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140

一、选择题

1.

某历史社团在筹备 北京人遗址 专刊时,搜集到了头盖骨化石、动物烧骨、灰烬堆等图片作为素材。以下图片也能作为此专刊素材的是(  )
202408211946147413

2.

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追溯历史,最早能够闻到 稻花香 的中国古人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居民

3.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中使华夏民族 合以成一族 的是(  )

A.盘古和女娲B.炎帝和黄帝C.尧、舜和禹D.黄帝、蚩尤

4.

周王朝礼器的使用规格形成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周朝(  )

A.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经济发展不平衡C.社会等级制度森严D.青铜铸造业落后

5.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C.诸侯争霸兼并不断D.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6.

提出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

7.

《华阳国志记》载: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 也。 天府 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铁器和牛耕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完成统一

8.

栗劲《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表所示,商鞅变法在这种战局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  )

秦军

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

3

4

A.推动了秦国经济发展B.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9.

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由此可知,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决策效率B.加强皇权C.加强思想控制D.扩大疆域

10.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 阿房、阿房、亡始皇 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修建阿房宫B.秦末农民起义C.楚汉之争D.秦的暴政

11.

据《汉书》记载: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由此可知, 文景之治 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统治者(  )

A.轻徭薄赋B.以德化民C.勤俭治国D.减轻刑罚

12.

下列历史事件能在下图所示著作中查找到的是(  )

A.楚汉之争B.光武中兴C.八王之乱D.东晋兴亡

13.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

A.长篇小说《丝绸之路》B.《丝绸之路》邮票C.丝绸之路出土的铜币D.电视剧《汉武大帝》

14.

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

A.造纸B.炼铁C.纺织D.制瓷

15.

小明在学习历史某课时,制作了知识线索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该课学习的内容是(  )

A.西汉的灭亡B.新朝的建立C.东汉的兴衰D.西晋的建立

16.

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置管理此地的最高长官是(  )

A.御史大夫B.西域都护C.刺史D.郡守

17.

他和卫青击败了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这八个字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心里。 是(  )

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司马迁

18.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19.

六朝 (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建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这座古都是今天的(  )

A.北京B.西安C.洛阳D.南京

20.

《齐民要术·种谷》记载: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从材料我们可知作者主张(  )

A.要重视农业生产B.要进行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C.要改进生产工具D.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种植

21.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完善 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的王朝有(  )
①秦 ②西汉 ③东汉 ④北魏 ⑤东晋 ⑥西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④⑥

22.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23.

自秦汉开始,经过三国两晋到南北朝,中国历史上发生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如下图,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  )

A.由中原向边疆迁徙B.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迁徙C.由北方向南方迁徙D.由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迁徙

24.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成就突出,被后人誉为 书圣 。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为古今之冠。下图是他的代表作(  )

书法作品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兰亭集序》D.《水经注》

二、综合题

25.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到了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诸侯更相(竞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拆枉过其正矣(藩王建的宫室、设置的百官等,与朝廷的规制一样)。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五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 大一统 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他完成 扫六合 的时间是哪一年?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此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据材料三,简述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并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4)为解决材料四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
(5)根据材料五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6.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的讲话

(1)图1中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它最早记录了我国什么朝代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称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心目中的 仁人君子 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3)把上面表格的▲处补充完整。
(4)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四中图1属于哪一类型史料?图1是哪一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图2人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请写出他的名字。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7.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人胡食图

胡人牛耕图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原少数民族的坐具引入内地

材料三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材料四 从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 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一历史趋势?当时哪一改革顺应了这一趋势?
(3)材料三中的 交通网络 的开通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