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云南省红河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9 浏览数:83

一、单选题

1.

陶寺文化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陶寺遗址发现早期墓葬1000多处,学者将其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中大型墓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小墓坑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材料表明当时(  )

A.手工制造水平高超B.阶级分化已经出现C.生产分工日趋精密D.私有制已普遍存在

2.

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中对分封制的记载: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与此制度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3.

春秋年间, 蓬蒿藜藿 之地, 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之野,以及诸侯国境之间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出现 公田不治 的景象。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动荡持续加剧B.社会呈现转型之势C.工商食官局面突破D.铁犁牛耕普遍推广

4.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九卿中有管国家事务的官职,如:廷尉,掌管刑法;典客,管边疆民族事务;也有管皇家事务的官职,如: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太仆,管宫廷车马;奉常,管宗庙礼仪。据此可知,秦朝(  )

A.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政治体制有家国同构色彩D.体现礼法结合的治理理念

5.

汉武帝时期频繁的进行货币改革,从四铢钱到三铢钱,再改为半两,又改回三铢。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又 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 。这些改革(  )

A.造成了商业经济凋敝衰败B.加剧了币制混乱局面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6.

南朝史书记载,江南地区 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便利D.民族交融逐步加深

7.

唐朝,在运行三省六部制的过程中,各项政务都形成了分层负责的基本情况,并且各层掌握不同的权限,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工作,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

A.消除政治腐败B.导致机构膨胀C.规范国家行政D.加强中央集权

8.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科技快速发展,创造了许多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以下对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评价正确的是(  )

选项

科技著作

评价

A

《齐民要术》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B

《禹贡地域图》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C

《千金方》

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D

《唐本草》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9.

宋朝是古代科举制的改革时期, 取士不问家世 ,放宽了科举录取的范围,确立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这一做法(  )

A.扩大了统治基础B.保证了吏治清明C.提高了官员素质D.强化了儒学地位

10.

导致下图宋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现象的根本原因为(  )

商周至明清中国手工业发展程度示意图

A.重农抑商的松动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萌芽D.市民阶层的壮大

11.

朱元璋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部门制约。这反映了(  )

A.专制皇权强化B.监察制度完善C.官员矛盾激化D.君臣分权制衡

12.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他应采用的论据不应包括(  )

现象1:高产农作物的种植与推广

结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现象2:

现象3:

现象4:

A.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D.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13.

有思想家曾言: 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下列思想同属于这一思想家的是(  )

A.强调格物致知B.主张知行合一C.重视经世致用D.提倡个性自由

14.

《中美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签订)载: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该材料反映美国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

A.协定关税权B.通商口岸传教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15.

太平军所到之处,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及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凸显小农阶级的局限性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C.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D.致使清廷统治基础丧失

16.

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部分地方督抚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这说明(  )

A.清政府最高权威遭遇挑战B.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C.使中外反动势力走向联合D.促成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17.

旧时达官贵人、士绅商贾多以轿子 肩舆 代步,男女不同乘。辛亥革命之后,坐新交通工具成为时髦,男女同车而行亦为时髦,最终解构了轿子所形成的隐性社会等级秩序。当时的上海, 有乘各式汽车、马车、电车者,有乘轿者,有徒步者,有男女携手同行者,有男女同车左拥右顾疾驰而过者 。这一现象(  )

A.有助于当时的社会风气的转变B.表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D.使上海成为全国新风尚引领者

18.

1923年—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不乏涉及中国具体革命事件,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外国社会革命运动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

A.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B.探索社会变革的道路C.推动文学革命的发展D.注重国人思想的启蒙

19.

国民革命期间,中共通过 五一 节的纪念活动,号召 团结一切劳动阶级与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 ,工人、商人、农民、学生、妇女等群体参与了 五一 节的纪念活动。这(  )

A.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加速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到来C.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扩大D.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20.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1932年公布《铁道法》并成立公路处;1934年又公布了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路;到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已成功构筑起一条贯穿大半个中国的公路交通网。这些措施(  )

A.实现了近代铁路修筑的自主权B.推动了近代交通布局的合理化C.促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D.一定程度上为抗日战争做准备

21.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

A.是对中共 一大 纲领的修正B.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D.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22.

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在家书中写道: 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 这反映出(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B.反侵略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C.根据地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3.

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按乡村全体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土改,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这说明我党(  )

A.积极推进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C.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准备D.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24.

下图是创作于1955年的宣传画《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该漫画反映了(  )

A.人民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B.农业服务工业建设的诉求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推进

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这体现出(  )

A.传统文化蕴含现代价值B.中华文化呈现多元特色C.双百方针激发文化活力D.儒家思想影响文化认同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先秦诸子学中,对后来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派。儒学最关心的是现实的人如何成为真正的、理想的人的问题,历史上几乎每一个儒家学者都要对人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希望从人的本性是什么,推论出现实的人应该怎么做人,进而推论出一个理想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儒家关于人的基本看法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运行,人道自强,人人通过学习和实践努力,都可以成为理想的人。所以,儒学也可以称为 人学 ,即关于人的学问。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变动的大背景下,形成 百家争鸣 ,儒学兴起;汉代董仲舒全面论述了以儒家礼治思想作为治国根本策略的必要性,此后,儒学成为社会的主要思潮;唐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新高峰,文化心态开放进取,儒、释、道以及各种思想资源交汇渗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为以后的理学奠定了基础;宋代出现了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博大精深的理论思维——新儒家学说,建构了融通天、地、人的精致哲学体系;明清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开始出现缓慢而重大的变化。心学的出现、启蒙与经世思潮的传播、理学的复兴、考据学的兴起等都是此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重要现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儒家学派可以称为 人学 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原因。(6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隋唐时期,统治者在多民族国家的治理过程中多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秉持民族平等观念,打破了传统 夷夏大防 的民族观。在政治上,隋唐王朝通过设立羁縻州、任命军政官员和建立姻亲等形式实现对内迁各民族的有效管理;在经济上,这些民族亦受农耕文明的影响从事农业,隋唐王朝与之进行的绢马或茶马贸易,促进了其农牧经济结构之间的互补;在文化交流层面,胡汉相互交流碰撞中,以儒学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兼容、统摄传入的多民族文化,实现了多元文化的共融互补,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盛唐文化。

——摘编自陈小霞、景永时《交流交往交融视域下的隋唐时期河套民族关系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了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多元建构和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一体建构。1988年,费孝通提出著名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论点,并逐渐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使用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表述。 一五 计划期间,156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0个在民族地区,8条新建铁路干线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连。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实行税收、贷款利率、利差补贴等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帮助各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世纪之交,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摘编自李资源、张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12年至1922年的10年间,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步入持续较快发展的 黄金时代 。中国面粉从1915年起大量出口协约国,机器制造业方面已能制造发动机和5000吨级轮船。航运业在1911年之前,2000吨至4000吨级的轮船不过10艘,适于江海长途航运的轮船总共有66艘,到1921年已有万吨轮4艘,5000吨至10000吨级6艘,2000吨至5000吨级37艘,适于江海长途航运的轮船增至109艘。金融业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1911年年底,全国华资银行只有16家,资产总额2155万元,到1922年,全国银行增至137家,资本总额增至1.3亿元。但从1922年、1923年起,面粉业、航运业、银行业的倒闭数量不断增加,陷入不稳定状态, 黄金时代 转入停滞和衰退。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第2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37年5月,西北办事处颁布了《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设立了 边区选举委员会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中规定了一些选举原则,根据选举条例的规定,凡是居住在陕甘宁边区境内、截止选举之日年满18周岁的人民,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群众在选举候选人的时候是自由的,不受他人影响,想选谁就选谁;选举时,当场投票,当场公布结果,而不拐弯抹角;在选举中,所有选民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阶级一律平等。选举委员会提前还做了大量的宣传活动,制作各种标语,如 人民是政府的主人 不让一人站在选举之外 选举是保卫边区的法宝 等,充分说明了民主选举的目的和意义。

——摘编自邹燕、张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的探索》

材料二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民族的独立与实现国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就政治发展而言,新中国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摘编自柳建辉《新时代的政治建设简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的选举原则,并分析边区政府民主选举的重大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