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26

一、单选题

1.

江苏苏州草鞋山遗址发现了距今6500~6000年的古稻田及灌溉设施遗迹,出土了石斧、石刀和骨耜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的水生和陆生动物骨骼。据此可知,当时(  )

A.稻作农业盛行精耕细作B.打制石器已取代磨制石器C.食物来源呈现多元形态D.手工业形成独立生产部门

2.

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礼》曰: 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 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在这里班固强调(  )

A.早期社会秩序面临挑战B.宗法制度有利于家族团结稳定C.礼乐制度面临威胁破坏D.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

儒家提出 学而优则仕 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宣扬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  )

A.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B.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C.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略D.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4.

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随葬物品、壁画、简册等,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如图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政府文书,该文书可能涉及(  )

A.郡县刑政B.中朝决策C.两税之法D.猛安谋克

5.

铜鱼形扁壶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但与战国至汉初常见于中原地区的椭腹扁壶有所不同,其形象来源于对北方草原民族皮囊壶的模仿,而铸造工艺以及通过鱼(余)谐音祈祝吉祥和丰产的文化习俗则来源于中原。这反映了汉代(  )

A.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B.金属铸造工艺更加的精巧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6.

据考证,《周礼》中有关玉的规定有百条之多,且玉器的使用数量自春秋起逐步增多,两汉时数量达到空前。但从考古发掘来看,魏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很少,且玉器体积狭小,大型玉礼器和成组玉配饰几乎没有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特殊的文化背景B.战争的不断冲击与破坏C.民族交融的加深D.时人对现实关注的加强

7.

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D.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

8.

据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湖北某地一名崔姓农民, 原家贫乏,偶种桔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 ;同时,江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农民家庭:他们 涸湖池取鱼,获龟犹倍多,悉刳其肉,载龟板至江陵鬻之,厚得金帛 。这些现象的出现(  )

A.说明了多种经营方式的普及B.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C.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D.受到了税制改革的影响

9.

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10.

唐朝官员的主要考核标准包括 四善 二十七最 四善 对应的就是官员德行操守、清正作风、公平公正和勤政爱民这四样品质。 二十七最 则包括近侍之最、判事之最、将帅之最等等总共二十七个方面,对文武官员的工作能力都做出了详细的考绩规定。由此可知,唐朝(  )

A.忽视低级官员的管理B.强化了以德治国理念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D.完善了地方考核系统

11.

王安石以改变北宋中期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为目标;对于 祖宗之法,不可变 之说,以 法其意 、不法其政为原则;以 得贤人才 为前提;以 兼采百家,尤重儒法 为工具。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效显著B.强调通过教化实现富国强兵C.突破了祖宗成规不具正当性D.体现了鲜明的经世致用色彩

12.

北宋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司年收入为63万贯,到南宋前期达到200万贯。各港口输出的商品以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多为珠宝、药材、香料。这说明,宋朝(  )

A.通过外贸克服财政危机B.传统陆路贸易遭到破坏C.发展对外贸易优势明显D.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13.

如表为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医学发展情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

朝代

发展情况

杨上善奉敕编撰《太素》

中央置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地方也广泛设立医学校教授医学

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医方,并刊刻印行

现存最早的宫廷处方《御药院方》于至元四年刻板成书

A.源于大一统的体制B.得益于政府的支持C.以继承传统为宗旨D.由宫廷医生所主导

14.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设行省,辽阔的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由此可见,元朝(  )

A.造成地方权力过大局面B.在疆域范围内普遍实行行省制庋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D.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15.

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 明祖行事多仿汉高 条: 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 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定鼎前朝旧都B.推行文化专制C.废除行政中枢D.建立宗室藩屏

16.

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 卖田以佃田 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

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 自黄帝始 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 以夏变夷 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

——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措施,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政权汉化的特点及影响。

18.

人口与历史。(16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

年份

口数

出处

东汉

157桓帝永寿三年

5600

《晋书·地理志》

西晋

280武帝太康元年

1600

《晋书·地理志》

581文帝开皇元年

2900

《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炀帝大业五年

4600

《隋书·地理志》

705中宗神龙元年

3700

《通典·食货》

755玄宗天宝十四年

5300

《通典·食货》

760肃宗乾元三年

1700

《通典·食货》

820宪宗元和十五年

1600

《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
(东汉末年)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5分)
(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4分)

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
(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7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 重农抑商 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经济无法向近代转型的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