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87

一、选择题

1.

隋炀帝在对高丽的战争中,征发兵卒、役夫达三四百万人之多,造成 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的局面。为了躲避徭役兵役,农民不惜自残肢体,称做 福手福足 。这说明当时(  )

A.民族矛盾异常尖锐B.家国观念尚未形成C.民众渴望休养生息D.封建迷信根深蒂固

2.

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曾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这表明唐太宗(  )

A.善于谋略,敢于决断B.勤于政事,虚心纳谏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

唐代马球运动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不仅君臣士庶嗜之若狂,许多妇女也参加了进来,宫廷、长安及各大城市均建有马球场。这体现出唐朝(  )

A.开放的社会风气B.开明的民族政策C.多彩的文学艺术D.频繁的中外交流

4.

唐太宗时,曾派人到天竺 取熬糖法 ,敦煌、云冈、麦积山及龙门石窟中的唐代壁画和雕塑,也保留着印度北部犍陀罗的艺术风格。与此同时,中国的造纸术经尼泊尔传到印度,结束了印度使用白桦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这说明(  )

A.唐朝科技领先印度B.印度绘画艺术强于中国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友好交流利于共同进步

5.

李林甫历来被视为 口蜜腹剑 的小人,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其修订的全部法典,至14世纪初仍保持权威性。材料说明人物评价应该(  )

A.摒弃阶级立场B.强化时空观念C.坚持全面客观D.顺应时代要求

6.

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这些措施有利于(  )

A.强化中央集权B.提高行政效率C.削弱宰相权力D.改良政治风气

7.

辽朝宗室大臣耶律羽之墓曾出土鎏金錾花孝子图银壶,壶颈部和腹部共刻有8幅孝子图,分别是扼虎救父、闻雷泣墓、扇枕温衾、卧冰求鱼等。这体现了辽朝(  )

A.经济发展超过宋朝B.奠定了儒学主导地位C.高度认同中原文化D.希望与宋朝和平相处

8.

金朝是一个以女真族为主体、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民族联合政权。据统计,金代六部尚书共227人,其中女真97人,汉族108人,契丹13人,渤海9人。由此可见,金代的政治制度(  )

A.激化了民族矛盾B.促进了民族交融C.实现了民族平等D.弱化了女真地位

9.

公元609年,淮南、江南、岭南登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2.4%,到742年,上述地区的登记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27.7%;到11世纪,这一区域的人口已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一半。这反映了(  )

A.政治中心的转移B.经济格局的变迁C.民族交融的深入D.社会治理的优化

10.

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期间人们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举行傀儡戏、剑舞、杂技等表演,元宵节时还有皇家乐队演奏,供众人观赏。这反映出当时(  )

A.对外贸易发达B.市民阶层壮大C.都市生活繁华D.传统节日成熟

11.

汉字结构复杂,字模是手工雕刻而成,对技工的要求很高,并不比雕版省力;另外,方块体系的汉字信息量庞大,字数繁多,一副活字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字。制作工程也相当复杂,导致技术革新动力较为缺乏。 材料揭示了当时活字印刷术(  )

A.推广迟缓的具体原因B.对外传播的基本路径C.投入使用的社会效益D.制作工艺的巨大突破

12.

元朝在科举考试进士名额分配时,给予蒙古、色目、汉人同样的名额;在乡试、会试中,蒙古、色目人的考试科目要比汉人、南人的少,且内容相对简单。这反映出元朝统治者(  )

A.排斥农耕文化B.削弱汉族政治影响C.改革科举弊端D.重视民族平等团结

13.

明太祖为处理繁杂的政务和奏折,设置了春官、夏官等四辅官,令辅官详看奏章,协赞政务。这主要是因为(  )

A.废除了丞相制度B.实行八股取士C.设立了特务机构D.分封诸子为王

14.

永乐十四年(1426年)至二十一年(1433年)间,远在东非的木骨都束和卜剌哇,三次派遣使节来华朝贡;永乐二十一年(1433年)九月,锡兰山(斯里兰卡)、阿丹(位于阿拉伯半岛)等国使臣来南京贡方物。材料体现了(  )

A.戚继光抗倭的胜利B.郑和下西洋的壮举C.葡萄牙攫取居住权D.郑成功打败荷兰人

15.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发现《本草纲目》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由此得到启迪,撰写出论文《自然系统》,震惊了世界科学界;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汲取并引用了《本草纲目》的理论和例证。这说明(  )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B.古典文化开拓创新C.西方科学源于中国D.古代科技影响世界

16.

乾隆年间,苏州的 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 五方杂处,人烟稠密,贸易之盛甲于天下。 这反映当时(  )

A.摒弃抑商政策B.城市商业繁荣C.鼓励人口增长D.海外贸易兴盛

17.

《四库全书》在编纂时,销毁了对清朝不利的书籍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思想控制B.保护传统文化C.完善政治制度D.提高儒学地位

二、综合题

18.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华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08091522445005
材料二
202408091522445005
材料三 康熙年间的重要事件(部分)

时间

事件

1662

郑成功接受荷兰侵略者投降

1684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696

清军在昭莫多打败噶尔丹

1713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0

清军入藏平定准噶尔蒙古势力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及教师用书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运河走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隋元两代大运河的共同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民族政策的不同。你更欣赏哪个朝代的民族政策,简单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年间威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内外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的认识

19.

某历史社团以 两宋风云 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政治篇】材料一 两宋时期的形势图
202408091522445005
【经济篇】材料二 两宋时期的货币
202408091522445005
【文化篇】材料三 两宋时期的历史人物
202408091522445005
(1)阅读材料一,与第一幅图片相比,第二幅图片反映出政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铜版拓片出现的原因。
(3)请从材料三中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简要介绍其历史贡献。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两宋时期的认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