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辛集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73

一、单选题

1.

研究显示,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从未认为自己是 拜占庭人 ,而以 罗马人 自称;他们自视为罗马帝国皇帝,延续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拜占庭帝国(  )

A.继承罗马帝国的版图B.改变希腊正教的传统信仰C.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D.复制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2.

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 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心病 的病因是(  )

A.罗马帝国的征服B.商品经济发展C.文艺复兴的兴起D.新航路的开辟

3.

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是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与庄园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  )

A.要求解除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B.城市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C.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D.依靠经营工商业而不是通过控制土地来获取财富与权势

4.

15世纪,在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支持和鼓励下,亨利王子创办了专门的水手航海学校,从1418年开始步步推进沿西非海岸的探险活动,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10年后达 伽马继续向东航行抵达印度。葡萄牙的航海活动(  )
①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殖民活动 ②为葡萄牙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③推动了葡萄牙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体现了人类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

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6.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欧洲一些城市出现证券市场 ②西欧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地主地位下降
③中国农民开始种植玉米烟草 ④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

7.

17—18世纪,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这一 新的思维方式 指的是(  )

A.因信称义B.君权神授C.理性主义D.日心说

8.

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技术的发明也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近代工厂的开端是(  )

A.珍妮纺纱机广泛应用B.飞梭的发明C.水力织布机的发明D.阿克莱特开办水力纺纱厂

9.

该事件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该事件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召开第一次亚非会议C.非洲独立运动高涨D.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0.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揭示(  )
①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 ③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

以下关于 资本原始积累 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西方殖民者早期侵略的主要方式
②通过直接抢掠、侵占土地、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完成
③表现为放弃奴隶贸易并进行商品交换
④通过开办公共工程和修建铁路完成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2.

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历史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
①亚非拉民族主义高涨,要求独立与民主
②法西斯主义兴起,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为工业化国家
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各国矛盾解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14.

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大事年表

1947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

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

欧元正式问世

2001

中国加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15.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
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②彻底消除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③都是为了在欧洲制裁德国 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16.

1947年法国总理拉马迪埃说: 每一笔贷款的给予都取决于政治现实,每获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就要减少一些。 他的言论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组织 的成立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

——编者摘译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英文版

材料二
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成。它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先声。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族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抑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斗争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亚洲觉醒标志着亚洲国家向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标志着20世纪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1)阅读材料一,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在清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时间

贸易政策

1786

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18131833

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1846

议会废除谷物法(1815年通过的限制粮食进口的法律,谷物可以自由进口

1849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1860

《英法商约》签订,主要内容有三点:互减关税、最惠国条款、自由贸易原则

——据【英】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三
蒸汽机的发明有其技术上的必然性。纺织部门的机器发明之后,人力不能推动巨大、笨重的机器运转。最初,机器借助风力和水力推动,但是自然力受地理和季节变化的影响,遇到枯水季节和无风天气,机器不能运转。蒸汽机的发明是整个技术革命的关键点,它从动力着手,是取代人力、自然力、畜力的机器。在瓦特之前,蒸汽机已使用多年,不过仅仅是用来(在矿井)抽水。
1783年,苏格兰人托马斯·培尔发明滚筒印花机,革新了布匹印花技术,提高工效100倍。1792年,美国人惠特尼发明轧棉机,实现棉花脱籽工序的机械化,这项技术很快传入英国。此外,还出现了净棉机、梳棉机、卷线机、整染机等一系列机器。
1834年,英国出口棉布5.56亿磅,棉纱7650万磅以及棉织刺绣制品120万磅。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品出口国。

1771—1844年英国进口棉花数量变化表

时间

英国每年进口棉花

17711775

500万磅

1841

5.28亿磅

1844

6亿磅

——据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之间关系的理解。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威力,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摘自【英】莫瓦特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 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及差异的原因,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