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四校(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63

一、单选题

1.

正史中关于周边地区首领有如下记载。这反映出(  )

地区

事迹

出处

东北

殷王子箕子奔于朝鲜,成为本地的王。

《汉书·地理志》

东南

周王子太伯奔于江南吴地,被土著奉为王。

《史记·吴太伯世家》

西南

楚将军庄蹻征滇国,秦侵楚断其归路,他留此成为滇王。

《史记·西南夷传》

西北

秦奴隶无弋爰剑逃到黄河上游,羌人奉他为王。

《后汉书·西羌传》

A.边疆地区的华夏化B.分封制度逐步瓦解C.中国古代疆域扩张D.社会生产显著发展

2.

河南黄土城地区考古调查,发现46处汉代村落遗址,其中仅有汉代文化遗存的遗址12处,可视为汉代的新兴村落,大多遗址含有仰韶或龙山以来的文化堆积。这说明(  )

A.汉代村落的延续性B.汉代村落发展滞后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D.中原最早出现村落

3.

表1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创新之处

律名

编立者

创新处

魏《新律》

陈群、刘邵等

八议入律、《具律》改为刑名置律首

晋《泰始律》

贾充等

准五服以制罪

《北魏律》

崔浩等

存留养亲

东魏《麟趾格》

不详

西魏《大统式》

苏绰

《名例》置律首,确立重罪十条

北周《大律》

高颖

流刑五等

《陈律》

范泉等

官当之制

上表反映了(  )

A.律例合编体例形成B.德治与法治之争C.教化作用日益凸显D.法律儒家化趋势

4.

唐人姚合抱怨: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姚合主要强调的是(  )

A.均田制度被破坏B.商品经济发达C.税收制度不合理D.土地兼并严重

5.

有学者评价元末吴中诗派 不乐仕进,甘于隐遁,抛开士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过着亦俗亦雅的生活,不避物质享乐及文人情趣的追求,沉湎于诗酒书画之中,甚至有惊世骇俗的行为。 以下符合该学者对吴中诗派看法的是(  )

A.力求突破理学束缚B.思想源于经济发展C.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主张反抗异族统治

6.

明穆宗命太监 坐营 ,兵部尚书郭乾以内监不当坐营的世宗祖训为由不执行皇帝命令,对此穆宗引正德《明会典》为例 仍命草敕 ,遭到群臣反对后,向内阁首辅徐阶寻求支持,徐阶指出穆宗不应以《明会典》为例,应 以先帝为法 ,皇帝最终取消了命令。这反映了明代(  )

A.对皇权的弹性约束B.加强了君主专制传统C.法典权威性的降低D.内阁制度制约了皇权

7.

太平军起义后不久,两广总督徐广缙等向皇帝奏报,将拿获的一些盗贼头目 就地正法 ,获得咸丰皇帝批准。此后 就地正法 成为非常时期的死刑执行方式,打破了清王朝的死刑上报中央复核制度。这种做法导致(  )

A.地方政府行政效率降低B.晚清政治权力结构变动C.清廷失去对地方的控制D.阶级矛盾的进一步加深

8.

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洲期间,法国报刊发表以下漫画并评论道 为了不让各国嫉妒,李鸿章右手拿着自己的辫子,左手拿刀一截一截地切下,分别送给身边的英国女王、法国总统、德国皇帝。 这张漫画反映了(  )

刊于法国《轮廓周报》,1896年7月12日

A.中国传统文化输出B.列强竞相瓜分中国C.洋务运动彻底失败D.欧洲国家争夺市场

9.

民国时期,著名针灸医家承淡安重新整合传统针灸医籍的知识和生物医学知识,逐渐剥离与治疗实践无关的涉及天人关系等哲学方面的内容,并借助生理解剖学方面的知识将腧穴位置精确化。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中医科学化的倾向B.西医取代了中医C.中医理论不合时宜D.中西医协同发展

10.

20世纪80年代全国劳模表彰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继续提倡那种吃大苦耐大劳的 老黄牛型 劳模的同时,更重视知识分子和经营型人才的模范作用。这一做法旨在(  )

A.促进科学技术发展B.助推改革开放全面深入展开C.推动冤假错案平反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希腊史诗《田功农时》引用了当时流行的寓言 老鹰和夜莺 ,老鹰抓住夜莺,飞向云端,夜莺悲鸣,老鹰说: 谁要是反抗强者,那真是愚夫,因为他不能作主宰,却只有受苦忍辱 。从中可见当时的希腊(  )

A.民主制度逐渐完善B.民主制度存在一定缺陷C.开展对外殖民活动D.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烈

12.

公元8世纪中后期,日本先后颁布三条土地法令,这(  )

法令

颁布时间

内容概要

垦田永代私有法

743

百姓新开垦土地永久私有。

垦田私有禁令

765

禁止势力之家垦田,地少百姓不在限制范围。

禁止国司侵夺垦田令

784

限制政府部门土地兼并。

A.促进了庄园经济瓦解B.模仿了唐朝土地制度C.推动了幕府政治确立D.维护了小农经济发展

13.

1679年,法国财政总监致艾克斯巡按使呼叶的信件中写道: 大量钱币正为商人运到近东去,请你寻求使他们转向工业制造的办法。在你任该州巡按使期间,必须把这件事作为职务内所应注意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事项 。这反映出法国(  )

A.推动工业革命发展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遭遇货币短缺危机D.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14.

1755年,英国众议院议长昂斯劳批评那些在内阁里抱有不同意见而又不敢在国会里公开表达出来的人, 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的,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只是将那些非得到立法机关通过不可的问题带去 。这反映了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度尚未完善B.国王掌握行政权C.内阁集体负责制已形成D.议会体制被破坏

15.

《巴黎公社社员告劳动农民书》提到 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你们劳动最好的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归根到底,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开展土地革命B.建立工农联盟C.维护农民利益D.获得农民支持

16.

1928年9月,布哈林在论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危机时说: 这里和那里,都出现了生产和需求的比例失调,那里是生产过剩,这里是商品荒……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的速度。这反映了布哈林(  )

A.主张学习资本主义B.反对斯大林模式C.强调工业化重要性D.批判新经济政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南宋中央财政货币收入变化的研究

材料一
南宋中央财政货币收入变动曲线

——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

材料二

两宋中央财政货币收入变动表(1020—1189年)

时间

名义收入百万贯钱

米价指数

实际收入

真宗天禧末1020—1022

26.5

100

26.5

仁宗嘉佑间1057—1063

36.8

139

26.5

神宗元丰间1078—1085

60

260

23.1

哲宗元1086—1089

48

265

18.1

孝宗淳熙末1185—1189

65.3

366

17.8

—— 刘光临《市场、战争和财政国家——对南宋赋税问题的再思考》

(1)指出材料一中南宋中央财政货币收入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8分)
(2)材料二关于南宋货币财政货币收入的研究对材料一的研究进行了哪些修正。(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白村江之战

公元663年,中日韩三国在白村江口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海战,这次战役虽然在中国史书中鲜少记载,但它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7世纪中叶,高句丽、百济、新罗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战,新罗采取与唐朝结盟的对外政策,以牵制高句丽、百济势力,唐高宗派大将军苏定方率水陆军13万人援助,百济大败。百济两次派使往日本求援,日本获悉,急派军27000人支援百济。八月,又派万余人支援。
得知日本军事动向的唐、新罗联合军,以战舰170艘埋伏于白村江。二十七日,日本先遣军的船只到达白村江口,与埋伏的唐、新罗联军交战,不利而退。二十八日,日本军诸将和百济王会议,商讨对策。由于日本诸将和百济王妄自尊大,低估对方实力,错误地认为 我等争先,彼应自退 ,未加整顿部署,便 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 。结果,唐、新罗联军 左右夹船绕战 ,打乱了日本军的船阵,致使日军 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 ,惨败而归。
白村江一战的失败,使日本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审查自己的对外政策。他省悟到与唐对立既不利于东亚的稳定,也不利于日唐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于是,他及时地修正了对外政策,先后与唐、新罗恢复了国交关系。

——摘编自王金林《简明日本古代史》

(1)概括白村江之战的背景。(6分)
(2)有学者认为,白村江之战对大唐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对朝鲜半岛影响较大,对日本影响最深,请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或反对该观点均可,并阐述你的理由)(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二十世纪中国华北农村基层领导特质的演变

时代

农村基层领导特点

清朝末年

具有较多土地;受人尊敬、有威望的富人

民国

具有一定财产;有人格、威望;具备应对国家与各方政治势力的能力和关系

新中国初期

贫苦出身;擅长劳动生产与组织群众;服从上级;妇女占一定比例

改革开放后

有生产经验;能够领导农民发家致富

——整理自陈耀煌《二十世纪中国华北农村基层领导特质的演变》

从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时代,就农村基层领导特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人民需要什么:法国1789年的陈情书

1789年1月24日,法国国王向全体臣民发出一封信件,邀请他们在三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日会集到一起,各抒己见,再写成陈情书上交国王,共同解决王国的危机。
累内区沙蒂容—绪尔—塞施教区农民的陈情书:
①今后不经全民族同意和协助,不得规定任何赋税。
②禁止领主占夺公社土地并以之转让他人。
③废除封建制,因此下令取消地租和领主权利。
④统一诉讼程序并把它限定在固定的境域内,法官留在固定地方。
⑤取消所有各种什一税,因为这和财产自由根本抵触,且有害于农业。
⑥废除狩猎特权,每个公民都能享有这种权利,不使其他居民受到损害。
特罗瓦城商界的陈情书:
①除去法国所不生产的原料以外,禁止外国商品进口。
②一切对商业包办的特权均应予废除。
③从今以后不得因滥用国王敕令肆行拘捕而破坏公民自由。
④各部大臣应对三级会议所代表的全国负责。
⑤无论对贵族或对非特权等级,凡授予军衔和教职均应根据他们的功勋而定。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第三等级的农民和商人有哪些诉求。(8分)
(2)根据陈情书信息,解释法国在1789年爆发大革命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