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百师联盟高二第二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78

一、单选题

1.

江苏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500—6000年的古稻田和灌溉设施遗迹,出土了石斧、石刀和骨耙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的水生、陆生动物骨骼。据此可知,当时(  )

A.稻作农业盛行精耕细作B.打制石器已取代磨制石器C.食物来源呈现多元形态D.手工业形成独立生产部门

2.

在周人看来,决定天命转移、王朝兴衰的关键是 ,必须 以德配天 。同时, 敬德 与天命的联系是民意,天命显现于 民情 民情 成为天命的依据。只要 敬德 就能保天命,而不必求助于宗教祭祀。这说明西周时期的 天命观 (  )

A.强化了王权的神秘色彩B.破除了封建迷信的羁绊C.呈现出人文主义的特征D.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3.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鞍进行第二次变法。此间,太子触犯新法,商鞍于是以鼻刑和墨刑分别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商鞍此举意在(  )

A.增强民众对新政的认同感B.促进秦国军事力量的增强C.保证变法措施的顺畅施行D.维持政治格局的相对平衡

4.

下表是关于蜀身毒道(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些记载。据此可以推断出(  )

出处

记载

《汉书·张骞传》

臣在大夏时,见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古印度。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吕思勉《中国通史》

当时汉朝蜀物入印度所走的路,当系今经自四川经西康、云南入缅甸的路。

A.张骞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印度B.汉朝四川地区与古印度已有贸易往来C.汉朝与古印度存在官方交流D.中国的商品受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

5.

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晋升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由此可知,当时(  )

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B.阶层流动日益停滞C.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D.专制集权有所强化

6.

《五代会要》载: 长兴二年(931年)八月敕准仪制令。道路街巷,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于道路分明刻牌于要会坊门及诸桥柱,晓示路人,委本界所由官司共相巡察。有违犯者,科违敕之罪。 这可说明,当时(  )

A.民族交融的加深B.儒学思想融入法令C.长途贸易的繁荣D.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7.

两宋时期,几乎每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成立专门的编修机构,将此前以皇帝、宰相和枢密使名义颁布的 进行整理,删削繁文,统一相关指示,编成综合性的通行《编敕》。这一做法旨在(  )

A.完善律令体系B.施行道德伦理教化C.规范行政治理D.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8.

明清时期的江苏盛泽镇 居民悉逐绫绸之利 ,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

时期

明朝初年

明嘉靖年间

清康熙年间

清光绪年间

户数

五六十户

居民百户

一万余户

二万余户

规模

小型村落

巨镇

出处

《盛湖志》

《吴江县志》

《吴江县志》

《吴船日记》

据此可知,该集镇(  )

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

9.

全面抗战时期,每至 一二·九 运动纪念日,《新华日报》皆会以不同主题的文章给予追忆、纪念。据统计,1938年至1944年发表于《新华日报》上的相关纪念文章22篇,如《前进,中国青年!》《一二九的女英雄》《终于出了校门,一二九回忆片段》《加紧我们青年的团结》等。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注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思想建设B.为统一战线建立做舆论准备C.适时根据社会矛盾变化调整策略D.意在激励青年投身社会活动

10.

据统计,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境外24家主流媒体共发表有关峰会的新闻报道1112篇,其中涉华报道377篇,约占总报道量的三分之一。从报道倾向上来看,外媒一改以往在重大活动报道中对我国攻击和施压的做法,表现出较为均衡的报道手法。这一变化是因为(  )

A.外媒看待中国的立场改变B.中西意识形态的差异弱化C.中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D.中国是杭州峰会的主办方

11.

在罗马法文本中,《法学阶梯》只论述私法,附加一些刑法和程序法的媒介性主题;《学说汇纂》也是如此,仅在第一卷不成系统地讨论了一些官员的职责;《汉漠拉比法典》十二卷也只有最后三卷涉及公法。仅从数量上言,罗马法中的大量篇幅皆为有关私法之规定。这说明(  )

A.自然法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B.古罗马重视对公民个人权益的保护C.罗马法确立了现代人的私权意识D.罗马法强调个人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12.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对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小麦和水稻的原产地B.②地区最早驯化了骆马和山羊C.③地区最早栽培了辣椒和大麦D.④地区是玉米和番茄的原产地

13.

据下表信息可知,16~19 世纪(  )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1602年,荷兰东印度股份制贸易公司成立。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A.商品流通种类日益增加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C.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化D.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4.

下图所示分别反映了近代以来德国城市人口占比变化和大城市(人口10—50万,区别于人口50万以上特大城市和1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数量变化(部分年份)。材料可用于探究近现代德国(  )

A.工业化进程的特点B.基层治理的新变化C.城乡生育率的差异D.政治统一的进步性

15.

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下列呈现的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  )

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的学习之旅。

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邀请新移民参与社区活动。

组织以多元种族和宗族为主题新加坡和谐之旅

在各选区定期举办典礼,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

A.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C.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

16.

对下面两幅漫画的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崛起利于改变世界货币体系B.美元霸权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C.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正式确立D.未来世界货币体系将美元排除在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大唐六典·鸿胪寺》记载,鸿胪寺之职, 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 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归化在蕃之名数……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材料二
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核心就是政区和政府组织层次级数的变化,这一变化集中地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此长彼消的过程。下表是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变化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

县、道

/

郡、王国

县、道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隋、唐前期

/

府、州

唐后期五代

府、州

府、州、军、监

布政使司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鸿胪寺的职能,说出当时与其职能相近的政府机构名称,从民族关系角度简析它们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完成表格并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5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836年,林乐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1853年,林乐知皈依基督教,后成为新教传教士。1860年,他抵达上海传教。1881年,林乐知了解到从1869年开始的往美国派遣中国幼童留学生差不多都中止了,为此,他决定筹办一所 中西文化融合 的学校。1881年林乐知在上海首先开办了中西书院的第一分院。1882年又在上海开设了第二分院,主要是由传教士授课。 西国善士共助洋六万一千零十三元八角,劝募中国官绅富商,乐助洋一千四百零四元 。开办当年,学校里的学生人数就超过了200, 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毫无例外地来自上海的上等家庭 。书院在课程设置上, 习西学以达时务,尤宜兼习中学以博科名 ,同时,有关宗教方面的传授在中西书院的课程安排里是居核心地位的。至1894年,仅北洋大臣李鸿章属下的电报局、武备学堂等机构中就有中西书院的毕业生200多人。

——摘编自刘楠《林乐知与中国近代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林乐知在上海成功开办中西书院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西书院的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700年,英国的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英镑,1750年左右增长到12—13英镑,到19世纪初已经增长到21.6—23.4英镑,正是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才使得商业化的休闲方式与休闲消费品被普通人所认可接受。此外,伴随着收入同步增加的生活压力,成为休闲理念形成的基石。随着这一时期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开始替代农村成为最为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休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代替农村成为引领休闲潮流的 领头羊 。同时,现代市民意识开始觉醒,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的 天赋人权 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同,打破了原本不同阶层中所存在着的休闲方式差异,让休闲的理念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摘编自蒋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转型》

材料二
工厂制严格规定了工人们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英国政府还制定了各种工厂法案,在规定劳动纪律的同时,保证了工人们的休闲时间。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得到了很大发展,工业革命以前英国人的休闲生活中很多内容充满了暴力、血腥和混乱。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这些野蛮、暴力的休闲方式逐步得到了改造。从工业革命前以宗教庆典和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为主发展到工业革命期间的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休闲、演艺观赏休闲、体育休闲和旅游度假观光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共同发展。
贵族和乡绅是社会的上层,他们生活悠闲,每日没有必做的工作,闲暇时间很多,可以参加很多休闲娱乐活动。他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打猎,几百年来,打猎一直是贵族和乡绅的特权。随着城市化的兴起,逛公园、看戏剧表演、到音乐厅欣赏音乐成为中产阶级比较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劳动人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又呈现出另外一种景象。他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有参加节日庆祝活动、在民间集会上观看各种表演如斗鸡、杂技、说唱、训兽等。

——摘编自马婕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休闲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民众休闲生活发展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民众休闲生活的特点。(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实行 一条鞭法 ,这种新税法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 摊丁入地 ,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人头税被彻底废除。

——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 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