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96

一、选择题

1.

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写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 此河 指的是(  )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黄河

2.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为此,唐太宗在治国方略中(  )

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C.注重文教和编修经籍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3.

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

A.传承与创新B.交流与传播C.改进与推广D.开放与互鉴

4.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B.政治制度完善C.民族关系和睦D.南北交流加强

5.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

6.

阅读如图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时间轴,关于②时期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

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8.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

A.豪迈的报国之情B.浓郁的思乡之情C.飘逸的山水之情D.凄婉的惜别之情

9.

货币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如图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可知(  )
①科技不断进步 ②经济日益发展 ③生活更加便利 ④文艺日趋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11.

《蒙古秘史》描述12世纪的蒙古草原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结束这种混乱局面的是(  )

A.阿保机B.阿骨打C.铁木真D.皇太极

12.

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  )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13.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学快速、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B.指南针和印刷术C.火药和指南针D.印刷术和造纸术

14.

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

A.自给自足经济完全解体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出现D.农产品商品化开始出现

15.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西班牙B.荷兰C.葡萄牙D.英国

16.

明朝营建北京城,内城北缩南扩,更为突出中轴线,从外城的永定门到内城的钟鼓楼长达8公里的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这一布局(  )

A.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B.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C.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7.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  )

A.早期文明的产生B.青铜文明的辉煌C.中外文明的交流D.中华文明的灿烂

18.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政院,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B.清朝前期在西藏地区册封达赖和班禅,并设置了驻藏大臣
C.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D.明清时期经略边疆的举措,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9.

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描述某官职: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该官职设置于(  )

A.宣政院B.军机处C.市舶司D.锦衣卫

20.

清代王希廉《护花主人总评》说:“《石头记》说梦,有甄士隐梦得一半幻境,绛芸轩梦语含糊,贾宝玉一梦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情痴愈痼。 其评论的作品是(  )

A.《水浒传》B.《红楼梦》C.《西游记》D.《三国演义》

二、材料题

21.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位置多次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

40%

3120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

65.5%

2900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人口变化的趋势。
材料二 从东晋南渡至隋唐时期,南方综合实力上升,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至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则进一步大发展。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南北均势开始打破,形成南方超越北方的局面。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向南的转移最终完成。

——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材料一中 和同为一家 反映了唐朝与哪一民族的友好关系?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2)将上图中的A.B处政权名称补充完整。A ;B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所示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属于第几种模式。
材料三 在元代,大量外域人群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入中国。进入中国的西北各族、西域以及欧洲等各族人太多,已经无法再用 回回 一词指代,于是元人使用 色目 一词概称这些族群。色目人多定居中国,编入元朝户籍,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元代回回人形成一种大的社会力量,最终导致了中国回族的出现;畏吾儿后来形成了维吾尔族。

——修晓波《元代丝绸之路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
材料四 宋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在民族融合、中西文化交流中实现了新的发展,导致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的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发展。

——章权才《宋元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发展》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族交融与中华文明发展关系的理解。

23.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请研读下列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人物篇】
材料一
(1)将上述人物像的序号填入对应的项目中:
中外交往的和平使者: 反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交通篇】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宋代到元代对外交往的变化。
【政策篇】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对外交往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的形势一无所知。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 逆转 的具体表现。
【感悟篇】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对外关系 的感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