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辽宁省葫芦岛市多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74

一、单选题

1.

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2.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 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

欧文·潘诺夫斯基认为: 澳大利亚丛林中的居民识别不出《最后的晚餐》的主题,对他们而言,这幅画所表达的思想只不过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晚餐而已。 据此可知(  )

A.一定文化基础是理解其内涵的前提B.澳大利亚古代文明具有落后性特点C.西欧文艺复兴的世界影响十分有限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和同一性特征

4.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二、多选题

5.

对于16世纪西欧 价格革命 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 价格革命 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 价格革命 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对 价格革命 发生原因的认识(  )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不同视角的研究有利于史学发展C.史学研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D.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三、单选题

6.

据《君士坦丁惠赐书》记载,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赐赠给了教皇。学者瓦拉(1406—1457)对此产生怀疑,仔细考证《君士坦丁惠赐书》后,以圣经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证明此 神圣文本 是教会伪造的。瓦拉的研究(  )

A.反映了新教教义的政治影响B.否定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C.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观念D.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主体意义

7.

有部分学者认为,启蒙运动可能并不充分,不能为我们所有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但它的确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指明了方向。该观点意在说明启蒙运动(  )

A.有待于形成完整思想体系B.面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C.需要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D.能够引导历史发展的趋势

8.

在美国独立之前,北美各殖民地存在以下状况

北美英属殖民地

北美法属殖民地

立法机构

有民选的立法议会

不存在难以驾驭的民选机构

行政运行规则

委任的总督只能请求和怂恿民选的立法议会采取某种行动步骤

所有官员均由巴黎任命命令会被部下严格执行

据此可知(  )

A.殖民地延续了本国政治传统B.殖民方式不同影响政治发展C.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民主进程D.分权制衡的理念得到了贯彻

9.

下图是英国1600年—1850年间人口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以下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最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兴起B.英国人口优势促进其完成产业革命C.技术进步引起英国经济地理的变化D.工厂制度兴起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

10.

1853年,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土地公有制和村社制度的破坏是一场 革命 ,认为它充当了印度社会发展的 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1879年,马克思在笔记中指出:印度村社等传统制度存在着发展动力,英国殖民者的破坏行为 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 。可见,马克思(  )

A.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性B.揭示了传统文明消亡的危害性C.认识到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D.强调了殖民主义影响的进步性

11.

法国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德国成了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俾斯麦提出了 甜面包 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立法:1883年公布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公布了老人与残疾者保险法。俾斯麦甚至公开支持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 生产合作社 。这些政策(  )

A.标志着西方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B.反映了德国是法治健全的民主国家C.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结果D.是德国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结果

12.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

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

1927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3亿普特,比1926年的4.28亿普特减少了30%。同样, 一五 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  )

A.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B.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C.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D.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

14.

有学者在分析二战爆发原因时指出,1933年纳粹上台后,英国政府内部对德政策有过激烈争论,其中一种意见认为,英国要保持 行动自由 ,英国的义务仅限于保持阿尔萨斯、洛林不再划归德国,不因法国的义务而受约束和牵连,不要卷入欧陆冲突。二战前夕,在是否与苏结盟问题上,英国政府的决策犹犹豫豫。正是由于英国政府的优柔寡断和动摇犹豫,破坏了希特勒最害怕的反侵略联盟,终于使希特勒决心提前发动战争。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偶然性与自发性B.英国的代议制度削弱了制约战争的效果
C.大国战略决策对世界战争发生具有重大影响D.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是阻止法西斯的最后屏障

15.

美苏冷战的奇妙性在于:一方面,双方长期处于一种 非敌即友 的零和博弈状态,对对方行为动机的主观认识中有很大程度的猜疑和不切实际的成分,常常夸大对手的威胁;一方面,两国的核战略威慑却都是 后发制人 战略,而不是以己方主动进攻为前提条件。这种 奇妙性 (  )

A.体现了美苏间国际关系原则的多元考量B.促使国际社会摒弃了意识形态思维C.保证了美苏间国家战略抉择的科学精准D.致使两大阵营丧失了国际合作机缘

四、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执政党牺牲了成本校大、经济利益较少的农业部门,把农业的赌注押在落后国家,特别是殖民地上,导致了本国农业的逐渐落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大工厂连续不断排放出的各种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伤害着经常呼吸被污染空气的人们的健康。19世纪后期,英国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就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美国建国后便产生了 农业立国 工业立国 之争。其中,汉密尔顿的 工业立国 强调: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须的原料等。通过1790年专利法,明确规定 保证发明家对于其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科学的进步。 积极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加快商品的运输速度。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 工业立国 战略犹如指路明灯,引导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兵《略论美国工业立国赶超战略》

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

——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主要教训。(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密尔顿 工业立国 战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11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战后制造业的发展借助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合成材料、石油化工产品、核能、喷气飞机,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发明取得巨大进展。根据关贸协定,市场经济工业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帮助创造了有利于新技术发展和传播的全球环境。但也出现了另外三个情况:第一,在东欧和其他地区出现一种走向工业化的非市场方式;第二,亚洲、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非殖民主义化;第三,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品的生产和贸易中上升到重要地位。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8分)(抄原文不得分)
材料二
美国的民权运动起源于二战。民权领导人也竭力把美国的种族问题与反法西斯、国际共运以及民主化联系在一起,推动民权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作为美国公民而言,黑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美国宪法所赋予他们的基本人权,也没有享受到经济腾飞所带来的额外福利。其次,作为美国在二战之后重要的劳动力组成部分,美国黑人在就业市场上也饱受歧视,黑人的经济水平与白人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但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一部分黑人经济得到了改善,产生了一批中产阶级,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认识到了黑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缺位,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之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因此,美国黑人运动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晓天《社会运动的制度性遗产建构——以当代美国黑人运动为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出现的原因。综上,谈谈如何
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8分)

五、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罗伯特·沃波尔    亚当·斯密       华盛顿       瓦特           爱迪生 

提拉克               扎格鲁尔       罗斯福       杜鲁门       马歇尔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上人物中任选两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