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97

一、选择题

1.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应集中在(  )

A.《千年巨变》B.《峥嵘岁月》C.《中国新生》D.《伟大转折》

2.

某同学在学习完 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 这三个事件后,归纳了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列归纳最恰当的是(  )

A.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B.巩固了新中国政权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3.

如表为1951年6月至1952年底全国捐献战斗机统计情况。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

群体或个人

捐献战斗机

甘肃玉门石油职工群体

1

四川简阳县农民群体

2

豫剧演员常香玉

1

著名工商业者荣毅仁

7.5

……

……

全国总计3710

A.土地革命B.抗美援朝战争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

4.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开始实行以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特点的一五计划。不符合这一特点的建设成就是(  )

A.长春一汽B.沈阳第一机床厂C.沈阳飞机制造厂D.南京长江大桥

5.

辽宁省鞍山市马驿屯的白大娘在解放前出生,一直没有名字,结婚前人们叫她刘姑娘,结婚后人们叫她白大娘。为参加1953年的普选,70岁的她让家人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 刘文明 ,郑重地写在了选民证上。这反映(  )

A.土地改革激发生产积极性B.三大改造提升了白大娘的文化素养C.妇女积极参加基层的普选D.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保障人民权利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 一五 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 拢合在一起 都散伙了 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 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B.目的C.内容D.作用

9.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B.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建成C.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D.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0.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 工农武装割据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1.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在当时这项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打下了基础B.为干部和知识分子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放下了思想包袱
C.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打下了基础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2.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13.

作为研究 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的材料,下列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18户村民签订的 大包干 契约原件B.电影《十八个手印》
C.长篇纪实小说《小岗村的故事》D.论文《 分田到户 改革的研究》

14.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系列重要理论成果。请根据下方所示的年代尺,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一国两制 政策的实行C.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7.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B.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C.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18.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提出 一国两制 ③香港、澳门回归 ④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

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 国之利器 。它由哪一部队更名而来(  )

A.海军B.空军C.陆军D.第二炮兵

20.

下面《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反映出(  )

时间

1949

1959

1969

1979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10

34

45

120

A.一国两制 构想成功实践B.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C.一带一路 建设顺利实施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1.

周恩来总理曾说: 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 他说的 请我们进去 是指(  )

A.中印建交B.出席万隆会议C.重返联合国D.中美建交

22.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和平共处C.求同存异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23.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 成功着陆火星。 天向 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24.

在普及义务教育过程中,全社会为改变失学儿童命运实施的最大社会公益活动是(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实施 希望工程 C.推进素质教育D.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
①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 ②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网上购物逐步成为时尚 ④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 政治上的服从 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反 台独 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明确提出了 新时代 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 一个原则";与 一个共识
(1)材料一中 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指哪一理论?这一理论是谁提出的?
(2)材料二中的 一个原则 一个共识 分别指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关于国家统一的认识。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据材料一,指出表格中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材料三 :目前,我国已定点的四个经济特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关系密切……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摘编自何佳声《试论我国设置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则》

(3)据材料三,归纳四个经济特区被定点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城市由落后的边陲小镇成为了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 窗口
材料四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开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经济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启示。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直到1953年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美国也没能投下原子弹,但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美国却不止一次地挥舞着核大棒对中朝人民进行赤裸裸的讹诈和威胁,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郑千里《两弹一星的伟大意义》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 看不起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原子弹,只有手榴弹 ,对中国来说, 现在进行国防工业建设,重要的是把最新的武器,如导弹、氢弹、无线电操作等搞起来,一旦战争发生可以解决些问题 …… 如果我们没有导弹,帝国主义就会使用导弹。

——袁和平《两弹一星筑就大国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为什么却要耗资研究 两弹一星 ?请列举两位为 两弹一星 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
材料二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2021年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下图是当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18时48分,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央视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 的过程中,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是在何时?这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名字?
材料三 (见下图)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3)材料三中的 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的贡献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4)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