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金榜教育大联考高三开学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65

一、单选题

1.

图1为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图2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墓葬类型统计。据此可推知,从姜寨遗址到陶寺遗址的演变反映了(  )


A.生产工具出现重大飞跃B.早期国家已然形成C.社会阶层分化比较明显D.聚族而居走向瓦解

2.

下表所列内容皆涉及汉武帝即位之初的部分社会现状。这说明当时(  )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史记·匈奴列传》

A.国家治理方略亟待调整B.无为而治的方针成效不大C.君主专制政体面临危机D.解决王国问题已迫在眉睫

3.

唐朝两税法施行之后,租庸调制度并没有一刀切地废止,如按照 人丁 即政府认定的劳动力数量来征发徭役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说明唐朝的赋税改革(  )

A.增加了税收名目B.扩大了征收对象C.加重了人民负担D.依旧唯丁身为本

4.

宋真宗所作并推广的《劝学诗》中写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创作该诗并推广旨在(  )

A.抑制门阀势力把持朝政B.鼓励寒门子弟学优而仕C.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昌盛D.重造重文轻武社会氛围

5.

下列历史人物中与 习汉语,旁及蒙古、回鹘、西夏、西藏等文字,(元)世祖甚喜爱之,任官十七年。屡请返国,不许 描述相关的是(  )

A.马可·波罗B.利玛窦C.南怀仁D.汤若望

6.

1748年清政府共设11个总督,其中满9汉2;1779年有11个总督,其中满7汉4;但从1861~1890年年间先后有44个总督,其中34位为汉人。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晚清政治和权力结构出现重大变化B.满洲贵族势力已经失去国家治理能力C.西方列强积极支持汉族官僚集团崛起D.汉族官僚比满洲贵族更具近代化意识

7.

下表是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据此可知(  )

时间

大事记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19361212

西安事变

193777

卢沟桥事变

1937813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1937922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11

开罗会议

1944年春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7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

194589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

1945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A.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各国广泛支持B.中国抗击帝国主义侵略时间最长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D.中国抗战具有复杂性持久性特点

8.

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将农村阶级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无地的雇农,这种分类成为农村土地再分配的基础。这种土地政策的调整(  )

A.适应了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需要B.完善了农村的所有制结构C.标志着农村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D.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9.

下图为1978年和200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C.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制定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生产力的发展

10.

从地理位置上看,两河流域处在亚欧非交通要冲地带,呈开放状,与外界联系相当方便。因此,古代各民族在这里往来、冲突、混杂,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承袭的现象非常突出。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地理位置决定文明的兴衰B.战争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C.文明兴盛由诸多因素促成D.民族交融有利于文明发展

11.

据史料记载,16世纪以前全世界具有完整建制的大学共有58所,而意大利就有21所。这些大学重视丰富学科课程,聘请知名教授,招收欧洲各地的学生,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使意大利成为当时世界科学与人才的中心。据此可知,当时意大利(  )

A.率先在世界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诸大学已经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C.教育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D.已成为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2.

1854~1856年间,英国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成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成品占6%。据此推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B.日不落 帝国开始确立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D.海外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

13.

1920年底,列宁指出 勤劳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 中心人物 ”,后又多次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经济地位和作用,将农民和农村工作作为苏维埃政权当前工作的尺度、标志、参谋和 政治口号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

A.粮食短缺问题基本解决B.工农联盟日益得到巩固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14.

拉美作家加莱亚诺在小说《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指出: 我们的失败总是意味着他人的胜利;我们的财富哺育着帝国和当地首领的繁荣,却总是给我们带来贫困。殖民地和新殖民地时期的炼金术使黄金变成了废铜烂铁,粮食变成毒药。 作者的阐述表达了对(  )

A.民族文化认同的思考B.拉美前途命运的忧虑C.拉美经济落后的不满D.西方强权政治的批判

15.

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总称为 莫洛托夫计划 。该协定的签订(  )

A.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B.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C.奠定了建立华约组织的基础D.解除了北约军事集团的威胁

16.

1979年,联合国在荷兰召开了一次专题讨论会,主题是 关于世界范围的危机 。与会者一致认为,针对 畸形发达 的第一世界,需要从结构方面加以纠正。由此可知(  )

A.发达国家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障碍B.联合国将采取强力措施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促进世界均衡性发展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D.第一世界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落后负全部责任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道路建设历史悠久。大禹治水时即开始人工筑路。西周时的道路规划与路政管理为世界首创。春秋战国时,各国非常重视挖河筑堤等建设。秦筑驰道,汉通西域,灿烂的中华文明,远播西方。魏晋南北朝时,东北、西北、西南的道路建设发展迅速。隋朝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形成以长安为中心的道路交通辐射全国,甚至遍达边疆。辽、宋、夏、金时期,西南、东北道路交通发展更超前代。经元明两代,到清朝时,道路里程显著增加,道路发展至鼎盛,并孕育近代公路的萌芽。

——摘编自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委会《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

材料二
罗马帝国为维护帝国政治、行政体系的运行,必须建设交通条件以为保障。帝国初期,道路建设规模非常大,遍及帝国势力所及之处,正所谓 条条大道通罗马 。各条道路沿途均设有驿站,被用来递送军事给养、军事及政府公文信息、派遣使团等,还用来运送国有的辎重和军队。罗马人修建的道路 最初是军用的,但自然地很快地被转作经济用途 。同时,古罗马水道建设也同样出色,尤其注重沿海道路的规划与通行。至今,罗马道路建设保留了很多引人瞩目的宏大遗存。

——摘编自王子今《汉与罗马:交通建设与帝国行政》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交通运输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运输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交通运输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为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新中国60年:多种方式的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罗马帝国道路交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为严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制定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的 祖宗之法 。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为防止武将跋扈,首先解除其军权,授以虚衔,赋以厚禄;其次废除节镇支郡之制,委任京、朝官出任权知州事;在各州之上,又设监司和帅司,以监督知州,并分掌一路的民、财、兵、法等权,不用武将专制一路;武将一般只做统兵官,率领兵马。宋朝统治者的这些集权措施,都立之以法,而且日趋严密,甚至达到了细者越细,密者越密,举手投足,都有法禁的地步。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官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宋初官制改革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祖先早就说过: 民,神之主也。 他们还说: 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 民所欲之,天必从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把人民抬到上天的地位,人民比天还大,而中华文明的这一特征,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独有的。它把 不平等 视为人间最大的侮辱,并把追求平等和 公的社会 视为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而这也就是数千年来 陈王奋起挥黄钺 的中国改革与革命运动之根源。

——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史实,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