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9 浏览数:94

一、选择题

1.

魏晋以来,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①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①处应为(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

有人说:中国有两条巨龙,一条是盘踞在高山峻岭上的长城,一条是横跨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大运河这条巨龙最早出现于(  )

A.战国时期B.秦朝C.隋朝D.元朝

3.

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对他们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表明唐太宗(  )

A.以民为本B.勤于政事C.用人唯贤D.勤俭治国

4.

下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

国家

日本

新罗

 印度

波斯

姓名

晁衡

崔致远

瞿昙罗

骆元光

官职

秘书监

翰林学士

太史

节度使

A.发达的商业贸易B.兼容并包的风气C.和睦的民族关系D.等级森严的社会

5.

下表反映了907—960年的政权更迭,这种局面的实质是(  )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建立者

朱温

李存瑁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称帝前身份

唐朝节度使

唐朝晋王

后唐节度使

后晋节度使

后汉节度使

A.阶级矛盾尖锐B.宦官专权的结果C.民族政权并立D.藩镇割据的延续

6.

有同学在整理宋元时期的历史人物时,搜集到了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等典故,与这些典故有关的人物是(  )

A.宋太祖B.宋太宗C.铁木真D.忽必烈

7.

宋初的统治者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重文轻武政策,其目的是(  )

A.发展科学技术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C.改革科举制度D.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8.

北宋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到200万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南宋的财政收入完全依赖于对外贸易B.南宋财政总收入超过北宋C.外贸收入是南宋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D.北宋朝廷不重视海外贸易

9.

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了如下材料: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由此判断他们讲述的是(  )

A.岳飞抗金B.王安石变法C.玄奘西游D.戚继光抗倭

10.

下侧文本框中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某项科技成就。此项发明是(  )

A.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C.造纸术D.转轮排字法

11.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各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2世纪蒙古各部落战争频繁B.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C.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D.宋元时期经济发展促进了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12.

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由此可见,行省制度(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加剧了地方与中央抗衡C.导致了地方机构效率低D.造成丞相权力威胁皇权

13.

史料中记载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宣政院主要负责管辖的地方是(  )

A.台湾B.新疆C.西藏D.乌里雅苏台

14.

《元史·地理志》记载: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由此可知元朝(  )

A.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各地联系B.很重视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C.与众多国家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D.鼓励世界各国人民到元朝经商

15.

北京孔庙院内的《进士题名碑》可印证我国古代实行的(  )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6.

朱元璋要求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以下措施中与此作用相同的是(  )

A.实行分封制B.确立郡县制度C.设立锦衣卫D.实行垦荒政策

17.

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中。与下图对应准确的历史事件是(  )
202408041926128263

A.马可·波罗来华B.靖难之役C.郑和下西洋D.黄巢起义

18.

下图所示战阵是针对倭寇作战特点和江南地理情况而创造,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该战阵的创造者是(  )

A.朱元璋B.戚继光C.徐光启D.宋应星

19.

下面内容是中国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这本著作可能是(  )

上篇: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中篇: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下篇: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

20.

同学们就明长城的功能展开如下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由关隘、军队等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C.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交易场所D.布局规划合理,设施完善

21.

1644年,在北京城先后出现了三个年号,依次是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和顺治元年。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靖难之役 与大规模营建北京城B.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后金C.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D.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和清兵入关

22.

无论是明朝内阁首辅,还是清朝军机处的大臣,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仅能参议政事,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这表明(  )

A.清初满洲贵族的势力强大B.明清时期改革地方官制C.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D.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23.

《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道: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对外商的活动和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B.开放海禁C.轻徭薄赋D.重农抑商

24.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家产被查抄时,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这反映了清朝(  )

A.官僚机构臃肿B.官场腐败现象C.文化专制政策D.农民大量破产

25.

一位同学参观下图中的纪念馆。他主要可以了解到(  )
202408041926128263

A.戏剧《窦娥冤》的故事情节B.明代长篇章回体小说出现C.小说《红楼梦》的创作过程D.清朝前期大型典籍的编纂

二、综合题

2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松赞干布因娶公主更仰慕华风,又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学习诗书……还向唐朝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纸墨的工匠,都得到了允许。唐人陈陶《陇西行》诗云: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说出唐朝与吐蕃交往的方式并概括其对吐蕃的影响。
材料二 ①(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②澶渊之盟……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③神宗初即位,一日语及辽事,曰: 盖辽人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且视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材料序号

材料观点

你的看法

议和是北宋统治者的耻辱

议和不利于北宋的军事发展

议和有利于社会安定

材料三 辽金王朝统治区域均极为广阔,其统治者自称 中国 ,将传统意义上的 中国 扩大到东北和西北地区,使 中国 的范围不再局限于长城以南;使 中国之民 不再仅指汉族,也包括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辽宋夏金时期 中国观 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为元明清时期大一统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郑炜、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辽宋夏金时期 中国观 的变化。
材料四 清朝治理疆域的部分措施:①先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②先后册封藏传佛教首领 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 封号。设置驻藏大臣和噶厦。③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④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4)请将材料四中的序号填入下列框架图中,并说明清朝治理疆域的共同作用。

27.

中国古代经济
材料一 阅读《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表》,回答问题。

时代

史实

唐朝

发明耕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_A_

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都城长安城中的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居民居住在坊中

宋朝

使用拔秧工具秧马

⑤“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景德镇的瓷器被誉为饶玉,定窑、汝窑等烧制别致美感的瓷器

海船载重量大,设置了水密隔舱

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均可开设店铺,出现早市、夜市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B_

清朝

推广、_C_等高产作物,湖广熟,天下足

丝织、制瓷等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已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⑫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如晋商、徽商

(1)请将表格中的空格ABC补充完整(填序号)。
材料二
(2)依据《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表》,为下列主题选择合适的史实(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主题

序号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商业

(3)从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商业 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运用相关的史实(两个或两个以上),阐述史实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三 两宋时期的经济状况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三个经济数据的共同点,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8.

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节选)

(注:纨、缟指的是山东一带生产的丝织品)
(1)根据材料一,概述 开元盛世 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材料二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最初通过歌舞演唱传播,有很强的娱乐性。到了宋代,词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巨大发展,但也没有改变其通俗的民间风格。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北宋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星罗棋布。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人们对文化娱乐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李优《唐诗宋词的音乐演唱传播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的名称,并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元代将音乐、歌舞、念白、动作融合为一体的戏剧形式空前繁荣。北京作为元明清都城,流行多种地方戏曲。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吸收昆曲、秦腔、京调等地方戏优点,为京剧形成奠定基础。在北京文化的影响下,京剧在声腔字音上改变徽调、昆曲发音,吸收北京语音特点,畅快淋漓,创造出为北京观众所接受的舞台语言。

——摘编自赵娟《京剧的形成与北京历史文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并概括京剧形成过程中的特点。
材料四
202408041926128263
202408041926128263
(4)从材料四中,任选一件艺术作品(示例除外),仿照示例,描述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
示例:我选择《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这幅画卷描绘了明宪宗正月十五在皇宫里庆赏元宵节游玩的情景。从画卷中我们能看到元宵节赏花灯、放爆竹等民间习俗,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朝政日益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等现实。
(5)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9.

话说北京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汴河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从材料一中摘抄出有关北京地区的旧称。
材料二
北京城的都城历史由来已久,从辽朝的南京,到金朝的中都,再到元朝的大都,以及此后明清时期的北京,逐渐由一个边关军事重镇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元大都的规划既是一种全新模式,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模式。元大都的建造基本上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和《周易》的理念,大都城的十一座城门的名称,如安贞门、健德门等皆取自《周易》。宫城、社庙等设置都效仿了中原汉族政权建立的都城建制。元大都的钟鼓楼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这是中国以往都城设计中没有过的,是元大都的都城设计的创新之举。

——摘编自苗盛林《漫话元大都的起源与都城构建布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金到明清时期北京城在空间方位、政治地位上的变化。
(3)元大都的设计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
材料三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4)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北京城的特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