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西省赣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29

一、单选题

1.

镛是一种击奏体鸣乐器。在陕西省长安县客省庄遗址出土过一件相当于夏代早期的陶镛;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五件一组的青铜编镛;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了三件主要用作礼器的青铜镛。据此可知(  )

A.礼乐文明分布具有广泛性B.商代文明是青铜文明典范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D.赣江流域是商朝统治中心

2.

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率二千 奴客 追随刘备,刘备 赖此复振 ;鲁肃原为淮南大户,后 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 入吴,周瑜将之推荐给孙权并得到重用。这些人士的南下(  )

A.导致了东汉政权名存实亡B.推动了南北之间经济交流C.有助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走向

3.

针对大地主的 籍外占田 ,唐高宗时的洛州刺史贾敦颐是将“(所)括获三千余顷 以给贫乏 。但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负责全国检括工作的宇文融采取的是 征籍外田税 的政策。这种变化实际上是(  )

A.唐朝由盛转衰的体现B.对土地兼并的纵容C.征税标准的重大改变D.扶持自耕农的表现

4.

下图是我国南宋增建的孔子庙分布图,形成这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人才中心逐渐向南移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北方战乱致佛教盛行

5.

清朝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间里远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而人均耕地面积却从雍正十二年的7.5亩下降到乾隆四十九年的2.45亩,这些变化(  )

A.促成新型生产关系产生B.使传统自然经济受到冲击C.造成农耕经济出现衰颓D.推动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6.

1902年陕西在创办新式的大学堂之初,因师资缺乏,便由曾为光禄寺少卿的屠仁守担任学堂总教习,其余学堂教习很多是之前任过知县、私塾先生等职的秀才、举人,使穿着旧式长袍马褂的士绅担当了新式教育改革的排头兵,这(  )

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有利于推动新学的传播C.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发生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变革

7.

1904年江西第一条商办铁路南浔铁路筹办时,确定了 专集华股,以防利权外溢 的原则。但在筹款多年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不得不先后四次直接或间接从日本借款一千余万元。这反映出(  )

A.实业救国 道路的破灭B.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艰难C.交通近代化需要国际合作D.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8.

下面两图反映的是1957年与1978年中国城市的规模及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增长较快,但中小城市发展较慢。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

A.极 路线的影响B.工业化推进乏力C.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外交形势的恶化

9.

1980年,国家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进一步提出 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 的指导原则。这有利于(  )

A.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B.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C.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D.形成多元主体办医格局

10.

2024年1月,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赣州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91项。这体现了(  )

A.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B.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D.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1.

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记述了特洛伊英雄、女神维纳斯之子、恺撒和屋大维的祖先埃涅阿斯在战后秉承神意,辗转由特洛伊来到罗马建立国家的故事,歌颂了罗马的光荣。这一作品(  )

A.闪烁着理性主义的光芒B.服务于罗马帝国的统治C.体现了希腊化时代特征D.印证了雅利安人的迁徙

12.

阿拉伯帝国以翻译的方式继承了东西方古代文明文化遗产,如他们翻译了希腊语著作100多部,波斯语著作约20部,这些著作后来又传回欧洲。有学者指出: 没有他们的努力,这古老的文明就会泯灭,科学的发展就会断线 。这场翻译运动(  )

A.使阿拉伯文化在欧洲广泛传播B.造就了欧洲文化繁荣局面C.直接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兴起D.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开展

13.

17世纪,法语诞生了一个由词根chinois(中国的)派生而来的一个词chinoiserie,表示 中国风格 之意;英语也造就了一个新词sharawaggi,指的是中国的 造园艺术 ,之后又有nankeen(南京布)、kaolin(高岭土)等新词涌现。这些外语词汇的出现(  )

A.反映当时欧洲人生活进一步丰富B.映射了中国国门洞开后东学西渐C.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欧洲社会转型D.证明了当时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

14.

19世纪中期美国小说家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中,白人水手以实玛利起初是排斥印第安水手魁魁格的,后来他逐渐转变了看法,甚至认为 魁魁格就是一个野生野长的华盛顿 。他们两人还成了知心的好朋友。这反映了作者期望(  )

A.白人文化和印第安文化走向融合B.废除奴隶制和维护联邦的统一C.以土著文化为主体重塑美国文化D.摆脱殖民压迫以实现民族独立

15.

二战前去拉美的日本移民大多都想着 完成四年的契约合同,然后带着所有的积蓄回日本 ,很少归化入籍成为接纳国公民。20世纪30年代,秘鲁和巴西都出现了排日浪潮,还采取了针对日本移民的强制同化政策。由此可知,日本移民被拉美国家排斥的主要原因是(  )

A.拉美国家同情中国反对日本侵略B.拉美社会最大族群是混血种人C.日裔群体对当地主流社会的疏远D.独立后的拉美盛行考迪罗体制

16.

1981—1988年,英国政府先后将英国航空公司、国家公路货运公司、美洲豹汽车公司、英国造船公司等大公司部分或全部私有化。这些措施出台的背景主要是(  )

A.英国逐步丧失世界霸主地位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C.欧洲一体化进程呈加快趋势D.英国经济出现 滞胀 现象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 ,南海郡治在番禺(今广州市)。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中原等地可经长江乘船前来广州,从而传入先进的经济、文化,提高广州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并促进纺织、造船航海等事业的兴起。秦朝覆灭后赵佗建立南越国。作为南越国都的番禺,兴建了一批宫殿、宗庙、官署和军营,民居、商店也随之增多。1983年发现的南越文王墓 出土的大象牙、玻璃器以及玛瑙、水晶等多种质料的珠饰……初步可以判断其中有一部分应是从中亚或南亚等地输入的。 汉武帝进兵岭南后,番禺成为全国19个著名都会之一, 中国(指中原地区)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摘编自袁钟仁《古代广州城的兴筑和扩建》

材料二
据1912年广东各海关华洋贸易报告载:进口牛皮大增,因 华人多有爱著西式靴鞋及造华式皮鞋之故 ,进口洋货也源源不绝, 销流于返自外洋之富厚华侨者,特占多数,盖侨民喜用洋货,衣服器皿农具莫不购用外来物品。 20年代后,传统的服饰已逐渐被西式服饰所替代,尤其是青年中,即使女子的大褛、外套背心也趋向西化。因此,洋服装行业一直较为兴旺。受西化居住方式的影响,广州的城市建筑风格亦发生变化,出现了以砖瓦、水泥、玻璃及金属等材料筑成的楼房。

——摘编自张晓辉《竞争与共生:对外贸易与广州的建设发展(1912—1936)》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广州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时期广州城发展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广州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下图是汉画《扁鹊行医图》,图中有一位人面鸟身的医生,这就是被神化了的扁鹊形象。扁鹊面对患者一手切脉,一手持针扬臂作针灸状,仿佛还在宽慰病人。患者端坐平视,披头散发,宽衣博带。图左上方还有一只小鹊,正凝目观看扁鹊的举动,可能是扁鹊的弟子。
材料二
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 疠迁所 隔离起来。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提到了用药物防治传染。从魏晋到隋唐时期,疫情发生后,一些官员采取赠药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最重视防疫和治疫的莫过于两宋,朝廷大量修订、编撰和印行医书。由政府出面整理和推广医书和药方,倡导戴口罩。除此之外,还充分发挥民间力量防疫。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对疫情也比较重视。康熙皇帝还亲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广种痘法。

——摘自《中国防疫简史》

材料三
李鸿章认为: 救治伤科,直起沉病,西医尤独擅专长……兴建西医学堂,造就人材实为当务之急。
梁启超痛陈 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身必先强医(西医)”之理。认为:要想避免被 强食 的厄运,就必须 保种 。保种有两个层次:一是心灵的健全,一是肉体的康健。
事实上,民间对西医的疑惧和偏见很长时间没有完全消除。一直到19世纪下半期,由于教案迭起,社会上针对教会医院尚有种种讹言。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扁鹊行医图》的史料价值,结合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防疫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不同阶层对于西医的主张或态度(任选其二)。(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语替代世俗体埃及语成为官方语言。对埃及人来说,要想跻身上层社会,加入到统治集团中去,就必须学好希腊语。有些人十分成功,能用希腊语流利的交谈和书写,他们逐渐得到希腊统治阶级的认可,成为政府要员。但马其顿历和埃及历法之争一直相持不下,到托勒密王朝的后期,才以埃及历法的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张春梅《埃及文化希腊化辨析》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末,埃及对外接受英、法的 双重监督 ,对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土耳其人不但干涉埃及的内部事务,而且为英国和法国侵略埃及提供帮助。因此,祖国党以 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为口号,不仅是反对欧洲干涉,而且同样具有反对土耳其的性质。

——摘编自王妍慧《埃及奥拉比运动原因探析》

材料三
七月革命 之后,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完成了埃及彻底的独立,建立了共和国, 开始了埃及新时代自觉意义上的现代化运动 。特定的时代背景、民族矛盾以及整合埃及社会的历史任务,将纳赛尔塑造成了民族英雄,民族主义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纳赛尔主义在政治上延伸,表现为政治集权主义的建立。

——摘编自王恋恋《近代以降埃及现代化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托勒密王朝文化政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埃及文化的变化。(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珍贵历史文化宝库、世界文化遗产。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邮政(中国邮政)先后八次以敦煌壁画为素材发行邮票,既促进了普通民众对于敦煌文化的了解,又使之成为一张不可替代的意蕴深厚的 国家文化名片 。下面撷取的是部分邮票图案:
提取部分或全部信息,概括出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