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西省百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6

一、单选题

1.

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大多沿河而建,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第二区域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是这座古城的中心。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中央有一处高约一米的祭坛。这反映出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城市建设(  )

A.取决于部落的宗教信仰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D.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

2.

商鞅变法时,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这些措施(  )

A.利于促进国家实力的增强B.激发了地方强宗大族斗志C.阻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D.旨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

3.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 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 。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 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 。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 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 汉代的这些措施(  )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4.

唐朝时,西州(今吐鲁番)是诸国入唐的桥头堡,是兴胡麇集之所,当地汉字与多种民族语言文字并存,如吐鲁番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汉字文书和相当数量的藏文、回鹘文、梵文、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等非汉字文献。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  )

A.国家版图已基本奠定B.中原文化受到了推崇C.边疆内地治理一体化D.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5.

北宋时期,河北和西北边境驻军用粮多仰赖和籴(政府以现钱收购粮食), 比岁以来,三路入中粮草,度支给还价钱,常至一千万贯上下 ;东南地区也有和籴现象,如 浙江诸路岁籴米六百万石 。南宋则更是 恃和籴以足糗粮 。宋朝的这一现象(  )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有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进程D.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6.

如表所示为明未清初三大思想家主要著作的重要内容。这些可用于说明明末清初思想家(  )

著作

重要内容

《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日知录》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

《读通鉴论》

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

A.对社会治乱的思考B.致力于回归孔孟儒家思想原典C.摒弃理学核心思想D.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

7.

1906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制定《改土归流章程》,从巴塘逐渐扩散到整个川边地区。该章程规定,所有土地 皆为大皇上土地 凡种地,无论汉蛮僧俗,皆应纳正粮 试思汉民与蛮民,此时尚视为平等,蛮民与蛮民,岂有不平等之理,以后……凡有小娃子(家内奴隶)者,与雇工同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改土归流(  )

A.有助于推动西南地区生产关系的调整B.保障了边疆地区的稳定C.促进了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融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

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官吏 称谓逐渐被 公务员 代替。1929年制定了《公务员任用条例》,1930年中华民国考试院成立,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最高人事机构。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 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这些举措(  )

A.有效避免了任用亲信现象的出现B.反映出公务员制度得到全方位推进C.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D.为国民党专制统治提供了政策基础

9.

1956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赠送埃及政府2000万瑞士法郎,中国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人民币的医药物资,支援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964年1月,周恩来在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会谈时,提出了中国政府 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 。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协定,正式启动对坦赞铁路援建工作。新中国的这些举措(  )

A.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消除了意识形态上的限制D.适应了国内政治经济建设需要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合同编针对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新型交易规则。人格权编规定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确保新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需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A.建构了全新法制体系B.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D.全方位回应人民群众的民生关切

11.

埃及古王国时期经常举行与农业相关的祭祀仪式,法老在祭祀仪式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 底比斯的敏一阿蒙丰收节 上,法老会割下第一束小麦,仪式中会由一头公牛引领前进。在新王国时期,法老将大量农业产品送给神庙作祭品。材料可用于说明,古埃及(  )

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B.法老权威受到制约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12.

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中, 他组成一支有17艘帆船,1200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还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还运去了农作物大麦、小麦、柑子、柠檬、甜瓜的种子,还有牛、马、猪、羊等家禽。哥伦布俨然从欧洲运去了一个小型殖民地社会到美洲。 哥伦布的做法(  )

A.严重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系统B.利于推动新旧大陆间的联系C.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D.促使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

13.

1648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被迫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和对帝国事务的投票权,规定皇帝不得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确认新约和旧约具有同等地位,以及各诸侯国的宗教自由;认可荷兰和瑞士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并保有内政和外交上的全部主权。这些规定(  )

A.利于加强主权国家的世俗统治B.构建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C.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法律基础D.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

14.

1839年,英国议会拨款20000英镑作为初等教育的经费。1847年,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法》,规定妇女和少年的日劳动时间为10小时,伯明翰地区又出现专门为女工开设的夜校。1841年,英国男子识字人数占67.3%,19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率人数从51.1%上升到54.8%。这些情况的出现(  )

A.保证了社会化大生产持续高速发展B.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C.适应了工业化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D.反映出民众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15.

20世纪20年代前期,苏联领导人认为此时的国际社会 危机孕育着新战争,苏俄实行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 。此时农村富农实行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剥削手段,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物质财富积累。城市耐普曼阶层(小商人、小业主和资本家投机者等的统称)盛行、工人大量失业等问题涌现。据此可知,当时(  )

A.新经济政策的理想与实践结果存在一定偏差B.政府背离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衷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特殊时期的产物D.经济改革的措施与政治目的相矛盾

16.

考虑到国家战略,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初,就决定分阶段从伊拉克撤军,并最终于2011年12月将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到奥巴马离任时,在阿富汗的美军人数已从其上任之初的3.6万人缩减至不足一万人。这反映出当时(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B.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下降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D.美国对外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清政府向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872年。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根据回国毕业生各人所长 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 。1899年,总理衙门提出,对毕业回华得有文凭之各类学生,由总理衙门或各省督抚考试,以 评定优劣,量材委用 ,在此尚未规定授予科名。1901年,清廷要求对于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国者,统一组织考试,并分别给予各项出身奖励。1904年,清廷学务处拟订第一份留学毕业生考试章程《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并于1905年举办第一届考试。该考试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如进士出身、举人出身等),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入官考试),才能授予实官,廷试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学成考试均须先行预试(甄录试),预试平均成绩不满50分,不得参加正场考试。当时,学部针对留学生中的旁听生、插班生等现象,指出 存取巧,论其成绩,既与本科正班生有别,又非预备进入本科,似非国家遣生求学之意。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材料二

清末留学生考试的部分情况

预试

正场考试

廷试

年份

参加人数

合格人数

时间

合格人数

届数

录取人数

1908

178

127

1905~1911

1388

4

824

1909

383

235

1910

721

560

1911

587

526

——摘编自谢青《略论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8年10月,统治西班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通过多边多轮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最突出的内容就是运用法律否定了教皇和皇帝的权威,承认了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及其正统地位,是近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开端。

——摘编自韩略刘伟博《试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的国际关系格局转换》

材料二
1815年6月9日,英、奥、法、俄、普、西、葡及瑞典签署《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宣告结束。在维也纳会议上,反法同盟的主要成员国为了防止革命对本国的政治统治形成威胁,制定了维护封建统治的 正统主义 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它们首先恢复了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旧王朝的统治。而且,为更有效地维护这一体系,1815年9月,在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积极倡议下,欧洲各国君主建立了 神圣同盟 ,以保卫君主政体和基督教义。俄、英、普、奥等欧洲强国为了解决列强有关领土纷争的矛盾,逐渐形成了所谓的 领土补偿 原则,即列强的利益可以失此得彼。由于这个原则,各列强既得利益不但不受损失,而且可以明目张胆地宰割和瓜分弱小国家。

——摘编自于光胜《马克思恩格斯论维也纳体系的实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也纳体系的实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亚纳体系处理国际事务的共通之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1921年华盛顿会议、1925年关税特别会议上,中国代表团都曾提出收回关税主权,但全部失败了。直至基本完成全国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展开谈判,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美国出于种种利益上的考虑,承认从1929年2月1日起中国实行关税自主。随后,法国、英国等国也陆续与南京国民政府缔结条约,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政策。在此过程中,中国工人阶级、商人、青年学生等组织活动以声援政府收回关税主权的活动。南京国民政府所实施的关税自主政策,提高了进口关税,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税率。1927年到1931年,每年的关税收入分别是107089330元、128274076元、238101285元、281405583元、383404217元。1916年关税收支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

——摘编自咎金生《简评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政策》

材料二
新中国第一部《进出口税则》(1951年)规定平均关税为52.9%,在改革开放前的27年间,中国曾对关税税率进行过19次调整,但始终未降低中国关税的整体水平。改革开放后,我国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关税税率。从1986年到1991年,累计调低83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到1992年自主降低关税前,我国关税的平均税率为47.2%。1992年我国第一次自主降税,关税总水平下降到39.9%,第二次自主降税至36.4%,第三次自主降税至16.7%,2001年1月1日为15.3%,2002年为12%,2005年为9.9%。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的因素,并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税变化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关税发展的认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与新年、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等9个传统文化节日并列,正式成为联合国的第10个 固定假日 ,春节自此从中国走向世界。高高的大红灯笼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街头挂起;爆竹的烟火气弥漫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小巷……春节成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里程碑,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新坐标。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春节既传承了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通的价值观念。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体现出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出版社《世界与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的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