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5 浏览数:81

一、选择题

1.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 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B.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C.中央人民政府成立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香港回归

3.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谈话,严厉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国台湾的侵略,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0月3日,周恩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时说: 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新中国团结起亚非国家共同作战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D.三大改造后新中国国力大大提升

4.

土地改革后,农民群众要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据学者统计,到1952年底,河南全省普通中学由111所增至175所,小学由18709所增至31074所,中等专业学校由32所增至131所。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  )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B.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更加巩固了人民政权D.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5.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础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700万匹,同时食糖1955年的全国零售比1950年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贯彻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B.基本改变工业落后面貌C.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

6.

1956年4月,全国机械工业先进生产者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指出: 中国机械制造业广大职工的任务,是逐步把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的、强大的机械工业。 这反映了当时国家(  )

A.对工业化建设事业的重视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想C.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心D.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我国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 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

如图漫画名为《快马加鞭》,漫画中已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195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 的接力棒交到 1958年 手上。 1958年 骑着骏马,一手接棒,一手快马加鞭向着 十五年赶上英国 的目标迈进。该漫画反映了(  )

A.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热情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场景D.人们改变落后现状的迫切要求

9.

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急需文艺作品反映油田会战的情况,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深入体验生活,这样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诞生了。这首歌曲 记忆 的时代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D.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10.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 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11.

2023年,四川省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是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 天府粮仓 ,以此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续写45年前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这里的 伟大创造 是指(  )

A.耕者有其田B.农业集体化C.生产责任制D.西部大开发

12.

到1984年底,我国乡镇企业数达到606.52万个,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709.89亿元,比上年增长68.2%(按当时价格计算)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国防安全体系的建立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13.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这一系列自我调整是为了(  )

A.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4.

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D.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5.

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带一路 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 一进一出 说明了(  )

A.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B.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D.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

16.

如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17.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价值与态度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D.十六大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8.

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如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202408151009581800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艰辛的探索B.综合国力不断提高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D.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19.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从苏联模式走出来,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B.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

A.实现国家独立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全面从严治党D.实现人民幸福

21.

2022年, 水立方 惊喜变身为 冰立方 ,成为冰壶的重要赛场,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还实现制冰过程中余热全部回收利用。这体现了(  )

A.创新、协调B.绿色、创新C.开放、共享D.共享、协调

22.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 一带一路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3.

如图所示史实(  )

19598月,西藏墨竹工卡县的翻身农奴们兴高采烈地焚烧三大领主的剥削文契   新华社

A.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B.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C.发生于西藏民主改革D.是全国脱贫攻坚战中的一部分

24.

一国两制 的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材料表明 一国两制 构想(  )

A.成为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B.妥善解决了民族矛盾C.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灵活性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坚持和完善 一国两制 B.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C.武力统一成大势所趋D.谴责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26.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中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了革命性重塑B.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革命军队C.武器装备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D.整体实力已经获得了根本性的转变

27.

如图所反映的两个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求同存异促成功

A.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B.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主权C.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为缓解两国关系开启了大门; 篮球外交 推动了中菲关系的改善;中美间的 乒乓外交 轰动了世界,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开展体育运动,为打败法西斯服务 B.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C.体育是外交先行官 D.新北京,新奥运

2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们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也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 。这些 改善 (  )

A.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推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0.

2023年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已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推动整个西亚地区出现了 和解潮 。这表明中国(  )

A.具有处理国际事务的智慧和影响力B.彻底化解了西亚地区的矛盾C.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相对优越性D.借助西亚地区与美国角力

31.

如下面这张示意图最想表达的主题是(  )
202408151009581800

A.中国积极推动多方面的国际合作B.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2.

可堪为硬汉柔肠,一生情系中华,唯期百姓无饥,三秋有获;从不慕高官厚禄,四季汗抛热土,应许稻枝懂你,产量酬君。 该对联赞颂的人物是(  )

A.焦裕禄B.王进喜C.邓稼先D.袁隆平

二、综合题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下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缝纫机,以解志愿军棉衣供应不足的燃眉之急。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上海惠工缝纫机厂的肩上。为了完成工业缝纫机的研制、生产任务,惠工缝纫机厂的职工夜以继日辛勤工作,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工业缝纫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自制衣物大都为工业生产所替代,于是家用缝纫机悄然地从城市走向农村,而工业缝纫机则活跃在生产服装、鞋帽、箱包等工厂企业。一些卓有远识的企业家从70年代末纷纷走出了国门,对日本、德国等缝纫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进行了考察,相继引进了先进国家的缝纫机制造技术和设备。经过消化吸收,从1982年工业缝纫机产量仅占缝纫机产量的3%上升到1994年的26%,而且品种不断增多。

——摘编自王承康《中国缝纫机工业的发展道路》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当时我国工业缝纫机发展的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缝纫机产业发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缝纫机行业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在主题研学活动中搜集到以下资料。
【资源共享】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56年发出号召,中国 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项艰巨任务。1962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领导核武器的试制和核工业建设工作。在科技人员和国防建设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核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摘编自《当代史工作文稿》

材料二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 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我国成为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 东方红,太阳升 的电子音乐在太空中奏响,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成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记忆丰碑和精神象征。

——摘编自《建设航天强国》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以上两项成就的取得具有共同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同学们本次研学内容所属的领域。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项成就的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按照 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造成的影响 的结构,举出一个新中国成立后该领域的事例。(提示:所举事例不得取材于材料一、二)

35.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要把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放在必须做好的中心任务的位置上,为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比起旧社会来,要有利益获得。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严正指出: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要失败。

——摘编自寿思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向人民负责》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抗得到了缓和以及世界经济相互联系,世界格局发生了新变化,短时间内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出现了较为和平的世界局势。与此同时,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把发展的目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敏锐地看到世界发展的局势,明确指出: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摘编自张佩、王常柱《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内涵及其新时代价值》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认为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并概括确立该中心任务的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战略问题的国际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上述主张的共同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