

8.6

4.3

12.7

2.3

10.4

2.4

44.4

46.8

1.5

1

0.5

3.4

——摘编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闽商 下南洋 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国国际移民流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迁移的看法。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初期,教会是唯一设有学校的地方。教育目的是为宗教神学服务,培养对上帝虔诚、忠于教权的教士。《圣经》成为学校唯一的教科书。骑士们则在宫廷和贵族家里接受军事战术训练和礼法教育,以此成为能够维护封建主利益的强悍军人。12~13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行会学校、商人子弟学校出现了。这类学校注重本族语言和计算的教学,着重学习生产和业务知识,为本行业培养人才。后来这类学校合并成城市学校,并逐渐促成了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摘编自马世力、陈光裕《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材料二
1869年,中美《蒲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闳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 幼童出洋肆业局 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 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 。19世纪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 西化 ,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年,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留美教育发展的特点。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可能重塑各个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进而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大国博弈正日益向着太空、极地、深海海底乃至网络空间扩展。……在新科技革命形势下,如果科技成果得到正确合理的利用,必将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历史上科技成果被错误利用的事例可以说比比皆是,今后谁也不能保证科技成果不再被错误利用。

——摘编自冯昭奎《论新科技革命对国际竞争关系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以 科技革命 为主题,自拟观点,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