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南省衡水金卷先享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69

一、单选题

1.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是(  )

A.姜寨遗址B.金牛山遗址C.良渚文化D.河姆渡文化

2.

《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 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据此可知,秦朝(  )

A.法律严苛B.贯彻儒家仁政思想C.重农抑商D.强调徭役不夺农时

3.

唐德宗(779—805年在位)时, 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锜(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 此何不相类? 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在宰相柳浑的坚持下,有司以 误伤乘舆器服 定罪,杖六十。这说明唐朝(  )

A.依法治国得到贯彻B.民营作坊普遍兴盛C.皇权受到一定制约D.宰相操纵军国大政

4.

宋朝虽不如盛唐能够通过武力传播儒家文化于四方,但在政治上践行儒家文化的力度则远胜唐朝,与周边交往交流中,儒家文化对周边民族政权产生了深刻影响。10—13世纪的宋代,周边各民族政权 竟称中国 。这体现出当时(  )

A.民族对峙逐渐趋于缓和B.对外交往规范有序C.思想认同推动民族交融D.国家统一得以实现

5.

明中后期, 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如饶之瓷器,湖之线棉,漳之纱绢,松之棉布,尤为彼国所重 。闽人 闻日本可市……即以财货往市之,得获大利而归 ,吴越之民 往则载货扬航以市海为名,归则镕金附身 。上述现象的出现(  )

A.源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B.推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D.导致朝廷放松海禁政策

6.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并促进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据此可知,当时(  )

A.新的经营形式激发社会活力B.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发展D.自强求富成为国人的共识

7.

梁启超在1901年的《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写道: 凡欲造成一种新国民者,不可不将其国古来误谬之理想,摧陷廓清,以变其脑质。而欲达此目的,恒须籍他社会之事物理论,输入之而调和之,如南北极之寒流,与赤道之热流,相剂而成新海潮。 由此可见,梁启超(  )

A.致力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B.强调引进西学改造中国传统C.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倡导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8.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共产党某一文件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中国共产党(  )

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A.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B.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积极倡导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成功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9.

下图为国共两党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力对比。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  )

A.推动土地改革的开展B.有利于拉开战略进攻序幕C.增强军民胜利的信心D.迫使国民党提出和平谈判

10.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机器制造厂尉风英曾被授予 毛主席的好工人 称号。她曾回忆到: 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 他们的技术革新(  )

A.改善了国家工业布局B.有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C.推动了振兴东北战略D.体现了崇尚劳动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11.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时期的一种特殊制度,它体现了被流放者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介入精英间政治,即支持一个派别而流放另一派别,非精英人士对城邦中政治权力的分配行使了控制权。据此可知,陶片放逐法(  )

A.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丧失程序正义B.实现了不同政治派别的制衡C.体现出雅典集体民主政治的特征D.维护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

12.

羽蛇神金字塔又译作 库库尔坎金字塔 ,建于9世纪,高约30米,共9层,上有神庙。羽蛇神金字塔每面有91级台阶,加上神庙的1级台阶,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级台阶。下列经济文化成就中,与羽蛇神金字塔属于相同文明的是(  )

A.创造出20进制B.发明 浮动园地 C.使用楔形文字D.修建马丘比丘城

13.

《中世纪欧洲史》中记载法国北部瓦郎西安城市民和约: 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郎西安集市的商人及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包括骑士在内),经两名瓦郎西安市民指证,对受害商人做出相应赔偿,另缴纳60先令罚金,其中20先令归受害商人,40先令归法官……”。据此可知该和约的颁布(  )

A.强调了对本地市民的保护B.有利于发展城市经济C.意在惩治商人的不法行为D.维护了城市治安秩序

14.

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写道: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放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由此可知,当时(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B.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形成C.资本原始积累造成严重后果D.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15.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据此可知, 急剧的转变 是指(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 农业集体化 C.通过市场机制恢复经济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16.

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著名的 柏林墙 。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一次柏林危机(  )

A.导致德国分裂不可避免B.体现出冷战具有自我控制机制C.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推动了美苏两国关系走向缓和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北宋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租佃制生产关系在全国的主要地区已占统治地位。宋代的户籍制度与唐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唐代的普通民户,原来不分城乡,实行统一的九等户籍制,也称 税户 客户 指离开原来居住地、迁居于他乡的客籍户。此外,还有 杂户 (工匠等)、 官户 (赦免后的奴婢等)、 奴婢户 (被籍没的罪犯家属),都属于 贱民 ,不能与普通民户通婚。
宋代户籍分为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他们身份相对自由,可以自由迁徙)。同时,宋政府还单独设立了多种特殊户籍,诸如 形势户 (地方上的豪富之家)、 女户 (没有丈夫和儿子的女子,死后户籍注销)、 杂户 (如手工业从业人员)等。宋朝还出现了城镇 坊郭户 与乡村 乡村户 分开的行政管理制度。

——摘编自陈震《宋史》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发展历程

阶段

内容

过渡时期

1951年,公安部公布《城乡户口管理条例》,规定了对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社会变动等事项的管理办法,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195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统一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

探索的十年

1958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

改革开放以来

1984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

19857月,公安部又颁布了《关于城镇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农转非内部指标定在每年万分之二。同时,作为人口管理现代化基础的居民身份证制度也在同样的背景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59月宣布实施。

20013月颁布的《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标志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通知规定,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2012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择一个角度或阶段,结合中国现代史有关内容,对户籍制度发展进行说明。(要求:角度具体明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晰)(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所谓的科学革命……胜过自基督教兴起以来的一切事物,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均降为仅仅是一系列事件中的一个事件,仅仅是中世纪基督教世界体系中的内部替换……科学革命作为现代世界和现代思想的起源如此显赫地显现,以致我们对欧洲历史时期的通常划分已成为一种时代错误,成为一种精神障碍物。

——(英)赫伯特·巴特非尔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认为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两轮 ;鲁迅先生也积极宣传科学思想,指出 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晰 ,主张用 科学 这味药来医治思想上迷信、愚昧、不改现状、不思变革的病。

——摘编自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理解 科学革命作为现代世界和现代思想的起源如此显赫地显现 的涵义,并指出这一次科学革命率先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科学 的内涵并说明 民主 科学 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8分)

19.

领水是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包括内水和领海。它是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对一国领水的侵犯意味着破坏该国的领土主权。中国领水主权的合法破坏始于沿海通商口岸的开辟。

1895年以前中国沿海约开口岸情况表

口岸名称

条约依据

条约开埠时间

所属省别

广州

《南京条约》

1842

广东

汕头潮州改

《天津条约》

1858

广东

琼州

《天津条约》

1858

广东

北海

《烟台条约》

1876

广东

拱北

《中葡协议》

1887

广东

九龙

《中英协议》

1887

广东

福州

《南京条约》

1842

福建

厦门

《南京条约》

1842

福建

宁波

《南京条约》

1842

浙江

温州

《烟台条约》

1876

浙江

上海

《南京条约》

1842

江苏

天津

《北京条约》

1860

直隶

营口牛庄改

《天津条约》

1858

奉天

烟台登州改

《天津条约》

1858

山东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
1942年7月,外交部拟定《取消其他特权及特种制度办法》和《租界租借地及其他特殊区域之收回办法》。这两个文件的拟定,为明确要求收回领水主权做了准备。1943年1月11日,《中英新约》换文附件对上述文件做出回应,从条约角度使中国领水主权的恢复得到了保证。

——摘编自刘利民《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

材料三
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宽度12海里 。声明还宣布: 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任何外国船舶在中国领海航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开辟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对中方相关举措做出积极回应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领水主权问题的认识。(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