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4+3)【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109

一、单选题

1.

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

A.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B.陶釜、蚌器、骨角器等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2.

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  )

A.提升分封制的影响B.限制贵族阶级特权C.重构社会统治秩序D.打破宗法血缘关系

3.

如图为两汉时期农牧业分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动的因素是(  )

A.游牧民族的内迁B.自然条件的变化C.政治中心的转移D.经济重心的南移

4.

下列中国古代 封建王朝 与同时期北方主要 边疆民族 ,对应正确的有(  )
①汉朝——匈奴 ②唐朝——女真 ③明朝——突厥 ④北宋——契丹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5.

在明代以前,我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有 ,明清时期出现了诸如徽商、晋商等著名 商帮 。这表明明清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政府重视 工商皆本 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社会重视 宗族乡谊 关系

6.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了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陈炽、郑观应等人主张设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 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这股思潮(  )

A.并未超出洋务运动的范畴B.源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C.旨在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D.为维新运动提供思想借鉴

7.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 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 这表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

A.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B.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工作重心转向到民族革命D.掀起了 改订新约 运动

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 红旗 红色 农民 土地 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

A.有效实施民主革命纲领B.工作重心发展小农经济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配合盟国打击日本,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对日军发起进攻,于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会战打响了。这场 艰苦卓绝 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B.第三次长沙会战C.百团大战D.太原会战

10.

周恩来说: 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 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 新的开始 发生在(  )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11.

1979年,中国科学院将办院方针概括为 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 ;1984年,提出的新办院方针是 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 。办院方针的调整旨在(  )

A.促进科学技术人才流动B.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C.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D.贯彻 科教兴国 战略

12.

下图是古代玛雅帕伦克城平面图。该平面图反映的是,古代玛雅(  )

A.科学技术遭到忽略B.宗教信仰观念浓厚C.城市建筑领先世界D.祭司权力至高无上

13.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它是人们用削尖的芦苇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来完成的。创制这种文字的人是(  )

A.古埃及人B.古希腊人C.日耳曼人D.苏美尔人

14.

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  )

A.行会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B.加强城市管理利于王权强化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发展完善D.行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15.

卡蒙斯是16世纪葡萄牙的著名诗人,他在作品中写道: 如果你想到东方去寻找,遍地的黄金、无穷的财富、辛辣的香料、桂皮与丁香、益智健身的名贵的补药;如果想寻找晶莹的珠宝、瑰丽的玛瑙,此地的宝藏便堆积如山,你的愿望在此就能实现。 该诗作可以用于研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C.马尼拉大帆船兴盛条件D.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动因

16.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城市是在束缚人身自由的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也就是说,城市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分离的。这一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世纪的城市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 这一分离 的实质是(  )

A.城市获得一定的自治B.行会独占城市政权C.城市完全脱离领主D.近代自治市的确立

17.

1776年5月,北美康涅狄格有人在阐述各殖民地联合的重要性时宣称,人类依据其天性乃是各自分开并拥有同等支配权的个体,由于 共同的需要 对社会快乐的喜好 而组成社会,出于 共同保护 的需要才建立政府。这反映的思想原则是(  )

A.分权制衡B.社会契约C.天赋人权D.共产主义

18.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 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19.

如表是美国学者关于代议制的主张,他们都强调(  )

潘恩

平等的选举权;少数服从多数;宪法高于政府。

麦迪逊

人民交出的权力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给人民双重保障,两种政府互相控制。

杰斐逊

政府必须建立在人民的控制之下;政府要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权利;政府要保障每个公民自由的权利;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A.权力制衡B.民主共和C.主权在民D.天赋人权

20.

如表为某同学收集的资料(部分),这位同学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836

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宗旨:用一切合法手段废除统治阶级的各种反动立法……。

1842

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50年后

法国政府实行低息贷款、降低关税、自由贸易、资助铁路和港口建设等政策。

1890

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了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了城市的空间。

A.科技发展B.工人运动C.世界市场D.工业革命

21.

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英国四类商品进口额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产业结构渐趋合理B.环境保护主义方兴未艾C.英国经济竞争力在下降D.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

22.

战争既能摧毁生命和家园,也能改变地域乃至世界政治格局。如表数据反映的战争是(  )

国家

死亡人数

德国

2037000

法国

1398000

奥匈帝国

1100000

英国

921000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中东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第二次世界大战

23.

将全部大中小企业国有化、粮食专控、取消商品和货币、取消工资、生活用品实行配给制 ,这是俄国(苏联)历史上曾实施过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资本主义D.苏联模式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联邦政府拥有全部原子能工业、96%的橡胶企业、71%的飞机和引擎企业,国家财产在国民财富中所占比重从1929年的10%上升到1948年的15%。这表明美国(  )

A.资本原始积累蓬勃发展B.开始向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D.国家干预经济产生积极效果

二、材料阅读

25.

16世纪前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在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进行。

——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辩论方:天主教会VS费其诺
观点陈述如下:
天主教会:人类从亚当开始失去了自由意志,再也不能做出任何取悦于上帝的事情。作为对亚当的罪的惩罚,所有人类也理应受到地狱的惩罚。人活在世界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
费其诺(1433—1499):在宇宙层次体系中,人虽然处于物质的较低层次,但是认识创造的中心,人可以通过沉思默想,提升自我,最终拥有与上帝沟通的能力。

——摘编自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天主教会与费其诺观点的不同?(4分)结合所学,指出这场辩论隶属的思想解放运动名称及其历史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以上时间轴中选取一个时段,指出这一时段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一特点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条理清晰,字迹清秀)(12分)

四、材料阅读

27.

大国间的合作与竞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这是一种政治策略,是唯一能够将法国从破坏性的地方割据、高官腐败以及君主无能三大难题当中拯救出来……他(路易十四)对敢于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同时建造凡尔赛宫,把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路易十四还向各省派驻 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 ,引进新式武器和先进技术,并把各省军队的调度权控制在中央手里。他要求全体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的庆祝、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来为他自己增光。在他的大臣柯尔贝的帮助下,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路易十四将经济问题交给了柯尔贝,推行重商主义……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等《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主席提出了加强文明互鉴是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18世纪的法国,是从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游记开始了解中国的,后来一些如丝绸、茶叶、瓷器等散发着迷人的东方气息的中国工艺品随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刮起了将近半个多世纪的 中国风 。一封介绍中国园林风格的信催生了 盎格鲁—中国式 花园,赋予了洛可可园林艺术以灵魂。启蒙运动时期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启发,给处在社会危机中的法国人以警醒……法国辉煌的革命史深刻影响着康有为、章太炎、李大钊、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仁人志士,他们对比中外的不同文化,推动着中国革命从器物走向制度。法国文学通过期刊杂志紧密与新文化运动结合,使中国对法国的借鉴进入文化层面。

——据(法)里乌、西里内利《法国文化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路易十四解决 三大难题 的策略。结合所学,指出16至19世纪西方国家形态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18世纪以来中法 文明交流互鉴 彼此影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 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张构建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