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贵州省铜仁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24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在改革中指出: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多少与国家的兴盛有着紧密联系, 男子二十而婚,女子十五而嫁 。鲁国孔子主张 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道 。这体现出(  )

A.婚姻习俗阻碍社会发展B.专制集权改变人口观念C.经济发展促进人口增殖D.时代发展影响思想意识

2.

西汉中期,汉武帝把全国分成了13个州部,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每年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西汉通过该制度(  )

A.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B.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统治C.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D.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区域

3.

唐朝时期,中亚康国农事有关的民间歌舞—— 泼水乞寒 曾盛行于长安地区,其乐曲 苏幕遮 因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被民间曲子所吸收。据此可知唐朝(  )

A.农业发展影响艺术创作B.对外交流推动艺术发展C.因俗而治繁荣文化市场D.西域文化受统治者重视

4.

宋初,宋太祖派朝官出任天雄军属县知县。武胜军节度使张永德随即自请以朝廷所任命的 节度推官 ,代替原先的节度使 牙将领马步都虞候事 。对此,宋太祖 降诏褒答 。宋太祖 褒答 是由于张永德的行为有利于(  )

A.分割地方权力B.削除节度使军权C.加强中央集权D.扩大禁军的规模

5.

明清时期, 江浙尤尚朴素,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 ,盛泽镇居民本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分知足,循规蹈矩。乾隆时期,他们 屠沽盈市,博饮日兴,下人衣纨绔 。这可用于说明,社会经济发展(  )

A.颠覆士大夫固有观念B.改变市民生活规律C.瓦解自然经济的束缚D.冲击传统社会意识

6.

1897年,由著名买办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银行,名为商办,实际是官商性质,规定 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也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华资银行。其创办体现出(  )

A.洋务运动中出现近代金融企业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企业的限制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D.清末 新政 激发商人投资热情

7.

新文化运动初期,《新青年》是我国唯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文章发表的数量是屈指可数;1919年之后,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刊物层出不穷,多达400多家。这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B.报刊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D.社会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8.

抗日战争期间,贵州省对公路、铁路、机场等工程,先后征调工人696167人,总人工25512240人/次;贵州人民担负的战争费用总数为609000000元,按全省总人口1050万计,每人平均负担战费58元。材料意在说明贵州人民(  )

A.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援B.抗日战争期间注重基础建设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全面支持了敌后战场的作战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学教育影片大量出现,表1是部分科教类影片内容。

名称

内容

《日食和月食》

首次运用三球仪模型将1953214日的日食的全过程逐格拍摄。

《雨》

介绍了雨的形成原理及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等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

《白天黑夜》

向人们介绍了地球本身,再介绍地球自转的轴是倾斜的,从而产生春夏秋冬的现象。

表1

这些影片有利于(  )

A.宣传国家优先发展科技产业的战略B.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C.保障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D.激发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

10.

改革开放之前,形成基本上由国有进出口贸易公司主导洽谈交易的一统格局。1980年以后,国有进出口贸易公司一统的格局逐步被打破。生产型企业、 三资企业 、民营企业走上交易会洽谈交易台前并迅速壮大。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

A.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主体C.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D.农村生产关系自我调整

11.

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发明60进制、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符合上述特征的古代文明,应位于下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12.

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干米,人口约600万。其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全国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据此可知印加帝国(  )

A.实行以君主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B.以军事扩张作为维系帝国的手段C.具有抗击西欧殖民侵略潜在力量D.奠定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基础

13.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 (亚利桑那)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美国社会普遍接受外来文化B.美国已消除国内的种族歧视C.美国人口结构呈现均衡状态D.美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特征

14.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尤其是使美欧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诸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表2数据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  )

表21831~1900年英国选民与下院代表利益者数据变化简表

年代

选民人数

下议院代表的利益者

代表土地利益占比

代表工商金融利益者

1831

48.8

1831

80.8

1865

44.4%

56.6%

1866

130

1867

200

1884

450

1900

23%

77%

A.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上升B.女性从业人口大量增加C.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D.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膨胀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倡议,但美国参议院却拒绝批准和约和加入国际联盟。这主要是因为(  )

A.和约以制裁德国为主题B.英法联合抵制美国倡议C.美国根植孤立主义传统D.美国政党政治存在缺陷

16.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现代化工业的在职人员的比例占领取工资的总人数的12%-20%,他们与行政人员和第三产业共同组成了一个新兴阶层。这一新兴阶层追求的主流是(  )

A.秩序、舒适、安全和非政治化B.刺激、高薪、旅行和反现实C.激变、浪漫、利益和非全球化D.颠覆、震撼、创新和高福利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荒政,是指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与政府措施。中国的荒政可及于上古时期。
相传大禹疏导九川,排洪治水,可算是已知最早的救荒活动。周文王以 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 来教育太子武王,要懂得积蓄对巩固政权的重要性。
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从民间到官方有意识的消灾、减灾思想。官府委积备荒已成與论,平籴法发展为 常平仓 。自汉朔建立常平仓始,到清期的千余年间都实行这种仓储制度。
隋唐两宋,古代荒政日臻成熟。首先是委积仓储制度趋向多元。常平仓、社仓、义仓、广惠仓的创立与完善,大大丰富了古代荒政的内容。其次,散荒措施日趋完善。赈济、蠲免、调粟、仓储等方面并存,还有贷种、货牛、葬死、慕富民出钱粟等养恤、劝分、帮民等救荒措施。第三,荒政书的出现。南宋董煟写出历史上第一部记载救荒史事、综述救荒措施的荒政专书。
明清时期,重视荒政已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除了常平仓等仓储制度以外, 重农说 贩济说 调粟说 等一整套系统的原始防范风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制度。民间百姓自筹资金组织 长寿会 ,用宗族祠堂公产组织的 宗亲福利会 等民间自助互保组织应运而生。荒政制度更力完备,荒政书籍大量出现。

——摘编自张介明《我国古代对冲自然灾害风险的荒政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荒政推行的目的,并概括中国古代荒政演变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灾荒救助的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启蒙运动较之人文主义,有新的发展:一是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人文主义则基本上不涉及整个国家制度。……再一个是为未来的理性社会即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而且,其中空想的成份并不很多。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而且行之有效。

——摘编自朱汉国、刘芃《从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和革命的作用。思格斯指出: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 。它为法国大革命这次 壮丽的日出 拨开了迷雾,提供了理论武器,清理了场地,设计了蓝图。它对欧美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有重要的影响。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都是以启蒙思想作理论根据。独立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启蒙运动的第一曲胜利的凯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许多领导人都曾在欧洲受过启蒙运动思想的熏陶,在战争中往往以它作为战斗的旗帜。德国出现了 狂飙运动 ,歌德等人领导了文学革命,康德发动了哲学革命;俄国出现了普希金、拉吉舍夫领导的反农奴制的思想斗争。它对东方和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也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康有为等人的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的德赛口号都深深留下了启蒙运动的痕迹。

——摘编自陈紫华《启蒙运动—思想文化上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对人文主义有哪些继承与发展?(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概括启蒙思想对资本主义政体发展的影响。(10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谭嗣同说: 光绪二十一年,湘军与日本战,大溃于牛庄,湖南人始转侧豁悟。 梁启超说: 唤醒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两人代表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觉醒。梁启超还提出: 民族主义者何?各地同种类、同言语、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 ,首次提出了 中华民族 的概念。谭嗣同、唐才常等士大夫,通过对传统典籍的学习而形成其民族意识。

——摘编自王继平、张晶宇《论1895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1915~1921年)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但并没有改变文化和社会结构。新文化运动将文化逐步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受《新青年》影响的青年学生逐渐从思想、文化启蒙走向社会实践,从校园走向社会空间,并唤醒广大工农群众。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终于找到一条指引中国走向全新发展的道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觉醒的年代》简介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在《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铿锵旋律中,人们才深切感受到 中华民族 的概念。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管党派、阶级、团体、个体,都共同意识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兄弟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种觉醒凝聚了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无论是中国的广大官兵,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实业家,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海外侨胞,无不以各种方式,为救亡图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编自刘新如《睡狮的醒来——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与民族觉醒》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出中国近代不同阶段民族觉醒所体现的主要特点。(9分)
(2)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过程,谈一谈你对知识分子历史责任感的认识。(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目报)每年元旦都会发表一篇元旦社论,以辞旧迎新、展望未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由于年度性、标志性而成为人们了解过去一年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与观察新一年中国政府政策动向的重要窗口。表3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主题。

年份

部分主题

1949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50

《完成胜利,巩固胜利》

1956

《为全面的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1961

《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1979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92

《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08

《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023

《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表3

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内容自拟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