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宋以后,江南在全国经济中逐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葡西殖民者围绕中国的商品开辟了商业航线,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的商品。由于出现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于是,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和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中外工业资本不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另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织厂。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
“半截子
”近代化和社会上的
“二元结构
”特征。
——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
材料三
长三角城市群拥有
“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
”的优越自然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是连接内陆腹地和国际市场的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国际化程度高,在市场化为主导的企业合作、港口联盟、创新协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合作经验;长江文化异彩纷呈,自古以来开放进取,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改革开放后又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时至今日,长江流域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将发挥独特的优势作用。
——摘编自郁鸿胜《贯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葡西殖民者的商业航线对明清江南经济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江南市镇
“近代化
”的有利因素,并对材料中仅仅是“
‘半截子
’近代化
”做出合理解释。(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发展的促进因素。(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