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0

一、单选题

1.

远古时期,伏羲氏有网罟之歌,反映人们用网捕鸟、捕鱼的情形;朱襄氏作乐用来调和阴阳,生育万物;葛天氏之乐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炎帝作乐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据此可知,远古之乐(  )

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D.具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

2.

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无为而治 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儒学开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显学B.儒道思想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C.西汉统治阶级适时调整文化政策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3.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4.

十六国以来, 五胡 君主就拥有重大的军事专制权威。尽管在这里也经常出现民族冲突和各种动乱,然而各政权也随即开启了汉化进程,如采用汉式官制、编制户籍、振兴官学、建设法制等。这种情况的出现(  )

A.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反映了少数民族开始形成华夏认同C.证明了少数民族政权合法D.加速了民族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尖锐

5.

《宋史·选举志》载: 中兴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竟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升沉,不由学校,德行道艺,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初庠序(学校)如传舍(旅店),目师儒如路人。 由此可见(  )

A.太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学者官员B.社会亟需革新教育重塑士人价值观C.理学的传播推动了士大夫深刻思考D.教育的发展追求经世致用知行合一

6.

甲午战争时期,尽管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相比有明显优势,但是中方并没有将所有船舰都动员起来作战,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与日方交战,而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则保持 中立 ,以图自保。这一现象(  )

A.体现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B.揭示了清军战争失败的根源C.加速了国人师夷长技的步伐D.宣告了清廷统治能力的丧失

7.

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 面粉大王 荣氏兄弟、 化工巨子 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 火柴大王 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B.中国经济发展独立自主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D.一战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8.

抗战时期,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共党)唯一阴谋,在激怒我向匪进攻;如我进攻时迁延不决,则匪势更张,国际舆论对我更劣;如果速战速胜……而我国内战既起,复不能根本解决,则国家威信仍有损失。无论胜与不胜,而一经用兵追剿,则彼之目的达矣! 据此可推知,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名存实亡B.国民政府对国共冲突被迫以政治解决为主C.国民政府失去美国等国际支援D.国共两党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9.

梭伦改革后,雅典的所有政府官员,在从当选到卸任总共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和卸任检查三道程序的严格监督,其中卸任检查由专门的查账员对其在任期内的所有活动和账目进行清查。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B.贵族的政治权力受到限制C.权力运行机制得到了完善D.重视对公权力的监督

10.

有学者指出 虽然欧人东来使欧亚商品成为全球市场的畅销货,促进东南亚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创造巨额财富。但东亚各国丧失海权后,商品流通和贸易利润为西洋人所控,东亚各国不能再通过 海贸而裕国。 该学者的主要观点是要表明(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东亚各国处于世界市场的核心地位C.东亚各国海权丧失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D.东亚各国商品日益缺乏市场竞争力

11.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B.复兴原意为 再生 ,就是直接延续古代文化传统迎来古典文化的再生
C.运动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D.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2.

亚当·斯密提倡 自由主义 ,是让民众按自己的意愿花钱,属于 三驾马车 中的 消费 ,实现经济增长。凯恩斯提倡 宏观调控 ,是让政府花钱,属于 三驾马车 中的 投资 ,也能保持经济增长。据此可推知(  )

A.西方经济学应从市场向国家调节过渡B.自由放任与宏观调控都是经济手段C.凯恩斯主义是当今世界主流经济思想D.自由放任与国家监管需要相互融合

13.

1958年,美苏签订 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 。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14.

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下列情况,与沃勒斯坦的话相近的是(  )

A.警告各国不要挑战美国的地位B.民族主义膨胀加剧了世界动荡C.和平崛起是实现强国的最佳途径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然失败

15.

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 盟友 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

A.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B.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C.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1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 信息化 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这说明(  )

A.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B.信息化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C.信息化全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信息化推动了 知识经济 的诞生

二、材料阅读

17.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 十三部 十三州 。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 相望于内地 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 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 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 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 藩大臣 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 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6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总纲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

第二章政权机关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四章经济政策

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六章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编纂民法典的背景。(6分)

19.

(2019· 超级全能生 <全国Ⅲ卷>高三24省9月联考·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威尔逊总统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是企图在短时间内建立独特的美国世界,这是一个粗略的、欠全面考虑的、危险的计划。然而1918年到1919年,欧洲普遍存在着强烈的厌战情绪和焦虑,为了阻止战争的再度爆发,他们不惜付出任何牺牲。事实上,国际联盟复杂而不切实际的章程和明确限制的权利己经成为有效重建国际关系之路上的一个严重障碍。
事实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人类如果要避免极具破坏性和大规模屠杀的世界大战,就必须参与到世界重建这项艰苦的工作中来。国际联盟不过是一个纯粹的政治组织,他不过是在承认各现存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人类事务进行修补。这种在解决事实问题中无能为力的机制,根本无法适应我们所处的这个新时代的复杂的政治需求。那些狭隘的,陈旧的消亡的或垂死的道义和政治上的观念,必将被人类具有相同的来源和相同的命运这样一种更清晰和更简单的观念所取代。

——摘编自赫伯特《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最终解散的原因及启示。(9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工业革命 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 工业革命 一词流行起来。汤因比的观点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传统观点,他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用 革命 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 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质疑者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谓 工业革命 并非短时间完成的。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 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 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 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等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