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2 浏览数:81

一、选择题

1.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新陈代谢,英雄人物辈出如下列图中,他们探索追求的时代主题(  )
202409011543211457

A.加强中央集权B.抵抗外来侵略C.实现民族振兴D.推动经济发展

2.

福建土布原畅销上海、辽东及台湾等地。厦门开市后,布贩们放弃土布而运销洋布,导致土布滞销。这表明《南京条约》签订后(  )

A.独立主权完全丧失B.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官僚资本相对膨胀

3.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示意图。该事件是(  )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

4.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洋务派逐步认识到国家 必先求富而后能强 。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

5.

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日本借机从我国获得了诸多权益,其中要求: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由此可以得出(  )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6.

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的是(  )

A.历史小说《戊戌变法》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C.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D.影视作品中 公车上书 的片段

7.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8.

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 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 量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其中最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条款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增加赔款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9.

下面是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的大事年表。由此可看出他(  )

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905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A.主张自强求富B.宣传变法救国C.是革命先行者D.反对复辟帝制

10.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这段话描述的是中华民国成立的(  )

A.背景B.性质C.地位D.影响

11.

小明在探究民国时期的历史时,专门查找了民国时期的报纸,其中有一时间写的是民国十四年,孙中山先生去世。那么民国十四年指的是公历(  )

A.1925年B.1926年C.1927年D.1928年

12.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明确表示: 民国者,民之国也。 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 。这表明中华民国(  )

A.追求民族平等B.实现了真正的民主C.争取民族独立D.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1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下列著名文章所为 在于(  )

1915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1917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8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A.呼吁维新变法B.阐发三民主义C.弘扬民主与科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

14.

图1、2、3所示的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
202409011543211457

A.武昌起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义和团运动

15.

20 世纪初 资本家 一词极少使用,1919年前后, 资本家 劳动者 在《新青年》成为高频词汇。该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A.社会主要矛盾改变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D.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16.

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 对歌词中 揭开新篇 所作的最准确解释是(  )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促成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C.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D.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17.

与关键词 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 有关的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平型关大捷

18.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据此可推断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B.国共对立时期(1927—1937年)
C.全民抗战时期(1937—1945年)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9.

有学者评价。 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 公元前 公元后 的一条分界线 分界线 喻指的是长征(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0.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 十四年抗战 概念的函》。那么, 十四年抗战 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21.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照壁上刻有这样的话: 把屠刀化作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 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A.忘却历史,抚平伤痛B.牢记血泪,盼望复仇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D.抹杀历史,拒绝战争

22.

李宗仁将军曾说 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 。李宗仁将军践行 救国的机会 突出表现在(  )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3.

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抗击着64%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耗了日、伪军的大量兵力。这表明(  )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D.日军的 囚笼政策 被打破

2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据此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促进了民族的空前觉醒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25.

受蒋介石的邀请,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等为践行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基础,坚决避免内战 方针而付出的努力是(  )

A.召开中共七大B.参加重庆谈判C.挺进大别山区D.主动撤离延安

26.

如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

A.千里跃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关门打狗 ,使东北全境得以解放
C.分割包围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D.瓮中捉鳖 ,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27.

下图《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资金少并且技术差B.地区布局很不合理C.以轻工业部门为主D.深受三座大山压迫

28.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在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是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B.徐悲鸿曾经创作过《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制
C.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D.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定军山》

二、综合题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产生了一个新中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简述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
(2)阅读了上述材料,小历认为 从长期来看,近代战争的影响对中国来讲是一件极为进步的事情,它帮助中国实现了生产机械化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说明理由。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一一在戊戌变法110周年之际》
材料二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据材料一,概括史学界 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的主要依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 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的名称,指出该运动兴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点。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抛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二摘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埔军校成立的作用和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简述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下列4幅图

一一据张海鹏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 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Baidu
map