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24+4)【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146

一、单选题

1.

原始社会末期,各地方酋长通过主持祖先崇拜活动和天地社稷祭祀,使自己掌握的权力进一步上升和扩大,使其等级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并且使这种权力本身变得神圣起来。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社会发展的进程受到阻碍B.王权具有浓厚神秘色彩C.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途径D.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2.

《战国策·齐策一》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帏,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的景象。这体现出齐国(  )

A.全国市场初步形成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商人活动不受限制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3.

图1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 坐西面东 的结构。图2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  )

A.政治中心逐渐东移B.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统一局面更加巩固D.边疆治理不断创新

4.

十六国时期,羯族石虎 好食蒸饼,常以干枣、胡核瓤为心蒸之,使之诉裂方食 。石虎吃的这种夹入果肉的蒸饼,实际上已是 包子 的雏形,到了宋代包子已经非常普遍。这可用于说明(  )

A.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发生转变B.民族交融推动饮食文化发展C.宋朝饮食的结构以面食为主D.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5.

开皇五年,隋文帝令诸州以民间 当社 为单位,劝募当社成员捐助谷物,设置义仓,以备水旱赈济,由当社为首的人负责管理。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隋文帝命令西北诸州的义仓改归州或县管理;劝募形式也改为按户等额征税。这种变化可用于解释(  )

A.义仓管理方式趋于合理B.普通百姓负担加重C.隋朝赋税制度发生变动D.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6.

婺州浦江县(今属浙江)累世同居的大家族 义门郑氏 ,先后被列入《宋史》《元史》《明史》的 孝友传 孝义传 ;元末农民起义军攻占浦江时,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这体现出(  )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增强B.儒学对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强化C.国家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D.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并向民间渗透

7.

有学者认为,有清一代黄宗羲的 乡治 理论 极大地拓展了作为 地方公论 产物的 乡里空间 范围,并由县延伸至省一级,直接促进了 一省之力 的成熟和独立,最终形成了辛亥革命以各省独立获得成功这一独特形态 。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受中国历史传统影响深刻B.具有较好的基层群众基础C.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注重加强各省之间的联系

8.

1919年,哲学家张东荪在《第三种文明》一文中指出,第二种文明(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破绽已经暴露, 国家主义与资本主义已到末日,不可再维持下去了 。这一观点(  )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B.体现出对救亡道路的探索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导致中西方文明冲突加剧

9.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毛泽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这一举措旨在(  )

A.改善我国工业布局B.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应对严峻国际形势D.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10.

1979年6月25日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上史无前例地登出了一则商业广告—— 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 。据厂长回忆,他的一些企业家朋友劝他说: 你这是异想天开,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希望你不要走得太远了。 这反映出当时(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B.思想解放有待加强C.国有企业存在违法经营行为D.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11.

在某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有意采取 不争论 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有效地淡化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化特质,从而避免使中国陷入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争论的陷阱。这次会议(  )

A.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密切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联系

12.

有研究者认为 希腊人所借用的文明成果,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最终都烙上了希腊人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希腊文明是外来文明冲击的结果B.大河文明在冲击动荡中走向衰落C.不同文明在交流碰撞中不断创新D.古文明的交融开启了全球化时代

13.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西欧庄园: 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 据此可知,中世纪庄园经济(  )

A.商品交换频繁B.具有自然经济属性C.贫富差距明显D.以农奴为生产主体

14.

在印度历史上,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和隔离,使得印度社会像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征服。种姓制度下民众的顺从和较低的社会管理成本,使得外来统治者纷纷选择依靠原有的体系进行社会管理。由此可知,种姓制度(  )

A.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步固化B.遭到军事征服的冲击C.成为印度社会转型的桎梏D.具备广泛的社会认同

15.

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促使美洲的玉米、土豆、红薯等农作物,以及火鸡和羊驼等动物逐步向欧亚大陆扩散和传播。同时,欧亚大陆的小麦、大麦、水稻等农作物,葡萄和香蕉等水果,以及羊、猪和马等动物传播至美洲大陆。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农业格局B.美洲在贸易往来中处于主导地位C.世界文明已形成多元平衡的格局D.新旧大陆物种交流是双向进行的

16.

15世纪,自画像成为表达自我的宣言,从中世纪走来的艺术家们,悄悄将自画像嵌入场面宏大的圣经故事,塑造了自身形象的视觉签名。这(  )

A.说明了民众思想已经普遍获得解放B.凸显了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C.推动了基督教向大众化世俗化发展D.表明了艺术创作与神学传统的冲突

17.

19世纪50年代起,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 保留地 制度,把印第安人安置在指定居住地上。保留地的作用就是把印第安人与白人社区隔离开来,负担 文明开化 的功能。 保留地 制度(  )

A.说明了美国民主制度有待完善B.表明了印第安人权利得到保障C.缓解了美国南北方之间的矛盾D.促进了印第安文明进一步发展

18.

马克思指出: 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 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获得各阶层广泛支持B.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探索国家治理新途径D.有效缓解了阶级矛盾

19.

下表是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占比分布情况。这说明(  )

年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

32%

10%

23%

13%

1913

14%

6%

28%

16%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B.战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C.英法工业发展陷入绝境D.科技创新影响工业发展

2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1914年,地球上大部分表面和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已受到欧洲少数国家和美国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欧洲开始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C.西方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D.殖民地人民肩负着双重革命任务

21.

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 种子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为这个 种子 的萌发提供了生长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凡尔赛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B.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战争爆发C.国联调节国际争端的迫切性D.战后国际秩序已经失去控制

22.

赫鲁晓夫在回忆古巴导弹危机时说: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这反映了当时(  )

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B.苏联注重总结意识形态斗争经验C.美苏在军事领域由敌对走向合作D.美苏处理危机时保持理性和克制

23.

1945年,联合国共有51个创始国,多为欧美国家;至1960年,增至100个会员国,其中多数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变化(  )

A.得益于亚非拉人民捍卫主权的斗争B.表明发展中国家主导地位的增强C.反映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逐渐完善D.致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4.

从2017年开始,贸易保护主义对自由贸易的挑战、单边主义对多边主义的取代、全球供应链的被动断裂和主动脱钩的倾向日益增强。同时,极端政治倾向加重,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抬头。这些现象反映了(  )

A.政治多极化发展进程曲折B.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挑战C.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无序D.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敌后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1940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强调,自然科学 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 。同年,党中央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设有大学部、中学部和实习工厂。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要 尊重知识分子,欢迎科学艺术人才 。晋察冀边区发布网罗技术专家的通知,制定技术专家登记表。晋冀鲁豫边区出台优待专门技术干部办法,对于技术干部或技术员,每月发给津贴。陕甘宁边区积极鼓励改进工业技术,并给技术发明者发放奖金。根据地通过技术调整和优化,军事工业不断壮大,到1945年初,各抗日根据地拥有兵工厂130个,职工近2万人,武器生产能力及性能不断提升。农业方面,陕甘宁边区创办的光华农场积极推广良种种植,粮食总产量增长一成以上。工业方面,华北抗日根据地发挥科技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地棉花资源,实现传统家庭手工纺织业的升级改造。晋绥边区的晋西北地区实现布匹基本自给,成功解决军民的穿衣问题。到1945年,山东抗日根据地除鲁南外,布匹可全部自给,一些地区甚至可以大量外销。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区在抗战胜利前,已经建成纺织、造纸、卷烟、采矿、染料、文具、肥皂等日用工业,实现日用品的自给,生产的纺织品还可支援其他地区。

——摘编自刘岩岩《党领导的科技工作是抗日根据地发展的强大动力》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科技工作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工作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代及之前的出版业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官府经营的出版业(官刻)、文化精英经营的出版业(私刻)和商人经营的出版业(坊刻),它们所出版的书籍分别称为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明中后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以下是当时出版的部分书籍类型
四书 等儒家经典、时文选本、童蒙课本等各种与教育相关的书籍
②科技书、农书、商书、兵书、工匠书、医书、字书、法律书、尺牍、旅行指南、占卜历算等专业书籍
③白话小说、剧本、唱本等通俗文艺读物
④各种历史时政类的出版物(如政书、史书、经世文编等)、报纸(如邸报*、京报等)
⑤春联、年画、绘本*、图画之类的出版物
注释
*邸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后改称 京报
*绘本,又称画本,大体分为五类:一是具有启蒙教育性质的图说:二是将先贤的画像、事迹等形诸笔墨的画传;三是戏曲小说的插画即绣像本;四是观光旅游的名山图;五是绘画指南即画谱。

——摘编自李伯重《挑战与应对:明代出版业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假如你要在明中后期从事出版业,请选择一种经营方式(官刻、私刻、坊刻)以及三类重点出版的书籍,结合时代背景分别阐述理由。(要求:选择经营方式和出版书籍类型的理由都要给出,书籍类型直接用对应的序号指代,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战前夕德国铁路发展状况
1865年,德国铁路总里程(以1871年疆界为准)13699.9公里。
1870年,德国铁路总里程(以1871年疆界为准)18667.2公里。
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一周时间,普鲁士与盟邦经由国境内的火车站点向前线集结地输送了50万兵力及配套物资装备。
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于色当向普军投降,战争共计持续45天。
1871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着手于铁路国有化,以便铁路为国家整体战略服务。
1913年,德国快速机车速度提高到每小时100公里,运载量较之1890年提高3倍。同年,德国铁路全年运输18亿人次,货运量达6000余万吨。
1914年初,德军总参谋部按照 施里芬计划 完成详实的铁路调度秩序表测算表明,一周内即可完成一个军的集结。根据 施里芬计划 ,德军争取在六周击败法国。

——摘编自宋彩虹《近代德国铁路建设及其与经济、政治互动研究(1835—1918)》

材料二
1958年元旦,成都火车站举行了宝成铁路通车仪式, 蜀道难 从此成为历史。青岛四方厂仿制国内现有机车,造出 解放型 蒸汽机车,随后自行设计出 胜利型 和平型 蒸汽机车。截止2006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7.6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成为了真正的铁路大国。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经通过铁路、公路深度链接 一带一路 大发展战略下的沿线国家,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泰铁路等一条条互联互通的繁荣之路不断崛起。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站在国家层面谈谈你对铁路建设的认识。(8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年来, 全球南方 概念持续升温。一般来说,全球南方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屿以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群体性崛起。进入21世纪,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积极地通过南南合作和区域及跨区域整合来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应对西方霸权秩序的挑战。近年来,全球南方公开表达了独立自主的政治立场,被视为全球南方政治觉醒的重要标志,全球南方正在成为一个彼此认可、处境相似的发展共同体,具有鲜明的非西方、反霸权、谋发展、求正义的共同特征。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全球南方国家掀起了争夺、拉拢与分化。对此,全球南方国家应凝聚共识,在南南合作深入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推动发展合作、维护公平正义。

——摘编自崔守军《全球南方崛起的动因与影响》等

(1)根据材料,概括 全球南方 崛起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全球南方 崛起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