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5
浏览数:87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选择题
1.
结束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的王朝是( )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隋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隋朝运河
“
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
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
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唐玄宗时,士人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纷纷穿起男式圆领服,足登乌皮靴。在长安等大都市街头,处处可见身着胡服的汉族女性。这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等级差别消除
B.政府着力移风易俗
C.女性更易接受胡服
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
是唐诗《陇西行》中的一句。它所反映的是唐朝( )
A.经济的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多彩的文学艺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
这种农业生产的工具是( )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耧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唐太宗时入嫁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的公主是:( )
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
C.金平公主
D.和硕公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
沉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
”
的诗句是对哪项科技应用的描述(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东京梦华录》记载:
“
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可容数千人。
”
《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大量熙熙攘攘街头热闹的景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B.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进步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
一带一路
”
成为当今时政热点。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
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畀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通过条约形式确认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线的两个政权是(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历史上,辽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应从哪一事件开始( )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州之战
D.澶渊之盟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建制和名称都来源( )
A.元朝
B.明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
台独
”
没有前途,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行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
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的是( )
A.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B.瓦舍中的表演扣人心弦
C.指南针被应用于航海
D.戚继光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从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实行八股取士,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这体现了明清时期(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C.对外交往不断加强
D.文学艺术不断发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某选官制度
“
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
”
,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一度僵化,具体的表现是( )
A.分科考试
B.设殿试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首次出版。该书中指出:
“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实行了(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自由贸易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1.
郑和堪称是
“
大航海时代
”
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A.使亚非各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B.促进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购买了大量非洲国家的财宝
D.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到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从刘家港海运大米到直沽
D.到西藏经商受到驻藏大臣的热情接待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4.
小周同学在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后说:
“
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
”
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
“
三司
”
D.大兴文字狱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5.
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都是为了( )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填空题
26.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____________
。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杜诗有
____________
之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7.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____________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武则天对应举之人亲自出题面试,开创了
____________
。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8.
明代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被誉为
____________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著作
____________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9.
北宋兴起的
____________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____________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0.
( 2024· 聊城茌平区七下期末 ·30 )
___________
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
____________
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三、综合题
31.
中央集权自秦朝创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控制军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各地精兵选入禁军;中央,把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个机构;地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
材料二
图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
“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制度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
(3)根据材料三、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从材料三可知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2.
历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与发展,均适应了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选举制度,隋唐时有一大变迁。隋炀帝始设进士科,而其制不详。唐时则设科甚多,其常行的为明经、进士两科……然所考试的东西,虽不足取,而以考试之法论,则确是选举制度的一大进步。
——吕思勉《每天学点中国史》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吕思勉先生评述的是什么制度?统治者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制度是
“
一大进步
”
?
(2)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率军队打败侵占荷兰殖民军,收复台湾的将领是谁?历史上清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图二所反映的史实是中央对哪一地区加强管理所采取的方法?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共同作用是什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3.
历史能够教给我们许多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畅想。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图片欣赏
②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①他是唐朝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皇帝,他认为
“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
②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
“
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
她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③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
(1)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示意图,其中图一中唐朝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图二中我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是什么?
(2)材料二中材料①所描述的皇帝从谏如流,其中善于进谏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二中材料①和材料③他们的统治时期出现了盛世分别称为什么?
(3)2014年该水利工程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该水利工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古代各民族之间有
“
战
”
有
“
和
”
,不断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指少数民族)皆依朕如父母。
——《贞观政要》
(1)材料一体现了
“
朕
”
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其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材料二
(如图)
(2)看到材料二中这组图片,你会想到唐朝民族交往中的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三
司马光在治平二年(1065年)和治平四年对宋英宗的上书中曰:
“
臣愚窃惟真宗皇帝亲与契丹约为兄弟,仁宗皇帝敕赵元昊背叛之罪,册为国王,岁损百万之财,分遗二虏。岂乐此为之哉?诚以屈己之愧小,爱民之仁大故也。
”
(3)材料三中的
“
真宗皇帝亲与契丹约为兄弟
”
和
“
仁宗皇帝敕赵元昊背叛之罪,册为国王
”
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4)请结合史实说明,司马光为什么说宋朝皇帝
“
屈己之愧小,爱民之仁大
”
?
材料四
《金史·世宗纪》记载:
“
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
1265年,中原学者许衡向元世祖上疏说:
“
考之前代,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
(5)历史上,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岭外代答》《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来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代初期,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
“
宝船
”
船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地,便宣示中国当时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对外贸易有何特点?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在沿海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2)材料二中郑和率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该政策?
(4)据材料一、二到材料三对外交往的变化,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