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许昌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2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八大文化区,其内部基本上都表现为以历史学上的部族血缘集团为单位、考古学上的区系类型文化为特征的各支文化的独立发展。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多元一体发展趋势明显B.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C.阶级阶层分化日益显著D.具备了国家早期形态

2.

在先秦儒学的理论中 天子 的内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天子 由三代礼法秩序规定的制礼作乐的王者的专称,发展到每个人皆是天之所子,天不再是一人之父,而是 众父父 。这反映出先秦儒学(  )

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发展了西周的礼乐制度C.带有浓厚宗教神权色彩D.蕴含着一定的民主精神

3.

魏晋时期户籍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由秦汉的编户齐民制演变为职役身分制。统治者将治下编户划分为多种身份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按照身份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田庄经济的发展致使纳税人口锐减B.江南开发和社会分工的扩大C.造纸术的改进推动户籍统计的进步D.强化集权和社会控制的需要

4.

唐代私人占山植茶相当普遍,如 九陇人张守珪,仙君山有茶园,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功者杂处园中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A.雇佣关系日益普遍化B.男女社会地位平等C.民营手工业规模较大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5.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些诗句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  )

A.天下为公B.家国情怀C.厚德载物D.自强不息

6.

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商人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南亚和波斯湾等地,海上丝绸之路随之愈加发达。据此可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抑商政策的废止B.南方社会秩序安定C.政府的鼓励推动D.航海造船技术进步

7.

康熙五年,清代官方颁布的历法虽然还参用西法,但已经 于历面去 钦奉上传依西洋新法 字样 。康熙十年,历法的修订工作虽然起用了南怀仁, 尽复西洋历法 ,但历面还是只写 钦天监奏准印造《时宪历》颁行天下 。这反映了,康熙年间(  )

A.西学东渐进程走向终结B.近代科技动摇中国传统秩序C.华夷观念影响文化交流D.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学术发展

8.

一战前,中国的精英阶层追捧欧洲,将其视为人类文明的代表;一战后,他们却提出了对西方文明的深刻质疑。这说明了(  )

A.知识分子逐渐理性认识西方文明B.西方文明存在重大缺陷C.新文化运动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D.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9.

在封建时代,长城是军事防御工事,在文学上具有反对徭役、反战思乡、雄浑壮丽的思想表达。但近代以来,尤其在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后,长城逐渐成为了一种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B.长城丧失军事防御功能C.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深度融合D.保护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10.

下图为1955年沙更思所创作的宣传画《师傅教我学技术,我帮师傅学文化》,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我国形成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B.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已得以确立C.三大改造的开展推动教育现代化D.民众学习知识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11.

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出土了众多属于公元前2000—前1000年的干尸,其中部分干尸鼻梁高挺,眼窝深陷,具有 高加索人 特征,可以确定他们的面貌和肤色可能接近欧洲人的体质,或者说接近印欧语系西支民族的外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丝绸之路的开辟B.罗马帝国的建立C.阿拉伯商人活跃D.印欧人群的迁徙

12.

在希腊化时代,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历任馆长或馆员均为当时著名学者,他们在那里进行研究、讲学、著书立说和从事其他学术交流活动,使图书馆成为当时国际性的学术中心。这些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

A.消除了不同民族的隔阂冲突B.冲击了当地人的文化心理C.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D.传播了古希腊的政治传统

13.

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客观上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  )

A.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动摇了欧洲教会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D.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14.

中国茶叶17世纪传入英国后逐渐流行。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普遍使用中式风格的艺术品来装饰饮茶的环境,以求契合茶这种东方饮品中蕴藏的异国情调。英国茶空间的布置反映出(  )

A.商品流动推进文化的传播B.文化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C.东方文化引领了世界潮流D.民众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15.

下表是17—19世纪欧洲部分国家的区域国别研究概况

研究者或机构

支持国家

主要研究内容或成果

传教士罗德

法国

绘制了极为详尽的越南地图

东方语言专院

法国

研究各大洲文明,研究范围涉及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等

探险者利文斯顿

英国

出版了《在南非的传教旅行与研究》一书,详细描绘非洲的水文地理、科学技术

据表推知,上述研究(  )

A.推动了科学革命兴起B.服务于殖民扩张的需要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D.反映出英法矛盾的激化

16.

下表为新加坡的法定节假日及所属族群情况,该表反映了新加坡(  )

节日

所属族群

节日

所属族群

元旦

全民

卫赛节

佛教徒

春节

华人

开斋节

马来—穆斯林

耶稣受难日

基督徒/欧亚人

新加坡国庆节

全民

国际劳动节

全民

哈芝节

马来—穆斯林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B.文化冲突日益严重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D.传统文化保护乏力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是世俗教育的重要起点。巴黎大学初现时,仅是圣母院学校的附属机构。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严厉训斥了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滥发许可证(世俗学校人文学科教学需持教会许可证)后,巴黎大学为人文学科的教师所控制,他们取得了录用教学人员的特权。巴黎大学创设了课程体系,规定了学期长度,确立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等。1194年,西斯廷三世确认了前任教皇赋予巴黎大学教师的另一项特权,即有关学生的法律案件,不受市民干涉,而由教师组成法庭来审理。1200年,法王菲利普二世又颁令,正式承认巴黎大学作为师生合作团体的地位,规定它应在教会法的管理下运行,除了未来的学生可以被提供住宿条件外,师生在与俗人的争端中,享有教士的特权。随着独立于当地教会的自治权的获得,巴黎大学从而与教皇、皇帝相并列,形成欧洲三足鼎立的政治势力。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世纪以来巴黎大学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2世纪以来巴黎大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史家批评宋明以来空洞议论和肆意褒贬的治史学风,把考证历代典章制度和历史事件作为历史研究的目的,大力提倡考据,史学形态又一次发生嬗变。在王鸣盛的史学观念中,考证史书所记载的典章制度、历史事实是否真实是作为治史原则提出的,这种理论认识的宗旨在于探求历史真相,只有弄清真实的历史事实,后人才可以从中明辨是非,起到褒善贬恶的作用。

——摘编自罗炳良《中国传统史学形态嬗变与历史知识社会功能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德国史学家兰克在他的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中写道: 历史学被赋予判断过去,指导现在,以利于未来职能。本书不敢企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它只想表明实际发生了什么,即历史学首先要做到 如实直书 ”。兰克认为,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应该避免空想和逻辑的推导,趣味和文采让位于客观性。为了寻求历史的客观性,兰克发展了史料考证的方法,提出历史学家应该批判地考证史料并以此作为叙事的依据。

——摘编自江华《论西方传统史学的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嘉史学与兰克史学的相同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乾嘉史学与兰克史学产生的背景。(1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2分)(12分)
材料一
1840年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数以千百万的中国人被迫离乡背井,移居海外求生。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材料二
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 下南洋 。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据部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历史纵横〈下南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华工出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华人与居住地社会融合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从秦到清,行政区划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但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互为消长的表征,也是经济开发程度的标志,文化地域差异的体现,有时甚至是军事行动的结果。政区的所有变化自然都是人为的,但同时又摆脱不了地理环境的制约。行政区划不但有可变性的一面,还有稳定性的另一面。任何朝代的行政区划都是由前朝承袭而来再加以改造,而不可能有凭空的创造。

——据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