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85

一、选择题

1.

博饼是福建多地中秋节时的一种传统习俗, 一秀 二举 四进 三红 对堂 状元 ,形成了独特的月饼文化。这一习俗体现的制度是(  )

A.科举制B.世袭制C.察举制D.禅让制

2.

隋朝最盛时,全国人口约有四千六百万。608年正月,隋炀帝征发河北百余万人开永济渠,男丁不足,妇女也被征发;同年七月,又征发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611年,隋朝出现 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经济发展B.妇女地位上升C.人民安居乐业D.生产力被破坏

3.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

A.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B.创立殿试制度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D.加重人民负担

4.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5.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创造出许多精品。图中四件文物中属于唐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6.

在西南地区的南诏遗址内出土了建筑材料方形花砖和莲花纹瓦当,其纹样与唐长安城大明宫出土的砖瓦几乎一样。这材料体现了(  )

A.城市商业的繁荣B.民族之间的交融C.社会风气的开放D.中外交流的频繁

7.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唐朝时书法家众多,其中有柳公权、欧阳询等B.安史之乱 是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C.唐朝后期,黄巢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并建立政权D.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8.

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该材料反映了(  )

A.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B.五代十国时国家完成统一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趋势D.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9.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其中一种体系就是时代特征。下面是通过时间轴建构的中国古代史的时空定位图,其中④的时代特征为(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0.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 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 (知州)举动为其所制。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西汉的刺史B.唐朝的刑部C.北宋的通判D.秦朝的太尉

11.

宋朝儿童启蒙读物《神童诗》的开头一句就写道: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民间则有 做人莫从军,做铁莫做针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的俗语。这反映了宋朝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

A.重农抑商B.重内轻外C.重男轻女D.重文轻武

12.

《文献通考》记载: 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国家财政收入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 。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加剧土地兼并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增强军事力量

13.

澶渊之盟后,宋、辽分别在边界地区陆续开放多处榷场(由官府主导控制的贸易场所)互市贸易,此后双方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战争。这说明榷场的设立(  )

A.扩大了宋朝统治区域B.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C.改变了政权并立局面D.加强了宋辽经济联系

14.

岳飞的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都反映了(  )

A.未雨绸缪的前瞻意识B.英勇不屈的报国情怀C.飘逸潇洒的浪漫风格D.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

15.

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状况示意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手工业技术进步C.宋朝的政治制度D.武器装备的发展

16.

元朝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超越汉朝和唐朝,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实行了(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7.

元朝宣政院具有掌管藏族地区行政机构的职能,负责该地区的重大案件审理、军事行动与佛教事务等。这说明宣政院的设立(  )

A.结束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战事不断的局面B.见证了蒙古与吐蕃的联姻与会盟
C.标志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D.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18.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 瓦子 的标志。瓦子是北宋开封城里(  )

A.专供演出的圈子B.小商贩们摆摊的地方C.艺人卖艺的地方D.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9.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经历了两宋交替这一社会变革,她的词也从主要描写适闲生活到流离不定生活的变化。据此可知文学创作(  )

A.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B.依赖于社会地位C.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D.来源于现实生活

20.

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站交通网。 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 这些举措旨在(  )

A.适应广阔疆域的统治需求B.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促进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D.消除边疆与内地的差距

21.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 勤政 皇帝,是个 超级工作狂 ,他事必躬亲,一天要办400多件政务,直到临终前依旧在办公。使得朱元璋如此勤政的根本原因是(  )

A.明朝刚建立,事务繁多杂B.官员不作为,工作效率低下C.防止大权旁落,废除了丞相D.朱元璋才智过人,精力旺盛

22.

明朝设立某机构 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可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明神宗时期的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

A.锦衣卫B.御史台C.都察院D.尚书省

23.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24.

1644年, 闯王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殊不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历史上哪一关键因素最终断送了李自成的 皇帝梦 ?(  )

A.崇祯皇帝绝望自缢B.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

25.

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康熙帝在保卫东北边疆方面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金瓶掣签制度B.组织雅克萨反击战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6.

明清时期,出现了 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又以同乡关系为背景 而结成的商帮,其中最为有名的是(  )

A.宁商、绍商B.晋商、徽商C.苏商、鲁商D.广商、川商

27.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土地面积大大增加,而造成下表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年号

公元

人均占有耕地亩数

康熙二十八年

1689

27.92

乾隆二十八年

176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65

A.农民成为地主的佃户或雇工B.大力兴修水利工程C.商业发达并且商旅往来频繁D.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28.

清朝经历了置议政大臣会议、设南书房、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军风军纪日益败坏C.贵族已退出历史舞台D.宰相制度得以恢复

29.

自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古典文学逐渐向受众广泛的通俗文学演变,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禁锢思想的需要B.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需要

30.

国剧 之称的京剧,其前身是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后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成为京剧。这说明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缘于(  )

A.脱离生活,逃避现实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二、综合题

31.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却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年(北宋咸平年间)—1500年(明朝弘治年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学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摘编自(英国)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科技著作是传承科技的媒介。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在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

——摘编自 (英国)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幅图中任选一部科技著作,写出其作者并简述该科技著作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并谈谈你的感想。

三、材料题

32.

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组别

历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唐朝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前后用了12754年抵达日本。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③1405—1433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①581杨坚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 589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②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1279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①1561, _A_率军在台州抗倭后来还基本消灭了福建、广东两地的倭寇。

②1661郑成功率将士抵达台湾岛; 1662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指出表格中A处的历史人物。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组历史人物,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3.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某校七年级的同学围绕 中国古代经济 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隋朝经济篇】
材料一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运河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 自隋唐以后,运河两岸兴起了一批商业都市,杭州、镇江、扬州、开封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这些城市历经宋、元、明、清而不衰,不仅是一方繁盛都市,而且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岳麓版)

【唐朝经济篇】
材料二
【宋朝经济篇】
材料三 南海一号 残船长22.95米、宽9.85米, 船内舱室最深2.7米, 设14道舱壁分隔成15舱。按照正常成年人步速, 绕船体一周也需5分钟左右…… 南海一号 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等, 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

——摘编自光明日报《一船尽观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 仿制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是唐朝时广泛使用的两种农具,请分别指出它们的用途。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经济上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