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天津市红桥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3)【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53

一、单选题

1.

商朝前期的占卜由贞人(负责占卜的巫官)与商王共同完成,贞人负责向神灵询问吉凶祸福,王则是问卜后的发布者或决断者。商后期出现了大批没有记刻贞人名字的卜辞,甚至帝乙和帝辛还亲自担任贞人之职。这一变化说明(  )

A.商人的认识水平提升B.史官取代巫官的职能C.文字的载体发生变化D.神权与王权逐渐合一

2.

孔子认为,真挚的血缘亲情是 仁之本 ,人有了这种真情感并且依照这种情感推衍并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有了爱人之心。《论语》有言,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这反映了孔子重视(  )

A.贵贱有序B.人性本善C.人伦道德D.天人关系

3.

耐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诸侯助祭进献的黄金。汉文帝置酉金律,汉武帝进行修改并严格执行,自元鼎五年到征和二年,大多数列候因助祭的黄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被汉武帝以 耐金不如法 夺爵除国。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提高冶炼技术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完善宗法礼制D.削弱地方诸侯实力

4.

如下图是东汉画像石《祈雨图》拓本。画面上方刻三神人共拽一辆五轮车,车上一位天神头戴小冠,车后风伯双腿呈跪状,口吐云气,嘘气成风,下方四位雨师在为人间降雨。如图反映了东汉时期(  )

A.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B.多神崇拜的现象较为盛行C.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D.天人感应的思想广泛传播

5.

下表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一览表,该表反映出当时(  )

区域市场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商业都市

平均每商业都市

面积

人口

关陇市场

969315

6661849

长安、姑臧

484657

3330924

巴蜀市场

896948

4248040

成都

896948

4248040

关东市场

894649

31584084

陶、洛阳、邯郸、蓟、淮阳、涿、温、荥阳、阳翟、平阳、积、扬、临淄

68819

2429545

楚越市场

1682407

14461202

宛、江陵、寿春、吴、陈、合肥、番禺

240344

2065886

A.丝绸贸易沿线商业都市最先崛起B.南北方商业市场发展趋向平衡C.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D.关东地区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6.

《史记》的 十二本纪 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强调统治的合法性B.受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C.自觉捍卫华夏道统D.《史记》的记载真实可靠

7.

唐代撰写的《唐律疏议》中规定: 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寸;制书,杖八十……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 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 。这些涉及文书档案的法律条文体现了唐朝(  )

A.严刑峻法的社会治理方式B.关注社会习俗对法律的影响C.文书制度走向规范和完善D.重视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性

8.

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B.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C.拓宽财政收入来源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9.

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唐代这种 圣人之教 遍于乡野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

A.私学开始兴起B.科举制度的作用C.官僚政治形成D.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唐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情况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授田数

授田数

40

2.0

40

2.0

30

2.0

30

1.5

20

2.0

20

1.0

10

2.0

10

0.5

上表反映了(  )

A.减轻部分农民的负担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C.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D.增加政府的算赋收入

11.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 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 此景的出现,表明(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12.

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

思想家

观点

程颐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1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异族征服了我们,跨驾在我们头上。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 钱穆评价的最可能是(  )

A.宋朝二府三司制B.元朝的行省制度C.明朝的内阁制度D.清朝所设军机处

14.

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 还改票来! 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5.

下表最适合用来说明,清朝前期(  )

地区

统治者

稳固边疆

西藏

顺治帝

五世达赖赴北京,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

台湾

康熙帝

施琅率清军进驻台湾,清廷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

东北

康熙帝

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稳定了东北边疆。

新疆

乾隆帝

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路的统治。

A.采用军事手段有效稳固边疆统治B.奠定了国家疆域的基础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D.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二、材料阅读

16.

文化的差异与消弭。(10分)
材料一

考古学视野下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异

类别

六国

秦国

铜陶器物演变

连续性

战国中期发生断裂

墓葬等级序列

多阶层、小间隔,从国君到大贵族、普通贵族、平民,呈金字塔形结构

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

城址等级序列

国都以下,中等城市、小城市,逐级递减

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

(1)结合所学,推断导致类别①在秦国发生断裂的重大事件,说明②③差异反映出的历史信息。(4分)
材料二
秦朝建立后面临如何对待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问题,秦以吏、法、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由此,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 承秦 ,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在东方政策问题上,秦始皇想快速实现文化统一,刘邦则容忍不同区域文化存在,结果都不成功。这个时候,第三种方案登台了,这就是儒家学者提出的 德教 。因此,有学者认为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西汉 在文化上结束战国 的历程。(6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工场主和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材料二

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

糙米价格每石

棉布价格每匹

踹匠工资每匹

1665

400

30

l1

1724

1000

30~35

11

18世纪末

1500

100~200

14

(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踹匠约2万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苏杭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中新现象及产生的根本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统计表中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加以评析。(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历代王朝或政权,尽管没有一个以 中国 为国号,但却以 中国 (华夏)王朝和非 中国 王朝进行区分。最迟在西周时期,周王所在的 王畿 被称为 中国 ,并形成了以周王为核心的 大一统 政治思想体系,主导着中华大地的历史走向,是实现 天下大同 这一最高理想境界的途径;春秋战国时期,有 中国 身份是诸侯争霸的有利条件;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 中华 替代 中国 成为诸多政权博弈的旗帜;宋辽金时期 中国 再次成为各政权博弈的政治借口,建立北魏的鲜卑人、建立辽朝的契丹人将自己的王朝谱系写入黄帝谱系之中,都是为成为中华大地的 正统 王朝这一政治目的服务的。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远非 汉化 一词所能概括,也是 中国 认同得以形成的原因,多民族国家中国也因为中华大地上众多政权持续认同 中国 的存在而得以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李大龙《如何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华夷之辨与多元性?》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某个时期,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