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等多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08

一、单选题

1.

至商周之际,还盛行庶人议政制,从商王盘庚迁殷 命众悉至于庭 (《尚书·盘庚》),至春秋时的子产不毁乡校,都说明 谋及庶人 (《尚书·洪范》)仍然作为一种制度保留着,所以 无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礼记·月令》)这说明,该时期(  )

A.臣民参政意识提高B.君主权力受到制约C.封建制度开始产生D.君权相权矛盾激烈

2.

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奏谶书》是一部案例集,汇集了大量的法律实践,为司法官员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参考。在22个案例中,20个案例属于秦代后期和西汉初期的案例,2个案例属于春秋时期的案例。据此可推知,汉初(  )

A.律法受到秦代的影响B.尚法思想氛围浓厚C.法家地位得到了提升D.法律制度臻于完善

3.

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 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 ,民众不直接向国家缴纳赋税,户口不呈送户部。这些做法(  )

A.造成了分裂局面的出现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C.折射出治理体系的混乱D.保证了民族地区的稳定

4.

明清之际,产煤地 民嗜煤利 ,如山东省峄县,煤炭资源丰富, 方乾嘉时,县当午道,商贾辐辏,炭窑时有增置。而漕运数千艘,连樯北上,载煤动数百万石,由是矿业大兴。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放弃B.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C.长途贸易的进一步发展D.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5.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从 王朝 国家 ;其二,从 革命 建设 ;其三,从 封闭 开放 ;其四,从 天下 世界 ,促进了社会转型,从而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四大基础。下列符合从 封闭 开放 的是(  )

A.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B.奠定了顺应世界潮流的外交基础C.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D.开创了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

6.

1938年11月30日,日本政府御前会议作出《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的决定。该方针把华北和蒙疆划定为国防上、经济上特别是有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日华紧密结合地区。这一方针出台的原因是(  )

A.百团大战给予日本沉重打击B.日军开始以掠夺资源为军事目标C.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D.日本确立 以战养战 的侵华策略

7.

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当基什之王遣使要求国王吉尔伽美什投降时,吉尔伽美什发表了决心作战的言辞,对此长老会议成员纷纷反对,主张投降。公民会议则呼吁: 我们不要向基什家族投降,我们要用武器打它。 最终吉尔伽美什决定作战。这反映出古代苏美尔文明(  )

A.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B.对王权的崇拜较盛行C.存在一定的民主因素D.注重权力之间的制约

8.

据史书记载,阿兹特克人将可可豆和棉织品作为货币使用。当时约有70种不同类型的商人,他们形成一个特殊阶层,住在城市的特定区域。这反映出阿兹特克社会(  )

A.商人成为统治阶级B.农产品高度商品化C.城市建筑水平高超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9.

如表关于 三角贸易 的说法中学术界有关三角贸易的部分说法(  )

说法

主要内容

1

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主要商品之间的交换,包括非洲的奴隶、欧洲的手工业品和美洲的农副产品

2

北美殖民地时期的一种贸易形式,又称绕圈子贸易,包括两种:北美—非洲—西印度群岛;北美—欧洲—西印度群岛

3

存在于欧、亚、美三洲之间,在这一贸易中,中国拥有最雄厚的经济力量

4

北欧地区用制造品交换北美的鱼类、肉类、木材和谷物,再用这些产品交换欧洲南部的葡萄酒和水果

A.说法1描述的三角贸易影响较为深远B.说法2描述的三角贸易出现最早C.说法3描述的三角贸易由中国主导D.说法4描述的三角贸易不具备世界性

10.

有学者评论道: 这部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清楚地把行政、司法、立法分开,而且让它们互相制衡……该法的制定标志着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产生。
这部宪法 是(  )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人权宣言》D.《德意志帝国宪法》

11.

19世纪末,美国福特公司的艾弗里和威廉·克兰两个技师设计出一条装配线,他们把工人固定在一个地点操作,让一辆辆汽车沿着传送带通过。这种方法装配一辆汽车只需93分钟,原来则需要12小时18分钟。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A.科学与技术融合度日益紧密B.资本家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C.美国民众时间观念日益增强D.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发生变革

12.

1880年,法国占领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布拉柴维尔据点,两年后,又在刚果河中游建立了 保护地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迫使突尼斯接受法国的 保护 。这说明当时(  )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非洲殖民化的程度加深C.法国保护非洲文明成果D.柏林会议激起殖民狂热

13.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讨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问题。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这一 制裁 主要是为了(  )

A.惩罚德国的战争罪行B.满足部分大国利益要求C.削弱德国的军事实力D.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14.

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  )

A.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B.苏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C.推动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D.保证苏俄工业化的开展

15.

1968年,西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在全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获得显著增长英国为17%,西德为22.7%,意大利为28%,法国为33.5%.美国国内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由1929年的10%增长到1981年的25%。这说明当时欧美国家(  )

A.基础设施成为投资重点B.所有制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内部贫富分化现象严重D.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强化

1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第一次峰会。峰会就各国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达成重要共识,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这说明(  )

A.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B.世界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C.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D.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为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新独立的非洲国家都曾制定了农业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传统经济作物的基础上,争取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20世纪60年代。非洲一些供出口的农产品生产增长较快,茶叶、糖、咖啡等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5%、9.2%和5.2%。这些农产品的出口,为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20世纪60年代,以石油为主的能源部门在非洲发展较快,其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据统计,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1960年为323.96亿美元,1970年增至787.59亿美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对非洲来说,它推动了非洲国家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经济政策,实行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为非洲国家逐渐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经济、追赶世界发展潮流提供了条件。经济全球化对非洲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外资的增多和技术垄断威胁到非洲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影响到非洲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对外经济依存度的提高可能会削弱非洲国家抵御世界经济风险的能力。

——摘编自贺薇《论全球化进程中的非洲经济》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60年代非洲经济的发展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济全球化对非洲的影响。(6分)

三、综合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表2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

决议名称

主要内容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

分七个部分。第一、第二部分总结概括党成立24年以来的历史。第三、第四、第五部分主要解决批判倾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地位的问题;第三部分总结了1927年至1937年党内发生的、右倾偏向;第四部分从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四个方面对倾错误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分析了倾路线产生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根源。第六部分讲明了对待党内历史问题的科学原则和态度;第七部分对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进行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新中国成立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回顾;第二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第三部分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第四部分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第五部分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六部分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第七部分是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第八部分是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

分七个部分。前四部分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四个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第五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第六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第七部分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方茜《整体把握三个历史决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个 历史决议 共性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三个 历史决议 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