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57

一、选择题

1.

通过考察北京人所用的石器,我们能够发现,北京人已经懂得很多制造石器的方法,包括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等;已经能够制造很多种类的石器,如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一时期我们称为(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D.铁器时代

2.

在辽宁省博物馆 古代辽宁 展厅中有关于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介绍,有一幅图片(如图)是穿孔项链。由此判定与其年代基本重合的遗址是(  )
202408211931566018

A.良渚遗址B.元谋人遗址C.蓝田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3.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202408211931566018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4.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C.黄帝生活在五六千年前,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D.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

5.

在商王太甲以后,王室贵族中争夺王位越演越剧烈,各种内部矛盾削弱了商朝,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维持不下去了。所以盘庚为了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A.把都城迁到殷B.赐给贵族土地C.进行经济改革D.废除奴隶制

6.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未能强化国家机器B.军队缺乏训练C.后期的统治者失去民心D.不注重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7.

青铜器作为古代文明的关键元素,尤其是它们的造型艺术和制造技术,对全球文明具有重要贡献。请按下列青铜器所处的历史朝代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202408211931566018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8.

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有(  )
①老马识途 ②纸上谈兵 ③一鼓作气 ④朝秦暮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根据下列时间轴,这一历史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是(  )

10.

(汉武帝) 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由此可知汉武帝(  )

A.实行盐铁专卖B.强化监察制度C.实施 推恩令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1.

曹植评价汉武帝说: 威震百蛮,恢拓土疆 。这句话肯定了汉武帝(  )

A.军事方面的才能与措施B.思想方面的措施C.财政方面的才能与措施D.非常爱惜百姓

12.

下列示意图中所含信息,呈现的历史现象是(  )
202408211931566018

A.光武中兴 的局面B.外戚王莽建立新朝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D.东汉末年农民进行起义

13.

轮台古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 三十六国 ,开始行使国家主权。管理这里的最高长官是(  )

A.西域都护B.县令C.骠骑将军D.郡守

14.

仔细观察下方示意图服饰的变化,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202408211931566018

变化前 变化后

A.黄帝的发明B.西晋统一C.汉武帝北击匈奴D.北魏孝文帝改革

15.

下面是一册书的目录,这部书可能是(  )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

卷三:种葵蔬菜、蔓菁等12

卷四:园箭、裁树园艺1

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

……

A.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B.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C.郦道元著的《水经注》D.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二、综合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根据材料一图一说出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
(2)根据材料一图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农业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材料二 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万亩。
(3)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此项工程的影响。
材料三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刚建立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为了改变这种境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四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 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大臣晁错提出 务民于农桑,薄赋敛 。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5)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 提倡以农为本 的目的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在材料一中的①、②处填写出相应的制度和人物。
材料二 在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中这样记载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面临的问题
烦恼一:经过兼并战争,山东六国的国王都一个个变成了秦的阶下囚。面对如此巨大的历史性的胜利,秦王(嬴)政认为,如继续使用 号,远不足以显示其胜利者的威严及其至尊的地位。
烦恼二:秦始皇倚仗皇帝的无上权威,总揽朝政,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不过,不管他怎样日夜兴作, 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但总不能事事躬亲,包揽一切。
烦恼三:在全国范围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地方统治形式呢?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一的问题?
(3)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秦王嬴政如何解决烦恼二的问题?
(4)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烦恼三?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5)以上三个烦恼的解决,共同反映秦朝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役名称

时间

战役经过

意义

赤壁之战

208

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曹军远道奔走,兵土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以致刚一交战,曹军便遭失利,撤到江北。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淝水之战

383

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东晋团结一致,从容应对,以8万精兵应战,在淝水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1)这两场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补充完整。
材料二 下面是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202408211931566018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东汉、魏、晋时期迁到辽宁一带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写出一个迁到陕西一带的少数民族?
材料三 下面三幅图画慕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胡床,又称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胡床方便携带,原来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在打仗时行军所用。方凳也是代表新型坐姿的新型坐具,比胡床高,无靠背。此外椅子,也就是带靠背的凳子。这些新型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202408211931566018
(4)图二中的 胡床、椅子、方凳 在内地开始流行,说明了什么?
(5)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主题是什么?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要学派

主要代表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礼治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依法治国;君主专制

兵家

孙膑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说出这些学术思想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这一局面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
(3)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孝公采用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使秦走向富强?秦国能够走向富强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材料二 祠庙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采用庙堂式建筑形式。

图一山东曲阜孔庙
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61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二河南南阳市医圣祠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12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图三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1982年,司马迁墓和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一说明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理由。(从人物、领域内重要成就或事迹、贡献或评价等方面回答,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