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4 浏览数:165

一、选择题

1.

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下列文物选项中符合北京人生活特点的是(  )
202408161457336865

2.

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某一遗址中发掘了大量的粟和磨制石器,以及精美的陶器。这一遗址最有可能位于(  )

A.云南元谋县B.西安半坡村C.北京周口店D.安徽和县

3.

开启 公天下 变为 家天下 世袭制 取代 禅让制 的事件是(  )

A.尧禅位舜B.禹传位启C.商汤灭夏D.盘庚迁殷

4.

从下列三幅图片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  )
202408161457336865

A.书写材料变化B.农业发展C.古代商业繁荣D.中华医学深奥

5.

“(商鞅)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这一事例可以佐证秦国变法的成功得益于(  )

A.国君支持B.顺应潮流C.符合国情D.取信于民

6.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下列选项中符合战国时期史实的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阳B.齐桓公成为霸主C.长平之战赵国战败D.垓下之围霸王自刎

7.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从如图所示的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诵读到(  )
202408161457336865

A.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8.

它大大便利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促进了经济上统一局面的发展。 这是对秦始皇哪一措施的评论?(  )

A.皇帝制度确立B.车同轨,书同文C.货币的统一D.灵渠的开凿

9.

从如图的电影海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相关历史知识是(  )
202408161457336865

A.大禹治水B.楚汉之争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

10.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在思想方面树立了一个 精神皇帝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反击匈奴,巩固国家的统一D.盐铁官营,统一物价

11.

据《后汉书》记载,在汉光武帝时期 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这说明光武帝为加强统治而采取了(  )

A.释放奴婢B.减轻刑罚C.崇尚节俭D.裁减官员

12.

下列表格给我们展现了东汉后期的政治状况,这一状况与东汉后期哪一政治形势直接相关?(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社会动荡起义不断B.豪强横行阶级矛盾尖锐C.统治残暴刑罚残酷D.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

13.

欧洲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中国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这说明丝绸之路(  )

A.促进经济交流B.维护民族团结C.巩固汉朝统治D.推动文化繁荣

14.

它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与这里描述相关的是(  )

A.御史大夫B.刺史制度C.西域都护D.桂林郡

15.

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中国典故渊源流长。与如图知识卡片相关的成语典故是(  )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语:刘备访贤灯  

谜:刘备请孔明

A.纸上谈兵B.揭竿而起C.破釜沉舟D.三顾茅庐

16.

成语 击楫誓清 闻鸡起舞 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春秋战国动荡B.汉武帝大一统C.东汉末年纷争D.祖逖统一梦想

17.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这段描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目的B.原因C.结果D.意义

18.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面食(烙饼、馅饼)传入到南方,南方的酿酒、豆制品制作、菜肴烹饪术传入北方。这主要说明的问题是(  )

A.民族交融B.国家统一C.文学繁荣D.社会稳定

19.

祖冲之环形山是月球背面一座相对较小的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1961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命名。我们纪念祖冲之是因为他(  )

A.提出人要顺应自然的思想B.打败匈奴维护中原的稳定C.具有高深的书法绘画艺术D.对圆周率和历法具有贡献

20.

它位于山西大同,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这里评论的是(  )
202408161457336865

二、改错题

21.

先进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传承交流而熠熠生辉。辨别下列史实正误,正确的打 正确 ,错误的打 错误 ,并加以改正。
(1)文字记载着先进文化,指事是中国文字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2)连接东西方文化纽带的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远至大秦。
(3)东汉明帝时期,印度佛教逐渐在中国社会上传播开来。
(4)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5)东晋画家王羲之著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三、综合题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2408161457336865
(1)指出图1这一劳动场景所反映的耕作方式和作用;图2这一科技著作的作者又是谁?
材料二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三 (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均摘选《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秦汉统治者对农业政策的不同,并指出汉初农业发展措施促进了哪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推动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2408161457336865
(1)在处理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图1给我们展示了秦朝的哪一重要举措?根据图2指出西晋时期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任意两个)。
材料二 “(苻)坚曰: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二相关的战役及进行战争双方政权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指出少数民族首领苻坚战败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民族交往的意义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4.

在学完七年级历史之后,实验中学的师生们,围绕着怎样寻找历史,展开了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他们列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完成。
【访古迹获信息】
材料一 探寻历史古迹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遗址1


遗址2


遗址3

它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中展示的建筑名称是①__________

它由秦国②_________人名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他是抗击匈奴的名将,他指挥的③______(战役名称沉重打击了匈奴。

(1)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中的相关遗址信息填写完整。
【研材料提能力】
材料二 商君治国,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摘选《战国策》
材料三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摘选《魏书》
(2)材料二、三介绍的是我国古代史上哪两次改革?这两次改革起到了怎样共同的作用?
【阅地图找位置】
材料四
202408161457336865
(3)材料四中序号“A”显示的是哪一政权?有人说三国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进步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
(4)寻找历史,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很多。在寻找历史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有哪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